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81924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

2、,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

3、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

4、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二、选择题1 C 2 B 3 B 4 C 5 D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四、问答题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答: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存在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对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1)资源的稀缺性具

5、有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一切社会之中。无论是古老的原始社会还是今天的发达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地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稀缺性是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总是不足的。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这就是稀缺性既绝对又相对的理论。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使经济学的诞生成为必要和可能。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6、?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如下: (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因此,它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如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

7、生产率。因此,人们必须决定这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率。(3)为谁(For Who)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为谁生产即如何分配的问题。生产的经济物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等。3你要完成大学学业有哪些机会成本?答:上大学除生活费以及交纳学费、书费外,实际上还存在时间成本,如果把这段时间用来工作可以挣得工薪,因此时间成本也是上大学支付的机会成本。4什么是资源利用?它包括哪些基本问题?答:就是指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经济物品。资源利用包含下列三个相关的问题。(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什么有时社会生

8、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达不到最高水平?这就是“充分就业”问题。人们对重点高中、大学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而普通高中、冷门专业的学生就相对少得多,许多师资设备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这就是因为经济中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品和消费品,即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例如,中国近 30 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是非常少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过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3)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于稀缺性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影响。这样,解决经济问题就必须

9、涉及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问题。这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2008 年 18 月,我国 CPI(消费物价指数)涨幅约为 7.3%,是 1996 年以来的最高点。尤其是猪肉、食用油及蔬菜的价格轮番上涨,使人们感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稀缺性不仅引起了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前者可以由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后者则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5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研究的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内容相当广泛,其中研究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

10、宏观经济学是基础。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是“大”的经济学,研究的是“大”的经济单位,即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补充。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1、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分析社会经济制度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一个既定的存在,分析这一制度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这种不涉及制度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12、。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其发展也较成熟,是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例如,就业或失业理论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等宏观经济理论,必然涉及劳动的供求与工资的决定即工资理论,商品价格如何决定即价格理论。再如,凯恩斯主义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6学习经济学有什么意义?答: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或许你并不想做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使如此,你仍然应该认真学习经济学。(1)为更富裕而学。作为消费者,你要在众多的消费组合中做出选择;要生活得更富裕,就要争取更多的收入;如何使用你的现有资源(如劳动能

13、力、专有技术或储蓄)去挣更多的钱;等等。这些问题显然与经济学密切相关。尤其是,如果你想成为投资人、股票(债券)经纪人、推销员、财务分析员或企业管理者,经济学就显得更重要了。(2)为更聪明而学。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每天都面对大量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政策、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等等。你需要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经济学虽然不能使你成为天才,但肯定会使你变得更聪明。(3)为更好地理解世界而学。你每天都会通过新闻传媒接触到大量经济问题,特别是面对全球性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五、计算题某人决定暑假参加一个计算机学习班,这样,他就不能去打工,打工可以赚 2000 元。参加这个学

14、习班的学费是 2000 元,书本费为 200 元,生活费为 1400 元。参加这个学习班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参加这个学习班的机会成本是这段时间打工可赚的 2000 元。某人拥有一块土地,如何利用这块土地,他面临着多种选择。假定他只有三种选择:种粮食、种经济作物或出租。如果选择种粮食,预期年收入为 8000 元;选择种经济作物,预期年收入为 10000 元;选择出租,预期年收入为 6000 元。假如他选择了种粮食,机会成本是多少?这块土地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答:假如他选择了种粮食,预期年收入为 8000 元,此时失去了种经济作物或出租的选择,在放弃的这两种选择中最高的收入是 10000 元

15、,所以机会成本是 10000 元。这块土地种经济作物收入是 10000 元,而种粮食则是 8000 元,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第 2 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

16、减少。需求函数:如果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如 果 把 影 响 供 给 的 各 种 因 素 作 为 自 变 量 , 把 供 给 作 为 因 变 量 , 则 可 以 用 数学 的 语 言 , 即 函 数 关 系 表 示 影 响 供 给 的 因 素 与 供 给 之 间 的 关 系 , 这 种 函 数 称 为 供 给 函 数 。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商品需求量正好等于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商品的供给量,或者说均衡价格是指某一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

17、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吉芬商品:一般指低档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呈正方向变动。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和保护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

18、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二、选择题1 C 2 A 3D 4C 5 A 6A 7 C 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问答题1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答: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需求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其需求量增加。(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就越多。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人数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情况,显然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3)相关商品的价

19、格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有两种情况:一是替代商品,即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种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则会增加,反之亦然。(4)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取决于消费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及个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也取决于社会消费时尚和风俗习惯。(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预期包括消费者对自己的未来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预期影响购买意愿,从而影响需求。一

20、般而言,消费者如果预期其未来收入水平提高、商品价格上涨,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降低、商品价格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6)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的变动人口数量的增减会使需求数量随之变化。人口数量增加时,需求数量增加;人口数量减少时,需求数量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结构,从而影响对某些商品的需求。(7)政府的有关政策政府的有关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影响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微观或宏观的经济政策。例如,政府提高利息率的政策会减少消费,而实行消费信贷制度则会鼓励增加消费。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的欲望,有些主要影响需求的能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

21、求。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6 种。(1)商品自身的价格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商品供给的最主要因素。在影响某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卖价越高,生产者愿意供给的产量越高;相反,商品的卖价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就越小。(2)相关商品的价格某种商品的供给除了受本身价格的影响以外,还要受其他相关商品的影响,如互补性商品(即互补品)和替代性商品(即替代品) 。(3)生产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品。(4)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增加生

22、产成本,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厂商减少生产,该商品的供给减少;相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厂商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供给增加。(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这是指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生产者认为某一商品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他们会将生产推迟,在现阶段减少对该商品的生产。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则会增加供给。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6)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府采取鼓励投资或生产的政策,可以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反之,则会减少生产者的供给。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答:这两种变动的区分是需求量与需求区分的应用。理解了需求

23、量与需求的区别,也就可以了解这两种变动之间的区别。体现在需求曲线上,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需求是整个需求曲线。因此,这两种变动的区分在于下列两点: (1)物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变动引起需求变动。这就是说,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物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动;需求变动是分析物品本身价格为既定时,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这两种变动分析的假设前提与所要分析的问题不同。 (2)在图形上,需求量变动是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即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向右下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需求变动是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是需求

24、增加,向左下方移动是需求减少。结论:需求量变动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而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3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答:,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商品需求量正好等于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商品的供给量,或者说均衡价格是指某一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现在假定某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根据需求定理与供给定理,如果均衡状态被破坏,某商品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要增加,需求要减少,供给会大大超过需求,出现过剩的供给必然会引起供给者(生产者或卖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压低的力量,价格会降下来,随之需求量

25、就增加,而供给量却减少,使供给与需求相等并直到达到均衡为止;如果均衡被破坏的情况相反,某商品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要增加,供给要减少,需求会大大超过供给,出现过度的需求必然会引起需求者(消费者或买者)相互争相购买,于是,产生一个提高价格的力量,价格就要上升,接着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却会减少,使得需求与供给差额逐渐缩小,直到二者相等实现新的均衡为止。4分别说明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答: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需求增加。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就会从 D0 平移增加到 D1。在原有均衡价格 P0 的水平上就会出现过度需求,价格

26、有上升的趋势,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 E1 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分别为 P1 和 Q1。当供给不变时,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2)需求减少。当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会由 D0 平移减少到 D2。在原有均衡价格P0 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产生降价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 E2 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分别为 P2 和 Q2。当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出现了下降。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当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也会对均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分为两种情况:供给增加和供给减少。(1)供给增加。当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会从 S0 向右移动增加到 S1。

27、在原有均衡价格 P0 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供求状态,必然有降价的趋势,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 E1 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 P1 和 Q1。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2)供给减少。当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会从 S0 向左移动减少到 S2。在原有均衡价格 P0 的水平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供求状态,市场有涨价的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 E2 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 P2 和 Q2。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以上只是考虑需求或供给一个方面发生变动的情况,事实上,供给与需求双方会同时发生变动,可能双方都增加,也可能双方都减少,

28、或一方增加而另一方减少。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时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双方变动的方向、变动的程度来分析。5什么是需求弹性?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答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狭窄,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

29、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的各种用途上。例如,电力的需求弹性远大于小麦的需求弹性,就是与二者的用途有关。(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考察的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因为当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某种价格上升的商品的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替代品。6

30、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答:(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 , “多销”则会增加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要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五、计算题1已知需求函数为 Qd500 50P,供给函数为 Qs25 25P,求市场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解:由 QdQ s 即 50050P2

31、525P 得:P7 Q1502某 需 求 函 数 为 Qd 500 50P, 求 :( 1) 价 格 为 3 5 元 的 需 求 价 格 弧 弹 性 。( 2) 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 P2 元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解:当价格为 3 元时 Q 350 当价格为 5 元时 Q25010101010d()/2()/PE-A (250350)/(5 3)( 53)/(250350)2/30.67 (50)(2400) 1/40.25d0dlimPPQA -第 3 章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

32、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两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消费可能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或预算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和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 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

33、总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恩格尔定理: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出二选择题1 C 2 B 3 B 4C 5 B 6 C 7 D 三判断1 2 3 4 5 6 7 8 四简答与计算题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表示不同商品组合所能产生的效用都相同;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三,在同一

34、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效用曲线是上升后下降的,即随着商品消费来能够的增加,总效用开始递增,到一定程度后出现递减趋势;边际效用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是随着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的。且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增加;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递减。3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X2Y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X =1,P Y =5,消费者的收入是 300,求均衡时消费者获得的最大效用及两种商品的消费量。 解:商品 X 和商品 Y

35、的边际效用分别为:MUX=2XY,MU Y=X2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YXPMU即: 5122限制条件为:X+6Y=320联立解得:X=200,Y=20故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师商品 X 与商品 Y 分别消费 200 个单位和 20 个单位。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商品 X 与商品 Y 分别是 200 个单位和 20 个单位为时,获得的效用最大。4已知消费者用于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收入为 540 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1=20 元,P2=30 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3X1X22 该消费者达到均衡时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 解:设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分别为 X1X 2消费者收入为 540,则 20 X1+30 X2=540消费者达到均衡时 12MUPU=3X1X22,所以 123,6所以, 12360由两式联立可得 X1= 9,X 2=12,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分别为 9 和 12。第 4 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总产量:是指厂商投入生产要素所能产出的产品总量。设劳动的总产量函数为: LfTP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A边际产量:是指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总产量。设劳动的增量为L ,由此增加的总产量为TP ,则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总产量的增加量即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