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73812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记者考试防止虚假新闻练习题标准答案(一)单选题1.是新闻的生命。( C )A.市场性B.奇异性C.真实性D.趣味性2.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原则。( B )A.趣味性B.真实性C.时效性D.接近性3.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不符的报道。( D )A.受众需求B.广告主的需求C.媒体的需求D.客观事实4.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信任的能力。( D)A.新闻界B.企业C.广告公司D.公众5.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的基础之上。(B )A.新闻数量B.新闻真实性C.新闻时效性D.新闻趣味性6.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D)A.新闻

2、从业人员B.广告公司C.广告主D.新闻业7.记者通过来让公众认知。(A )A.新闻报道B.个人魅力C.所在媒体D.行业状况8.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的损害。( B )A.名誉权B.知情权C.隐私权D.肖像权9.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的关系。( B )A.此消彼长B.相互促进(促退)C.相悖 D.没有关系10.“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层面的虚假新闻。( D )A.新闻知识B.新闻采写C.新闻编辑D.新闻伦理11.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B )A.设备方面的投入B.高素质的新闻人才C.不断调整的战略规划D.高额的经济利益12.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 A )A.记者

3、B.编辑C.广告主D.受众13.如何处理及时性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 A )A.真实性B.趣味性C.显著性D.接近性14.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和消费化。( D)A.理性化B.深刻化C.严肃化D.产品化15.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进行取舍。( D )A.个人好恶B.媒体利益C.广告主利益D.新闻价值16.新闻自律是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A )A.新闻工作者B.政府管理部门C.广告主D.社会公众17.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 C )A.全面性B.活力性C.独立

4、性D.趣味性18.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利和保障。( B)A.申诉权B.采访权C.批评权D.出版权19.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 B)A.与广告主及时沟通B.加强对新闻的核实C.服从媒体机构的利益D.迎合受众的喜好20.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 D)A.沉默应对B.拒不承认C.推脱责任D.积极面对,化解危机(二)多选题1.虚假新闻可以从角度来理解。( ACD)A.新闻观B.同行竞争C.新闻伦理D.新闻采编2.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ABC)A.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B.出发点有一定差异C.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

5、性D.虚假新闻就是失实报道3.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BCD)A.虚假新闻的数量有所减少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4.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ABC)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D.虚假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影响不大5.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 ABD )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B.

6、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C.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6.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D.虚假失实新闻在新时期有新特点7.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 ABC)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C.数据和图片造假D.采访不实8.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BCD )A.商业炒作、编造新闻B.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C.为求典型、任意拔高D.新闻敲诈、丢失客观9.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BC )A.为

7、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D.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10.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 ABC )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D.受利益驱动11.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AC )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B.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D.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12.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有。( BCD )A.外部环境的影响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

8、影响采编流程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13.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 AC )A.外部环境的影响B.媒体机构受利益驱动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D.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14.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 AB )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C.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D.媒体机构缺乏核实机制15.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 ABC )A.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B.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C.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D.道德缺失,真实让位利益16.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BD)A.媒体从业者缺乏对外部

9、环境的判断能力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C.外部环境的改变对虚假失实新闻没有影响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17.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 AB )A.专业精神的培养 B.强调新闻自律约束C.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D.加强与广告经营部门的互动18.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ABD)A.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B.加强自身内在修养C.记者个人利益出发D.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19.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BCD )A.加强媒体的管理B.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C.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D.掌

10、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20.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AB)A.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B.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C.与记者个人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D.以媒体利益为主21.在媒体采编流程方面预防虚假失实报道产生的具体措施有。( ABD)A.加强采访环节管理B.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C.采编流程方面的虚假失实报道无法避免D.完善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资格制度22.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BCD)A.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不与其沟通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

11、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23.媒体在加强编辑环节管理时应注意。( ABD )A.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B.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C.媒体可放松对编辑环节的管理D.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和事后处理制度24.媒体在对新闻来源的求证核实过程中应注意。(ABC )A.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B.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C.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D.难以核实可以不进行核实25.对信息源的核实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CD )A.对网络信息源的核实B.对采访内容的核实C.对社会自由撰稿人消息源的核实D.对其他媒体信息源的核实26.媒体在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BCD)A.

12、对责任人尽量从轻处理,主要从制度、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新闻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构建一个“制度打假”的氛围和机制B.媒介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C.根据假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假新闻实行分类监管D.不能只从媒体自身利益考虑进行处理27.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媒体经营工作的管理,应做到。(ABD)A.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B.防止媒体被企业利用,参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C.坚持采编合一制度D.媒体工作人员不得以采访为名到地方和企业索要钱物28.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公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AC )A.虚假失实报道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B.影响媒介公信力C.虚假失实新闻误导公众的行为D.扰乱社会秩序29.虚假失实新闻的传播

13、途径包括。( ABCD)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30.虚假失实新闻会对产生影响。(ABCD )A.国家B.社会C.个人D.媒体31.媒体机构缺乏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容易导致。( ABC )A.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B.媒介公信力下降C.公众知情权的丧失D.社会秩序混乱32.部分记者为了获取个人或组织利益,将新闻职业道德弃之不顾,表现在。( BC )A.社会责任感很强B.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C.以负面新闻相要挟,从报道对象单位获取丰厚利益,搞有偿新闻D.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33.防止虚假失实新闻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ABD)A.

14、新闻记者个体层面B.媒体采编流程层面C.社会发展层面D.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34.影响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是由等外界因素决定的。( AB )A.经济利益B.人际关系C.个人利益D.个人修养35.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应做到。( ABCD )A.避免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B.不应一味追求轰动、新奇的传播效果而故意夸张歪曲事实C.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D.在进行选题把关时,不应根据个人偏好或抵触心理进行选择36.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的一种行为。( AB )A.自我限制B.自我约束C.自我放纵D.强制性管

15、制37.要想彻底杜绝虚假失实新闻,还必须进行他律,包括。( ACD )A.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B.进一步加强媒体的自律C.推行新闻行业评议制度,定期对虚假失实新闻曝光D.聘请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担任传媒内部监察员38.在媒体机构内部建立记者的信用记录体系有利于。( ABC )A.对记者的专业信用进行记录B.对记者形成约束,并让媒体对记者前期行为有掌握C.规范记者的行为D.给记者造成压力39.在编辑环节中应强化编辑责任,要求编辑过程不能伤害稿件的真实性,健全三级审稿制度。(BCD)A.记者B.编辑C.部门负责人D.总编辑40.约束记者对采访权的滥用是为了防止。(ACD)A.记者

16、利用所获取的负面报道相威胁,获取经济利益B.记者对信息源进行核实C.记者通过公关活动隐瞒事实真相D.记者制造假新闻进行敲诈勒索(三)判断题1.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2.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3.虚假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4.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5.非故意的失实新闻,对媒体的形象没有损害。( )6.面对其他信息源时,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转载。( )7.在公众与传媒这对关系中,公众是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传媒是被评价的客体。( )8.虚假失实新闻对媒体与受众之间信任关系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就可消除。( )9.新闻

17、的品质与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10.传媒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11.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宣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12.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13.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 )14.虚假失实新闻对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5.“刻板印象”是由于大众传媒对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长期片面、歧视性、不平衡报道而形成的。( )16.虚假失实新闻将严重影响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竞争力方面的表现,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17.道听途说指记者在进行事件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没有切身

18、实地调查事实真相,只是在一些听闻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合理想象”而形成新闻报道。( )18.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 )19.故意摆拍不属于图片造假。( )20.新闻记者可以直接使用网络信息源。( )21.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2.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可以对报道对象的事迹任意拔高。( )23.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25.媒体机构本身没有建立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就等于变相纵容虚假失实新闻。(

19、 )26.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是个体性为主的精神劳动。( )27.为了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记者必须在新闻叙事中交代消息来源,交代消息来源就构成了客观性叙事的必要环节。( )28.新闻的真实程度与人们对新闻事件认识的深入程度成反比。( )29.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跟进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基本态度。( )30.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能力的消解,容易导致虚假失实新闻的出现。( )31.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和趣味性。( )32.只要新闻从业者和媒体机构的自律就能够杜绝虚假失实新闻。( )33.要避免虚假失实报道,媒体必须要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 )34.编辑可以根据版面的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任意删改。( )35.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直接来源和首要方式,严谨细致的采访是防止新闻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