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2、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3、跨国公司: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4、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5、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6、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互相联系所产生的影响。7、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当地
2、的自然条件、运输条件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8、产业集群: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9、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10、经济区域化: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经济组织,其具体机制是宏观上的国家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保护。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3、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四是地价,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得重要因素。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答:首先,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其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再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3、技术创新
4、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二)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技术创新对消费需求变动的引导,改变了区域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进而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商业贸易产生指示作用,引起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一,技术创新直接引起产生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
5、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其二,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上述变化,就促成了区域的制度创新。(四)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4、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第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第三、经
6、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第四、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5、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答:1.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7、势必引起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随之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区域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随之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际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存在和扩大,会引起区域之间人们心理上的对立。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增强了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容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公正立场,侵犯其他区域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区域倾向于增大和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地方独立性增强。6、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答:第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第二,促成区域之间
8、要素市场的统一。第三,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第四,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第五,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第六,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7、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8、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答:(1)引发同类产业的企业向集
9、群所在地的区位集聚,同时与集群相关的资源也会流向此集群,形成极化空间格局;(2)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的马太效应式不平衡发展格局;(3)城市发展对产业集群的依赖性,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影响到区域开发区成败、空间布局重心转换、整体发展实力;(4)产业集群对发展中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具有特别的意义。9、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经济区的基本特征: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10、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答:其一,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其二,区域管制是要通过
10、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其三,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三、论述题1、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一、广泛性 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众多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 6 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二、层次性 根据与投资企业的关系,这种影响可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投资企业本身对投资地带来的影响为直接影响。凡通过与投资企业联系而产生的影响为间接影响。
11、间接影响还可以依据所通过的中间机构的多少来分层。三、区域性 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如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全国首都和地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区、国家扶植发展区、经济特区等。四、多面性 跨国公司投资为区域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置疑。但是,不可避免地为区域带来负面影响。以就业影响为例,由于外资企业的建立,也会取代一些原应由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五、差异性 首先,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其次,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最后,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跨国投资易于扩散其影响,而在不发达地区,这种影响扩散十分有限。六、时间性 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
12、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投资企业可进一步扩大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投资企业的区位,随着时间而变化,随着区位的变化必带来区域影响范围的扩大。以上六个特点为前述理论分析的具体化。广泛性来自于跨国投资企业的错综复.杂联系,层次性与生产链有关,区域性和差异性为区域系统(区域条件)与生产系统、组织系统相互迭置的产物,多面性则是跨过公司与区域目标利益不一致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个跨国公司发展的快慢、经济实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全球相关资源占有的份额及开发利用程度。跨国公司打破国与
13、国的限制,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提供最大效益的资源。跨国公司有力推动了科技研发应用,促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在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是为了适应激烈的经济竞争的需要。跨国公司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仅制定实施面对全球的科技发展战略,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科研体系。由于高新技术开发难度大,往往一家跨国公司难以完成,促进几家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共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共担风险和共享成果。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目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根据企业面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进行大规模的国际
14、化生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行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性经营,开展多领域的对外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动跨国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总是率先打破旧有的贸易规则,以至于不断改革、完善全球贸易规则。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为消除贸易壁垒、地区保护主义及贸易歧视性政策而提出的意见和提案,对促进国际性贸易规则更加合理和完善,保护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价值。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承担者和推动者。跨国公司根据本国的产业政策、外贸规则及企业的经营方向,发展对外贸易,促进
15、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跨国公司加强了各国经济上的相互合作与依赖,为利用别国经济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影响:避免措施:(1)对外资进行宏观控制;(2)引进外资时应该寻求建立保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合理措施;(3)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使长期资本多于短期资本;(4)建立本国银行系统的监管制度,加强银行立法,以避免失误;(5)慎重参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就是如何发挥中国企业
16、的比较优势,以及如何将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进行.转化。比较优势涉及的是各国间不同产业(或产品)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涉及的是各国间的同一产业的关系。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更强调企业的策略行为,有利的条件未必能使一国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2)完善市场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淘汰落后产能;二要解决生产要素集中化问题,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必然趋势,尤其是资本和资源密集性产业,应当促进生产要素的集中;三要加强生产社会化与专业化分工。(3)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把国外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与我国制造业
17、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我国产业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制造业跨越式发展。(4)加快技术创新步伐。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你对优化我国的就业环境有什么建议?有利影响:(1)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而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2)扩大劳务输出减轻国内就业压力。(3)经济全球化将为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不利影响:(1)农村及某些工业部门就业压力将增大。(2)就业职业结构转向高技能,低技能劳动者正在被逐步边缘化。(3)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就业环境的不稳定因加大了(我国就业的状况会随着世界经济情况的好坏而起伏不定)
18、 。对策建议:(1)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2)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较高资本密集程度较低技术能力适中为主的产业。(3)积极开发人力资本,努力培养具有市场经济精神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人力资源。(4)维护就业公平,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5)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包括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等内容)。5、农村工业化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显著的推动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用:(1)农村工业化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2)农村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天然不足(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人才等) 。(3)农村工业化发展存在产业布局与
19、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4)农村工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足。(5)农村工业发展的离农现象愈益明显。对策:(1)全面做好农村工业企业的环保、节能和降耗工作,防止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能源浪费等问题。(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好资源文章,把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多快好省地发展农村工业。(3)大力推进农村工业企业科技进步,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努力实现农村工业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4)优化农村工业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实施品牌和名牌战略。(5)建立健全复合型的、多层次的和多形式的农村工业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解决农村工
20、业企业发展中资金源不足的矛盾。(6)积极引导农村工业企业由分散布局向相对集中布局转变,实现企业布局合理化,充分发挥企业的聚集效应。(7)优化农村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企业横向经济联合,推动企业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大中小企业并举的农村工业企业组织体系。(8)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才支持体系。四、材料分析题材料 1:20 世纪 90 年代广东开始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后围绕珠江东西两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如在珠江东岸,以深圳、广州等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近 4 000 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达 1 000 亿元的电器机械产
21、业集群。专业镇遍布珠三角地区。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为特征的专业镇占珠三角地区 400 多个建制镇的 1/4。如佛山顺德区容桂镇等已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电器机械生产基地;中山市古镇有灯饰企业近 500 家,民用灯饰销量占全国 60 %以上,是世界四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 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产业集群名扬国内外。同时,广东省大力培育县域产业集群,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建立各类服务体系,赋予县、镇更大的决策自主权,推进产业集群方面的制度创新,提升产业结构。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产业聚群?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和支持性机构在
22、地理空间上的集聚。(2)产业聚群有哪些基本特征?1、组成要素上,产业聚群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所组成。2、在企业构成上,产业聚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3、在内部联系上,典型的产业聚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4、产业聚群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植根性。就是在产业聚群内部的各种网络关系和企业的活动是构建在地方社会结构之上的。5、产业聚群还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3)广东产业聚群发展面临哪些问题?(1)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2)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3)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3、(4)产业受外资的影响明显。(一是产业聚群内部在产品、技术、管理、联系、组织等方面的“锁定”或者路径依赖,导致了产业聚群内部的僵化,创新能力减弱,失去活力和竞争优势。二是外部干扰,包括外部重要技术来源的中断,外部市场的转移,使得聚群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接危及产业聚群的持续发展。)(4)广东产业聚群发展的主要对策有哪些?(1)重视生产要素的培育和创造。(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3)推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合作制度建设。(4)建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实现产业的梯次配置。(5)建立和完善生产性服务市场体系,培育行业协会。(1.合理布局和调整产业
24、结构。2.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3.产业的功能和结构系统结合。)材料 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潜在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的释放,特别是毗邻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得惠于中央的特殊政策(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广州沿海开放城市、珠三角经济开放区) ,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的优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国内经济三大发达地区之一。在港澳因素作用下,广州、深圳、珠海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力,加之深穗珠高速公路的修通以及珠江良好的水运条件,吸引着周围城镇空间扩展向其集中,从而导致了深穗珠发展轴线和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都市连绵区的形成。这一新的点轴系统的出现,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全
25、省产业布局与空间扩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粤东、粤西沿海充分利用经济特区(汕头)及沿海开放城市(湛江)的特殊政策,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相应的产业如东翼的轻工、商贸,西翼的石化、热带作物及加工工业等,都获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由于离港澳地区较远等因素,其发展。但由于离港澳地区较远等因素,其发展水平与珠三角有明显的差距。粤北山区是我省的生态屏障,是省内多条河流的源头,由于地处内地、地形复杂的区位因素及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差、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种种因素,发展十分缓慢,与沿海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形成了明显的差距。总体来看,珠三角增长极得以成功培育,
26、极化效应显著,内部区域空间结构较为合理,呈现出较强的均衡发展的特点。珠三角对各地的带动作用明显,一些经济要素已经开始向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及边缘地区扩散尤其是向东西沿海两翼扩散,出现了反极化过程,但其扩散效应不显著,迄今仍与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从经济基础、地方政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交通、人才分布、人均收入等各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存在着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的三个不同层次。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是广东省空间结构一大突出问题。珠三角、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易形成脱节和断层,造成区域空间结构不协调,经济腹地拓展困难,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受阻,制约区域经
27、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将拖住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步伐。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自然历史因素,发展历史的长短,临近海洋有天然的优良港口,腹地广.阔;(2)政策机遇,靠近港澳、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受其辐射影响强烈;(3)教育、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备且有多所学高校集中分布的人才集中地,对企业的吸引力强。2、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区域经济差异使得一部分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先发展起来,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也会导致资源、人才向发展起来的地区集中,但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发展起来的区域能够拉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就业
28、压力。3、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1)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和要素市场的统一,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大城市成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2)进一步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开成有特色的区域分工与合作格局,鼓励企业跨区域发;(3)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区域合作水准,把区域合作模式与区位优势结合;(4)加快产业的转移和升级,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府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加大投入改善发展投资环境;(5)大力促进开发区的融合,形成连绵的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发展区域;(6)引导经济由地方政府主导转向市场经济主导。材料
29、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一进程中,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四种较为典型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人们一般称之为“苏南模式” 、 “温州模式” 、 “珠三角模式”和“闽南模式(晋江模式) ”。这四种模式分别以其独特的发展思路和方式,成为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旗帜。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在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它们也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珠三角地区在历史上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就较为发达,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农业基础较好,这些在客观上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积累和劳动力来源等有利条件。除此之外,珠三角地理位置优越,毗
30、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拥有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等优良港址,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相继建立的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都地处珠江三角洲,使该地区享受到国家对外开放的相关优惠政策。20 世纪 80 年代,当世界产业大规模发生转移时,珠三角地区利用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抓住历史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并形成了被人们称为“珠三角模式”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珠三角模式”从一开始便以加工贸易为主,香港大量中小型制造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生产迁入珠三角地区,到 80 年代末期则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高速发展阶段,从 90 年
31、代中期开始, “珠三角模式”转变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珠港合作开始向更广泛、更高层次的领域延伸,外商投资的主体趋向大型化,大中型跨国公司和集团开始成为投资主力,投资领域由简单的制造业开始拓宽到交通、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金融、零售业等第三产业。概括“珠三角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在所有制形式上,以乡村集体经济为主;在经营形式上,以集体经营为主,积极发展包括同外商合资、合作经营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横向联营。在珠江三角洲,作为市场主体的乡镇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资或由地方政府担保贷款发展起来的,甚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
32、“三资企业”也都是各级地方政府给予种种政策上的优惠或引导才发展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珠三角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以出口导向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是“珠三角模式”的基本战略。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珠三角模式”目前面临哪些现实问题?(1)这一地区依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增长路径,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很严重。(2)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较为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大挑战。(3)从要素构成看,珠三角现有的产业集群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且污染严重,集群中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4)
33、多数企业停留在加工生产环节,在成本、价格等方面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意识差等问题。(5) “珠三角模式”过分依靠外向型经济且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传统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和国际市场需求波动的双重压力。2、 “珠三角模式”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1)充分发挥政府对推进和引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调节作用;(2)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3)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珠江三角洲现代产业群与现代产业体系;(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5)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整体转型提
34、供制度保证;(6)高度重视教育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各类人才。材料 4:创业于 1968 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 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 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美的集团员工 10 万人,旗下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有生产基地;2010 年 7 月,美的集团计划投资5 亿元人民币在贵溪工业园内建造美的江西光源基地。并在越
35、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 30 个分支机构。美的集团主要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饮水机、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微波炉、烤箱、风扇、取暖器、空气清新机、洗碗机、消毒柜、抽油烟机、热水器、吸尘器、豆浆机、电水壶等家电产品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2008 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 900 亿元,同比增长 20%,其中
36、出口额 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在“2008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达到 412.08 亿元,名列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六位。 2008 年 9 月,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 500 强”中,美的集团列第 69 位。2008 年 9 月,在广东省经贸委发布的“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中,美的集团列第 1 位。 据了解,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力争在 2010 年成为年销售额突破 1000 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消费类电器制造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
37、品牌,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前五名。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以美的集团为例说明企业空间扩张的一般规律。1企业空间扩张的一般规律,在源地和扩散地的关系上,最为常见的是接触扩张,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美的集团在顺德设立总部,在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就近扩大市场,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立生产基地。2.另一种扩散规律是等级扩散,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这种扩散过程并不一定(多数情况下完全不是)按地理邻近性,而是按区域(或城市)的重要等级跳跃式扩散的。美的集团在越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
38、生产基地,且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 30 个分支机构。企业的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也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接触扩张在企业空间扩张中较为常见;企业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都市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2、美的集团不断扩张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怎样防范这些风险?企业扩张的风险:(1)核心竞争优势丧失。企业扩张之后,往往会分散企业的力量,从而削弱核心竞争力。(2)资金严重短缺。由于急剧扩张,企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 需要投资的资金数量也必然增加,而持续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几乎是无止境的,企业的盈利是有限的,这样,持续扩张的企业经常陷入资金短缺的境地。(3)企业管理难度增大。企业规模扩张的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会越多,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会提出更高的要求。(4)经济效益下降。企业持续扩张极易将企业的经营推入亏损境地,一旦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在多个经营项目上导致资金分散,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下降。(5)企业整体价值下降。企业规模扩张后,某些经营方向由于分散力量,可能会出现无法挽救的亏损现象,而企业是很难鉴定应该挽救和不应该挽救的对象的,结果可能是对应该挽救和不应该挽救的经营方向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