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专项三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推断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碳有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过下列方法和试剂能把二者区分开来的是(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分别用燃着的木条点燃A. B. C. D.2.要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氢氧化钙,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钡溶液 D.稀盐酸3.(2012眉山中考)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A.生石灰 氯化钠 B.碳酸钡 硝酸钾C.苏打 小苏打 D.氯化钠 硝酸铵4.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B.用酚酞溶液
2、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5.(2012北京中考)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碳酸钠 B可能有氢氧化钠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7.(2012北京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8.(2012连云港中考)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 B、C 为气体,且 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 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E 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E 转变为 B一定是置换反应BA 不一定是含 CO32-或 HCO3-的盐CD、F 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D除去 B中混有的少量 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二、非选择题9.A、B、C、D 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X元素,已知:X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 为单质,B、C、D
4、为化合物B 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 大量用于建筑业;C 与稀盐酸反应可 产生 B优质文档优质文档D 是一 种钠盐,则 D与饱和石灰水反应可生成 C和另一种碱请回答:(1)X元素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C的化学式为_;(3)写出 A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 B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写出 D的一种用途_。10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图 1装置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1)中得到的气体,用图 2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
5、木炭。你认为:选用_(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_;(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两种)_;(4)利用物质间某些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是分离物质的基本思路。例如:在工业上,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它们沸点的不同。请列举一种你所知道的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物质的方法_。11(2010滨州中考)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 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A的化学式为_,B 的化学式为_。(2)若 C为难溶性钙盐,写一个由 ED 的化学方程式_。(3)图中所
6、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12.(2012肇庆中考)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根据流程图回答:(1)操作的名称是_,加入的试剂 A是_,沉淀是_;(2)写出 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加入试剂 B的目的是_;(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13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
7、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溶液,理由是_。(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观察到有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8、_。【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_(填符号)。【继续探究】实验中加 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_(用化学符号表示)。答案解析1.【解析】选 D。本题 属于物质检验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所给物质的特殊性质及物质间性质的差异。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O 2跟水反应生成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两物质的不同性质,对照选项即可作出正确判断。2.【解析】选 B。A 中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C 中氯化钡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 A、C 中的试剂均
9、不能除去氢氧化钙;D 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均发生反应,故不能用于除杂;B 中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既除去杂质,又增加 了氢氧化钠的质量。3.【解析】选 C。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溶于水后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能区分开,A 不符合题意;碳酸钡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能区分开,B 不符合题意;苏打和小苏打都能溶于水,并且现象相同,区分不开,C 符合题意;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 不大,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能区分开,D 不符合题意。4.【解析】选 D。由于丝绸中含有蛋
10、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布灼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故 A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稀硫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 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氢气反应,故 C正确;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不与铜粉反应,故 D错误。5.【解析】选 C。由于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钠;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说明有不溶性物质,这种不溶性物质可能为原有的碳酸钙,也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题中没有检验碳酸钙的有无。故选 C。6.【解析】选 A。氢氧化镁不溶于水,能和 HCl反应,故 A正确;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分,同时和 CO2反应
11、,故 B错误;明矾可以吸附悬浮物,静置后过滤才能除去杂质,故 C错误;AgNO 3能和氯化钠反应从而除去氯化钠,但过量 AgNO3溶液会增加新的杂质 AgNO3,故 D错误。 7.【解析】选 B。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时,两者的质量都不能减少,而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时,会导致碳酸钠被消耗;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时,加入的适量稀盐酸 会将碳酸钠转化为待提纯的物质氯化钠;由于原有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即使没有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仍然变浑浊;无色酚酞溶液在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均呈无色,因此无法鉴别。故选 B。8.【解析】选 B。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所以 B是 CO2,
12、那么 C是 O2;D、F 均为无色液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又知 D和 C之间能相互转化,那么 D为 H2O,F 为 H2O2,E 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得知 E为 CuO。A 项中 CuO转变为CO2可以用 CO还原,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 项错误;H 2O和 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 C项错误;因为 CO2和 NaOH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 NaOH溶液除去 CO2中的氧气,D 项错误;A 可以是含 CO32-或 HCO3-的盐,也可以是碳酸,故选 B。9.【解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元素,所以 X为
13、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则 A为 O2 ;B 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 B为 CO2 ;C 大量用于建筑业,能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 B(CO2),则 C为 CaCO3 ;D 能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碱,则 D为 Na2CO3,其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答案:(1)非金属 (2)CaCO 3(3)3Fe+2O2 Fe3O4点 燃(4)Ca(OH)2+CO2=CaCO3+H 2O(5)用于洗涤剂的生产(合理即可)10.【解析】(1)A 装置是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因此,A 中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在除去氧气的同时,不能生成其他气体,若选用木炭,因木炭
1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结果,而红磷燃烧只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选用木炭不科学;(3)要测定氮气的密度,必须是纯净的氮气,因此,如有误差,则应从造成氮气不纯的角度分析,如氧气没有除尽、二氧化碳没有除尽,除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后,剩余气体中还有稀有气体等,答案不惟一,合理即可。(4)本题考查的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及对分离依据的认识。如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可选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将物质分离或者根据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可选用过滤的方法将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物质分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答案:(1)CO 2+2NaOH=Na2CO3+H2O(2)木炭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结果(3)
15、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氧气没有除尽;二氧化碳没有除尽等(任写两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可选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将物质分离或者根 据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可选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分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1.【解析】因 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故 A为碳,碳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烧生成 CO,CO还能和氧气反应,故 B为 CO,E 为 CO2,C为难溶性钙盐,则 C为 CaCO3,D为 H2CO3。碳转化为 CO和 CO2为化合反应,CaCO 3与 CO2之间的转化反应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也没有单质生成,所以 CaCO3与 CO2之间的转化中一定没有
16、置换反应。答案:(1)C CO (2)CO 2+H2O=H2CO3(3)置换12.【解析】本题以粗盐的提纯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除杂和实验的知识点。分析整个流程,操作是为了除去食盐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沙土,所以加入水后需要过滤。加入过量的 NaOH是为了除去氯化镁,NaOH和 MgCl2反应会生成 Mg(OH)2沉淀和 NaCl,加入试剂 A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样品中的氯化钙,所以可以加入 Na2CO3,Na2CO3和 CaCl2反应会生成 CaCO3沉淀和 NaCl,过滤除去 Mg(OH)2和 CaCO3沉淀,得到的滤液中含有 NaOH、Na 2CO3和 NaCl,加入试剂 B的目的是为了除去其中的
17、 NaOH和 Na2CO3,所以可以加入稀盐酸,将溶液的 pH调至为 7,便得到了 NaCl溶液,再蒸发结晶便得到 NaCl固体。答案:(1)过滤 Na 2CO3 Mg(OH)2和 CaCO3(2)2NaOH+MgCl2=Mg(OH)2+2NaCl(3)除去滤液中的 NaOH和 Na2CO3(4)搅拌,防止溶液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飞溅13.【 解 析】该题属于物质检验型的实验探究题。从实验(1)知,该药品的水溶液呈碱性,故该药品肯定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不是氯化钠,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由实验(2)知,该药品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也可以
18、生成碳酸钠,因此原物质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故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因此在检验该药品组成时,除检验是否有碳酸钠外,还应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从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有钠离子和氯离子;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实验推断】(1)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2)气泡 Na 2CO3+2HCl=2NaCl+H2O+CO2(3)露置于空气中的 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继续探究】白色沉淀 完全除去溶液中的 CO32-,避免其对 OH-的检验造成干扰【实验结论】NaOH 溶液(填变质的 NaOH溶液也可)【探究启示】立即盖好瓶盖【拓展迁移】Cl -、Na +【继续探究】Ca 2+CO32-=Ca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