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875596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专题十三 中、西思想发展史王 辉 黄水群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反封建的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也产生了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0 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影响我国。 20 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纵向线索梳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政治上王室衰微,封建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文化上, “学在官府”局面的打

2、破,使聚徒讲学之风大盛,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 “诸子百家”出现。代表及其影响:诸子百家的代表,主要包括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翟和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百家争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它还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开创了思辩、讨论的学术风气,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学。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政治主张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以德治民,反对苛

3、政和任意刑杀,以礼(周礼)约束自己。战国时儒学初步发展。孟子思想主要内容是“兴王道”,行“仁政”,倡言“民贵君轻”。荀子则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强调民众的作用。先秦儒学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的一般性学说和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学派,太重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诸侯争霸、群雄割据的现实,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亲睐,甚至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受到毁灭性打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学说;依据天人感应说,揉合法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依据“阳尊阴卑”思想,提出将封建等级制度神圣化的“三纲五常”说。汉

4、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建议,创设五经博士;兴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子弟,儒学成为官办学校主体内容。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汉代儒学已是儒法结合之儒,同时走向经学化、官学化、神学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汉末的社会动乱和三国纷争,不仅使儒家伦理和“名教”走向躯壳化,而且使人们对繁琐的经学产生不满。从魏晋之际开始,以道家理论来阐释儒家哲学的根本易 ,形成了玄学。玄学主张崇尚“自然” ,主张“无为” ,标榜清高,实际是援道家入儒家,这一时期传统的儒家学说与佛教教义、道家思想开始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至唐代,统治者尊孔崇儒的同时容纳佛、道。佛教在唐代势力不断膨胀,儒学大师韩愈从尊崇儒学的角

5、度,即以天命论和封建纲常为根据,反对佛道的观点。宋明理学宋明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学理学兴起。宋明理学分为两大派别:一是由二程所开创,由朱熹集大成并成为宋明新儒学正统的“理学” ;二是由陆象山所开拓,为王阳明所广大的“心学” 。朱熹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实际上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以“致良知” ,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时代的变革,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

6、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的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他们使儒家思想更加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发展了儒学。明末、清初的代表及其主张: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为代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出政治上的“趋时更新”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清末的代表及其主张:以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为代表,他们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近代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

7、”作为思想革命的主要对象。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批判,其后马克思主义传播,都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和反思,传统儒学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后走向了历史的终结。二、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始于 14 世纪,是意大利北部几个城市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场运动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为名,实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文化创造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 ,反对“神道” ;提倡个性解放,反

8、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提倡人的品德、才具、智慧与仪态,反对蒙昧与粗鄙等等。早在 14 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人性的赞歌和刺向教会贵族的匕首。到 15 世纪晚期至 16 世纪前期,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发展,在造型与绘画艺术方面尤为突出。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为代表的艺术大师,将人文主义思想和创作上的现实主义方法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与他们同时代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还有政治学家兼史学家马基雅维里。16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已越出意大利,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它是近代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从 17 世纪起逐渐演变为启蒙运

9、动。17 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荷兰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到 18 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最高峰,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大师级的人物。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这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启蒙思想家集中力量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并依据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说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构想。洛克主张将国家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属议会和君主。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主张,明确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

10、这对于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卢梭坚决否定封建王权,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非常重视公共意志。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新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巨大影响。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有识之士被西方洋枪洋炮所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是近代最早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人,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继承了这一思想,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

11、为用” 。准备在不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的技术改造中国,并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从 1861 年起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自强”之梦的破灭。维新变法思想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他们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康有为、粱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他们与顽固派之间的论战,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演变成“民族” 、 “民权” 、 “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民主革命思想日益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阶段,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

13、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新文化运动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加强,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从 1915 年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通过新青年等刊物,大力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地方主流。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从 1919 年五四运动起,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中国共产

14、党创立到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共产党人认识到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论持久战 、 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完整的论述。在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后在毛泽东思想及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下,历经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和三年多解放战

15、争,终于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了三大改造,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了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制度,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八大明确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任务,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开展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优质文档优质文档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成果邓小平理论在 1982 年的中

16、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基本路线。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巡视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作出了新回答。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新的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

17、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易混概念辩析中国古代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这三派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影响深远。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两者都是西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启蒙运动将文艺复兴提出的以“人性”为中心考察一切提高到用“理性”去思索;文艺复兴以反对天主教会神学

18、来追求现世幸福,是一次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式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抨击教权主义、专制主义,追求政治民主、个人自由,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政治构想。规律性知识拓展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前,总是先出现反映新生事物要求,批判否定旧制度的社会进步思潮。这种社会进步思潮是现实存在的反映,一旦形成潮流,它又启迪、激励、引导人们去同旧制度斗争,为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改革开辟道路。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欧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优质文档优质文档的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

19、发;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思想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末清初产生的民主启蒙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西欧在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以后,才在思想领域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和启蒙思想。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 60 年代产生、90 年代初步发展,1912-1919 年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早期的维新思想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得到发展,并产生了民主革命的思想;2

20、0 世纪初民主思想发展为一场新文化运动。19 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也与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密切相关。“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及其民主思想不断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地深入。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渐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的

21、现代化道路。考点回顾与展望【考题解析】儒家学说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回答 1620 题。 (2004 年全国文科综卷)1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B、 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 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优质文档优质文档18、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9、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A陈独

22、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20、 “文革”后期江青等人借“批林批孔”将矛头指向A周恩来 B、邓小平 C、林彪 D、刘少奇本组试题与 2001 年新课程版历史学科江西卷 34 题“试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及 2002 年文科综合卷(天津卷)13-16 组题 “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异曲同工。都是以儒家思想发展演变为线索,实际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学原理去认识、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其因果关系的能力。突出了认识儒家学说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学对当时社会与后世的深远的影响。

23、16、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儒生却攻击郡县制,鼓吹分封制,直接危害了新生政权和统一大业的巩固,自然遭到镇压。17、答案:B解析: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之后,面临着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问题。汉初的黄老之术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糅合了法家思想,正好适应了统治阶级这一要求。18、答案:C。解析:汉武帝开始用儒家经书教育子弟,设五经博士,明朝则把“四书五经”限定为唯一的八股考试内容,说明儒学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起到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作用。以上 3 题,表面看上去统治阶级对儒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但目的却是相同的

24、,即坑儒、崇儒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说明儒学兴衰与封建政治息息相关。19、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从政治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同时进行反封建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石封建礼教。鲁迅的杰出贡献就是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20、答案:A。解析:“文革”后期,周恩来落实干部政策,纠正“左”的错误,触犯了江青等人的利益,他们以历史上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反对变革为名,含沙射影指责周恩来纠“左”行为是复辟倒退,是“现代的儒” ,以此来维护“文革” 。优质文档优质文档【考点回顾与展望】近年来中国思想史和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有关内容,在历史

25、学科卷和文科综合卷中成为考查的热点。2000 年文综卷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就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专制主义提出许多思想主张”为题干,考了一道问答题。2002 年文综(天津卷) “以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为主题考查了相关内容。2003 年文理综合(广东卷)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思想解放往往是社会进步的先导”为主题考查了相关内容。历史学科本专题也多有涉及。由于思想史的内容易与政治相结合,特别是必修课程()中专列“思想文化”模块,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无论是对文综还是历史单科命题都有指导性意义。2005年高考复习要注意启

26、蒙运动对中国和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儒学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儒学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的影响等,还要关注往年考了较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对中国影响的问题,中国民主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等。热点考题精练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它的影响地位不尽相同,回答 15 题。1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2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1)君权神授 (2) “大一统” (3) “民贵君轻” (4) “讲信修睦”A (1) (2) B.(

27、2) (3) C.(1) (3) D.(3) (4)31862 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根据。这从侧面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4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托古改制” ,以“儒学救国” ,表明其对儒学的态度是A反对 B.继承 C.吸收 D 利用5.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儒学独尊的地位终结,导致儒学衰落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击 B.封建专制制度崩溃C.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 D.儒学内容的落伍鸦片战争后,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社会思

28、潮的主流。回答 611 题6、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是A、程朱理学 B、王阳明心学 C、 “经世致用”风气 D、 “天朝上国”观念优质文档优质文档7、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的客观原因是A 魏源提倡经世致用 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民族危机加深 D、资本主义发展8、洪秀全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表现是A、采用暴力进行反封建斗争 B、用拜上帝教来改造中国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实行了资政新篇方案9、下列人物中,主张学习西方并最早付诸实践是A、魏源 B、洪仁玕 C、曾国藩 D、严复10、 “中体西用”思想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指导了洋务运动 客观

29、上启迪了维新思想的产生发扬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A、 B、 C、 D、1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来源于早期维新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 洋务运动实践A、 B、 C、 D、“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回答第 1213 题:12、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A、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C、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13、 “民权主义”在当时的进步作用主要是否定清王朝存在的合法性 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保障了汉族君主政体的重建 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A、 B、 C、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西欧历史上兴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回答 14-16 题1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 ”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15、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