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给侧改革试题精选1.2015年 11月 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 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2. 20
2、15年 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 ,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 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3. 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供给侧改革” ,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3、矛盾的需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 B C D 4.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 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A. B C. D.5.“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 ,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
4、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 1.1万亿元。这说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A. B. C. D.6. 近年来, “海淘” “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5、化解产能过剩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A. B. C. D.7.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A. B. C. D.8.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矛
6、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 B. C. D.9.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A. B. C. D. 10.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A.整体是平稳
7、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11.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 ,需要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 C. D.12.(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 供给跟不上需求” 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
8、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 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 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在中央 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 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 ,提高供 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 (8 分)(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8 分)答案:(1)简
9、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 (8 分)(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分)13.(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 费和出口“三驾马
10、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 产的电饭煲、 马桶盖等相关 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 压力之下, “供给侧 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 年 11 月 10 日,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 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 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10 分)
11、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 (9 分)(1)参考答案: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 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4 分) 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 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2 分)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 分) 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
12、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 (2 分) (2)参考答案:(每点 3分) 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 轮驱动” 。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14.“供给侧改革” 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 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 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 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 给体系,没有及 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
13、足多样化、个性化消 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 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 分)(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 分)答案(1)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 3分,答
14、出三点即可)(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 3分,答出三点即可)【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15.2015 年 12 月 18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 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15、、共享的 发展理念,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 态的重大创新。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 给、生产端入手,通 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 产能,将 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 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4 分)(2)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4 分)答案:(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 分)(2)
16、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 (每点 1分,结合材料 1分,共 4分)16.(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5 年 10 月 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 报会”召开。李克 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 键零部件制约 。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 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 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 等上游零
17、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 新能源车零部件 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 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 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必 须遵循 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材料三: “十二五” 期间, 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 政府采用了 “西医
18、” 治 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 场需求结构的变 化,亟需供 给体系跟进调整, 这时候就轮 到“供给侧改革” 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 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 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 结合的综合疗法。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 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10 分) (
19、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 (12 分)答案:(1)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 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每个要点 3 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2 分) 坚持人民主
20、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2 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 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 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 (3 分)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 分) (3)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
21、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供给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基础产业的关系。以
22、知识运营为主导产业、以基本建设为支柱产业、以高速路发展为基础产业,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的优势产业不是以某个产业为优势产业,而是以整个产业结构为优势产业。它不仅是优势产业,而且是产业优势;它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化解产能过剩,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使中国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就是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
23、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用内需导向型经济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用知识密集型经济代替劳动密集型经济,用幸福经济代替 GDP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以化解产能过剩为契机,自觉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向高级转变: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使我国
24、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自觉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向高级转变有历史的必然性;化解产能过剩,只是为这个必然性开辟道路的偶然性。 供给侧改革是生产力发展对 GDP增长的超越。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进一步提高、再进一步提高“先进生产力”再生生产力。供给侧改革,首先要确立科学的经济理性,把价值机制确立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金融体制改革由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向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转化;通过直接投融资去杠杆化,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主体性与经营效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 ,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
25、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的原话是,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习近平论说供给侧改革 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
26、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 ,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 “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 “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包括化
27、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 “经济结构性改革” ,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 ,短期上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个“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问题的实质 “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20 世纪 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 “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21 提出背景 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
28、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 “供需不匹配” ,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 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 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 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
29、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更全面地为“供给侧改革”下了定义:其一,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 “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 。化解过剩产能,通过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场是主要方式。这意味着,从央企到地方国企的整合将向下层逐级推开, “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将加快。这关系到产业层面供给的改善。其二,要降低成本 “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这意味着企业将通
30、过结构性减税获益。实际上,此前明确的“适当降低社保缴费水平” ,与降低成本的政策信号一致。这是在财税制度层面改善供给。其三,要化解房地产库存 ”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这是对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再次确认。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不仅因为这一行业能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许多下游产业的发展,化解这些行业的产能,有效拉动就业,还在于从推进“人的城镇化”考量,房地产业的发展是让 2.5亿缺乏相应市民权利的城镇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来的必要物质前提。这是在调控层面消除供给制约。其四,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这一论述表明了最高领导层对股市发展的态度。股市既是企业的直接融资平台,也是普通投资者合法获得财富、提高消费能力的主要平台。这是在资本层面强调供给的稳定性。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显然,这些层面的改革都非一日之功可竟,这也表明“供给侧改革”不是针对经济形势的临时性措施,而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