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75583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2009 高考三轮复习知识梳理专题专题六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 题 提 示一、定义及内涵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二、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三、评价标准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2、坚持历史的标准;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

2、的关系;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知 识 梳 理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封建在政权,发展封建经济。2、目的: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富国强兵。3、性质: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4、核心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5、作用: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了封建经济;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2、内容:整顿吏治。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

3、;学习汉族文化。3、作用: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加深。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封建危机。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性质:地主阶级调整统治秩序的改革。4、核心内容:理财;具体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5、作用: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6、失败原因:用人不当,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戊戌变法1、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 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

4、脱民族危机两大政治目标: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3、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4、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最大的历史功绩)5、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6、变法原因: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非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7、

5、经验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落后和无能;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日趋斗争2、目的:挽救统治,维护统治3、内容: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或干涉农奴的生活经济: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需赎买。4、意义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1861 年俄国改革的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5、局限性一是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二是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贵族地主仍把持

6、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9 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反抗斗争。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的地位。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改革措施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废藩置县在政治上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承认土地私有使明治政府取得了新地主的支持;同时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地税的实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7、积累了资金。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信奉武士道精神并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3、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的影响。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摆脱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重 难 点 分 析一、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封建国家掀起的走向近代化的三大改革运动的比较及认识。1、三大改革运动分别是指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 1861 年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三者虽然都是封建国家向西方学习,但结果却迥然不同,这不能不令人深思。2、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经过

8、武装倒幕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使日本很快由受人欺辱的弱国走上富国之道。俄国 1861 年改革虽然宣布废除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下来的农奴制残余势力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在改革后仍然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洋务运动是在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的情况下,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因此,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3、近代化结果的检验:18941895 年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洋务运动破产。1904 年1905 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加强了在远东的

9、势力,认识:三国改革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二、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中日当时时局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特性的认识。1、社会背景:日本的新阶级力量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大分化,人民反抗强烈;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勾结且力量大。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用武力推翻幕府,天皇有实权;中国的维新派不发动群众,依靠无权的皇帝,措施无法实施。优质文档优质文档3、国际环境:日本:当时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未到,且列强正集中兵力侵华。中国:当时西方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三、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并第一次把政治主张同救亡图存的实践结合起来,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破坏,很快归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