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考试必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79835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考试必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读小说一、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二、茹志娟 百合花 三、白先勇 游园惊梦 四、冯骥才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五、铁凝 哦,香雪 六、阿城 棋王 7、 陈染 八、 少女小渔 严歌苓九、 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小说描写 “我 ”和一个老人摆脱绝望的生活,重拾生活信念的故事,阐述了生命的黑暗与光明相悖又相通的过程,在孤独寂寞的环境中用心灵寻找光明,寻找更大的生活力量,重新拾起光明的人生哲理。1简析小说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特点与作用。 小说采取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我一直都潜伏在故事之中,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小说的故事内容是通过 “我 ”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容易拉近与读者距

2、离,使读者进入 “我 ”这个角色。 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2分析小说叙事人称,叙事结构的特点及其意义 。小说采取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小说的故事是由 “我 ”的故事与退休老人的故事两个故事组成,在叙述时两个故事线索一明一暗,相互映衬,构成了对话关系。在小说结尾处,通过老人的问话与 “我 ”的回话,才使得两个故事重叠交汇在一起。这样的叙述结构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起伏,增加的故事发展的悬念,增添了小说

3、的情趣。八、 少女小渔 严歌苓1.分析作品如何在与江伟和洋老头的关系中塑造小渔形象。 主人公是中国小姑娘小渔。她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考虑别人比自己多。当护士时因为同情一个快死的病人,而把自己的童真给了他。为了获得美国绿卡,在男友江伟的安排下,与一个贫穷的外国老头假结婚。她内心是十分委屈的。她对洋老头善意的同情与照顾,使得洋老头也焕发了青春,改变了猥琐邋遢的生活,恢复了做人的尊严。小渔她为别人而活着,为她一厢情愿以为可以爱的男人顺理成章地牺牲掉尊严和自我。而江伟把她馈赠的爱情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依赖和欲望的需求,采取实利主义的处世哲学。专横和霸道成为他对爱情的另一注解。 2.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4、 。小说紧紧围绕异域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具文化冲突尖锐性的身份及情感认同问题,揭示出处于弱势文化地位上的海外华人,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文明时所感受到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及在这种中西文化撞击境遇中获得跨越文化障碍的内心沟通的艰难性与可能性。阐释了只有生命对生命出自真诚的理解和尊重才能打破语言、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心灵隔阂,从而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够得到相互间真正的沟通。 3.分析小说在叙事方式,心理刻画,细节描写,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说从小渔这一位主人公的角度来展开故事,以小渔心理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情节叙述表现,向读者刻画了一个有些唯唯诺诺但善良、坚强的小渔,经过了尖锐的环境冲突和错综复杂的情感洗礼

5、,蜕变成一个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自爱的新女性形象。小说围绕 “假结婚 ”事件展开,在顺叙之中夹杂着插叙、倒叙,并把这三种叙述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叙述有条不紊,收放自如。语言老练生动,精炼含蓄;大量的心理刻画细腻圆融(内心独白属于心理描写);大量细节描写真切自然,如洋老头与瑞塔倚窗弹琴,互诉衷肠时,小渔贸然闯入的细节,表现一方尴尬,恼怒,自卑;另一方惊诧,感动,敬服等的内心感受,描写十分准确,真实,感人。九、 喜宴 王安忆2.分析小说的主题意蕴。 该小说反映了 “文革 ”期间农村的现实及 “知青 ”下乡后的真实处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原生态面貌,就是充斥着一种灰暗,冷漠的氛围,折射出 “知识

6、青年 ”在农村的真实处境,就是颓唐,苦闷。3.分析知识青年眼里的喜宴和不久上门喝茶的场景,体现对比关系,对体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喜宴的气氛应该算是祥和而唯美的了,但是在知识青年眼里的喜宴充斥着冷漠、苦闷、颓唐的氛围,而不久知识青年上门喝水又受到热情的招待,这样的反差对比描写反映了当时在 “文革期间 ”社会上的冷漠,颓唐,但是普通人之间仍然存在着朴素的真情,善良的品质。 4.分析小说在叙述视角,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小说采取白描的写作手法,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冷静观察,客观描写,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场景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明晰,言简意真。环境描写颇具象征意义。小

7、说中不断地提到 “天阴冷得很 ”,这是一种暗示,但也是一种社会现实。貌似漫不经心,却给人一种无聊,冷漠的感受。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的运用是以自在方式呈现出来的。十、 鞋 刘庆邦1.小说的主题意蕴。 小说讲述了一位农村少女定亲后给未婚夫做鞋的故事,主人公守明以鞋为纽带,传递她的浓浓深情与期盼。但是最后未婚夫拒绝了她的爱恋,使得守明的向往与寄托充满悲剧色彩。说明理想往往是美好的,而现实又往往是残酷的。正如作者说的: “我在前面把姑娘给未婚夫做鞋的过程写得很美,很诗性,但后记一下子变得很沉重,像是把前面美好的东西给推翻了。这是因为,前面是理想的,后记就回到现实当中,而现实往往是让人失望的。这也是文学和

8、现实的关系。文学能给人心以宽慰,而现实给人的感觉常常不那么如意。 ” 2.分析主人公守明的形象。 守明是质朴纯情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对爱情的那种憧憬和向往,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爱情冲动。从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眼神和娇嗔、每一次心灵的细微颤动之中再一次重新体味青春懵懂期爱恋的纯真与美好,并且洞察体味到少女渴望爱恋和被人爱恋的纯朴、炙热和悠长。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晶莹剔透。 3.分析小说 后记 对于表达主题的意义。 小说属于艺术创作,具有虚构成分,加入“后记 ”,作者并称 “是该篇小说的内核或种子 ”,使得本是艺术创作的小说描写的悲剧事件一下子成为了活灵灵的现实,使小说与现实紧密联系

9、在一起,加重了小说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守明对爱的期盼就像做了一场美丽幸福的梦,天亮了,梦醒了,一切都随着太阳的升起而缓缓落下,只留下无限甜美的记忆与无比的惆怅在心间。这也是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文学能给人心以宽慰,而现实给人的感觉常常不那么如意。 精读散文一、致傅聪 -傅雷1简析本文的主题意蕴。 第一封信中,作为父亲,傅雷殷殷教诲既体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执著追求,表明这种艺术与人生的关联,祈望儿子能在艺术追求与名利现实、音乐与爱情、个人发展与国家荣誉中折中自处。给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 “国家荣辱、艺术尊严 ”,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第二封信集中表达了傅雷教育

10、孩子的恋爱观、择偶与婚姻观,体现作者严以律己,同时尊重理解宽容他人的处世之道。 二、黄鹂 -病期琐事 -孙犁1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 通过作者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观感的回忆的描叙,在与童年时代和战争年代的记忆的对照中: 1)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 2)同时又体现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揭示了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的道理,表达了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知识分子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2简析本文的构思特点。 ( 1)作者以黄鹂为线索,结合自己的有关生活经历,写对于美和人生等思想的认识,一步步情随境迁,由浅入深,很有层次,很有神韵。( 2)看似自然、

11、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作者于平易近人处入笔,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托物言志,文章四次在不同场合写到黄鹂鸟,看似娓娓道来,其实层层递进,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美的本质和意境。文章还不露痕迹地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以或朴素含蓄,或凝练优美的语言,在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来表现丰富深刻的主题。 3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有关黄鹂鸟的日常生活画面的叙述和描绘,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美的含义 。本文先是从作者童年时代的往事娓娓道来,随意亲切,虽然并没有正面描绘黄鹂鸟,但处处渲染、衬托出黄鹂鸟的美丽,这是虚写;然后作者通过对四个与黄鹂鸟有关的生活场景片段的记叙,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

12、的炮火洗礼中,见到了美丽的黄鹂,但是它 “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 ”,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前几年,来到多年向往的青岛疗养。春天,到那杨树林里散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真是饱享眼福了。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但是,病友的枪口使它一去不返。逛鸟市又见黄鹂,它却被人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美的含义: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了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知识分子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 三、怀

13、念萧珊 -巴金 1分析本篇的主题思想。 怀念萧珊 写于 1978年 8月至 1979年 1月,是一篇悼亡之作。文章记述了萧珊在 “文革 ”中遭受折磨、患病、逝世的过程,以及两人在战争岁月中相恋成家、在最困难的境地里相知相守的情景。当时,人们还刚刚从梦魇中挣扎出来,怀着悸怖的心理反思着昨天的灾难。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时代情绪,作者在哀悼亡妻的同时,也倾诉了对自己的伤悼,伤悼自己在这场灾难中所失去了的一切。他虽然写的是个人的遭遇,但又时时把这场遭遇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劫难过程联系在一起,使散文中所写的日常生活场景都超越了个人的意义,成为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见证。 四、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1简

14、析本文的主题意蕴。 主题是讴歌母爱。张晓风 母亲的羽衣 从一个新奇的角度讴歌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脱俗生新,匠心独具。文章从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之后女儿的提问 “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起笔,随即文思若汩汩溪流生发开去。写 “我 ”小时候窥伺母亲的秘密:家庭生活中的母亲荆钗布裙,素面朝天;可是在箱子里藏着年轻时浪漫与美丽的青葱岁月,背上刻了 “静鸣 ”的口琴、一幅漂亮的湘绣被面 这些物件中潜藏着母亲 “一个前世的记忆 ”, “她又快乐又悲哀地将之一一拾起,但是她也知道,她再也不会去拾起往昔了 ”。就这样,母亲从作为外公掌上明珠时的锦衣玉食,到 “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

15、一碗 ”擦锅饭 “。而包括 ”我 “在内的天下所有母亲, ”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后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 “文章脱俗出新、匠心独具。 ”羽衣 “是全篇的关键喻象。它指代每位母亲在少女时代曾得到的宠爱、追求的梦想,但成家之后为了子女往往放弃一切,就像仙女收敛起羽衣。通过 ”羽衣 “意象,以想象与写实的不同方式,穿插并对比 ”母亲 “的两个时代,从这个新奇的角度讴歌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更提示天下所有为子女者珍爱母亲深藏在心底的 ”羽衣“。 3.简析本文的 “羽衣 ”意象的内涵。 “羽衣 ”是全篇的关键喻象,是本文的 “戏眼 ”。母亲的羽衣指的是:任何一个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爱好,父母的宠爱,可是在成为母亲之后,像仙女一样把自己的羽衣收了起来,甘心为子女奉献一切。其实世界上每个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都像穿着羽衣的仙女一样,有自由有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