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测量综合试卷五及参考答案时间:2009-12-28 19:23:48 来源:本站 作者:未知 我要投稿 我要收藏投稿指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 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测角、测距和测()。A 高差 B 方位角 C 等高线 D 地貌2.1:2000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A 2 mB 20 cmC 2 cmD 0.1 m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北西 3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A30B 3
2、30C 150D 2105. 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A 系统误差 B 平均中误差 C 偶然误差 D 相对误差6.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A 反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B 平均分配 C 随意分配 D 同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7. 通常所说的海拔高指的是点的()。A 相对高程 B 高差 C 高度 D 绝对高程8. 在两个已知点上设站观测未知点的交会方法是()。A 前方交会 B 后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差为 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A 10B 30C17.3D 5.7810. 已知线段 AB
3、的方位角为 160,则线段 BA 的方位角为()。A-120B 340C 160D 2011下面关于中央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子午线又叫起始子午线中央子午线位于高斯投影带的最边缘中央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D中央子午线经高斯投影无长度变形12下面哪个算式是表示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所得出的水平距离()。A 13下面关于铅垂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铅垂线总是垂直于大地水准面 B. 铅垂线总是指向地球中心 C. 铅垂线总是互相平行 D. 铅垂线就是椭球的法线 14用水准测量法测定 A、B 两点的高差,从 A 到 B 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 1234,前尺中丝读数 147
4、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 1430,前尺中丝读数 0728,则高差 为()米。A-0.93-0.466 0.4660.93815支导线及其转折角如图,已知坐标方位角 ,则 ()A186o0100“ 6o0100“173o5900“353o5900“16下面放样方法中,不属于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是:()A直角坐标法 B高程上下传递法 C极坐标法 D角度交会法17矿井工业广场井筒附近布设的平面控制点称为()。A导线点 B三角点 C近井点 D井口水准基点18以下不能用作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是()。A一井定向 B导入高程 C两井定向 D陀螺定向19 井下基本控制导线一般采用的是()。A7和 15级两种 B
5、30和 60级两种C 一级导线 D15和 30级两种20 水平角测量通常采用测回法进行,取符合限差要求的上下单测回平均值作为最终角度测量值,这一操作可以消除的误差是()。A 对中误差 B 整平误差 C 视准误差 D 读数误差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21 野外测量的基准线是_。22 光学测距仪是通过_测定来计算距离的。23 地图比例尺常用的两种表示方法_和图示比例尺。24 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_和高程表示。25 光学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_两步。26 野外测量的基准面是_。27 将地面点由球面坐标系统转变到平面坐标系统的变换称为_。28 直线定向是_。29 水准仪是指能够提供_的仪
6、器。30 经纬仪测回法测量垂直角时盘左盘右读数的理论关系是_。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31竖盘指标差32坐标正算33矿井联系测量34大地水准面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35简述偶然误差的基本特性。36简述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37采区测量主要包括哪些工作?分别有什么作用?38简述从地形图上求取直线方位角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其具体实现策略。五、计算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39下今用钢尺丈量得两段距离:S1 = 120.63m6.1cm, S2 =114.49m7.3cm,试求距离 S3 = S1 + S2 和 S4 = S1 - S
7、2 的中误差和它们的相对中误差。40如右图所示,已知 AB 边的方位角为 13020,BC 边的长度为82m,ABC = 12010,XB=460m, YB=320m,计算分别计算 BC 边的方位角和C 点的坐标。六、论述题(10 分)41论述闭合导线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七、实践操作题(8 分)42 当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以确定两点间的高差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如何实现,如果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并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1 A; 2 B;3 C; 4 B;5 D; 6 A; 7 D; 8 A; 9 C; 10 B;11 D;12 C;13 A
8、;14 C; 15 B;16 B;17 C;18 B; 19 A;20 C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21 铅垂线22 光波在两点间传播的时间23 数字比例尺24 平面坐标25 整平26 大地水准面27 地图投影28 确定一直线与标准方向间角度关系的工作。29 水平视线30 两者和为 360 度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31 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置 90 度或 270 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小角度 x,x 即为竖盘指标差。32 坐标正算:根据一个已知点的坐标、边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另一个待定点坐标
9、的计算称为坐标正算。33 矿井平面联系测量:为了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而进行的测量工作。34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或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水准面)。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35偶然误差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有界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密集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抵偿性)。 说明:答出任 1 项可得 2 分,然后每答 1 项得 1 分,少答一项扣 1
10、分。36(1)“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意义在于:保证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精度。(2)“步步有检核”。意义在于:保证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避免前方环节误差对后面工作的影响。评分说明:两项原则各 3 分,其中原则 2 分,含义 1 分。37 采区测量主要包括采区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和回采工作面测量。(3 分)采区联系测量是通过竖直或倾斜巷道向采区内传递方向、坐标和高程的测量工作;次要巷道测量是为了填绘矿图,以采区控制导线为基础而布设的碎部测量导线;回采工作面测量是按旬或按局、矿的规定进行的验收填图测量,以满足生产和回采率计算的要求。
11、(5 分)38 两种方法分别是:方法一:直接从图上量取直线与 X 轴正向(北方向)之间的夹角(2 分)方法二:首先从地图上量取两点坐标,然后根据坐标反算方法由两点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5 分)五、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39 S3 = S1 + S2 = 235.12m(1 分)m3 = (m1* m1 + m2* m2 ) 1/2 = 9.5 cm(3 分)3 = m3 / S3 = 1/2475(5 分)S4 = S1 - S2 = 6.14m(6 分)m4 = (m1* m1 + m2* m2 ) 1/2 = 9.5 cm(8 分)4 = m4 / S4 = 1/65(10
12、 分)40 BC 边的方位角为 BC = 13020+180 + 12010= 7030(4 分)XC = XB + DBC * cosBC = 487.4m(7 分)YC = YB + DBC * sinBC = 397.3m(10 分)六、论述题(10 分)41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计算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与实际测量角度和计算,测量角度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理论值之差即为角度闭合差(2 分) 检查角度闭合差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号平均分配:(4 分) 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由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x=Lcosy=Lsin(6 分)(4)
13、计算 X 和 Y 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理论值均应为 0,坐标增量之和即分别为 X 和 Y 方向闭合差,两方向闭合差平方和再开方得到导线全长闭合差,再将其除以导线总长度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号分配(8 分)(5)按照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10 分)评分说明:具体计算步骤可以有合并(由 1 与 2 可合并,但全部计算必须都有),每一步骤中都必须对方法进行论述,没有方法只有过程名称各扣 1 分。七、实践操作题(8 分)42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包括:(1)安置水准仪,整平;在后视点和前视点上立水准尺;(1 分)(2)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水准尺黑面读数;旋转水准尺,再读红面读数;计算黑红面读数差与尺常数比较,看是否超限,若超限则重新观测;否则瞄准前视尺开始观测;(3 分)(3)瞄准前视尺,精平,读水准尺黑面读数;旋转水准尺,再读红面读数;计算黑红面读数差与尺常数比较,看是否超限,若超限则重新观测;否则可以计算高差;(5 分)(4)根据黑面读数、红面读数分别计算高差,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小于限差则取高差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若超过限值则应重新进行测量。(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