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85015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汉字学概论总复习专题资料汉字学课程教案第一章 绪论(3 学时)第一节 汉字学(1 学时)一、汉字在明白什么是文字学之前应首先明白什么是文字;同样,在弄清什么是汉字学之前也应该清楚什么是汉字。“文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秦代的琅琊刻石:“同书文字。 ”在现存文献中还找不到先秦连用的例子。先秦一般称“文” 、 “书” 、 “名”等。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昭公元年:“夫文,皿虫为蛊。 ”左传称文字为“文” 。 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称文字为“名”(“策”和“方”都是形状不同的竹木简)。 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

2、”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称文字为“书” 。许慎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文”是一个象形字,甲金文都像人的正面形,中间画有交错花纹,表示在人的胸腹部纹身,汉字形体在不断演化,隶楷以后省略了交错花纹的部分。 “文”的本义是纹身之纹,纹是一个后起字。 “字”是会意兼形声字,房屋内有子出生,本义是生殖(乳也是生殖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按照许慎的意思,从描摹物体形状的

3、图画演变来的象形字、抽象符号形成的指事字,形体结构是独体的,叫做文。这是由文的纹饰引申为物象意义的。其后由象形字、指事字互相组合,构加部分都作为形符的会意字,即所谓形相益;构加部分都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即所谓声相益。这些合体结构的,叫做字。这是由字的本义生殖引申为文字形体孳乳意义的。并且以为“文”是仓颉初造汉字时的形体, “字”是后来“文”发展的结果。顾炎武日知录:“春秋以前言文不言字,如左传:夫文止戈为武 , 故文反正为乏 , 于文皿虫为蛊 ,及论语:史阙文 , 中庸:书同文之类,并不言字。”江永群经补义:“其称书、名为字者,盖始于吕不韦著吕氏春秋 ,悬之咸阳市。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4、此称字之始,前此未有以文为字者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一个一个的单字。文字作为一个系统,它包括文字中所有的符号、形体以及书写规则(笔顺、笔画)等。汉字还有自己的特点。汉字不是纯粹的音素符号,它兼有表音、表意两种功能,它既是记录汉语语音的书写符号系统,又是直接表示语义(形声字表示的只是语义类别)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汉字是具有记录汉语语音和表达语义层级作用的书写符号系统。这里的层级作用,指表音、表意功能属于不同的符号层级。这个定义和许慎的说法不同,许慎是从汉字的发生角度“仓颉之初作书也”讲的,我们是从汉字的功能出发的。一个个汉字是书写符号,是通过“看”来知道汉语语音的;但汉字具有

5、表意功能,能“看”出意义来的,有时会出现知其义而不知其音的有趣现象。二、汉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体系、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相当于小学,即除文字外,还包括音韵、训诂等的研究。文字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分为若干分支。以世界上所有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世界文字结构、性质分类、发生、演变的共同规律的,叫普通文字学,也可以称为一般文字学。这一领域研究难度较大,要通晓世界上主要文字,或掌握世界上主要文字资料,是不大容易的,尽管英、美、俄的个别学者一直在努力,但成果不多,尚无一本

6、得到各国文字学家承认的权威性著作。比较而言,前苏联学者 BA-伊斯特林所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好些。此书以社会经济、文化为背景,论述了世界各种体系文字的产生、发展和相互间的影响,以及文字的类型、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关系等。书中引用资料丰富,但惟独没有汉字材料,忽略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汉字,这样的普通文字学,应该是名不副实的。另外,此书对斯拉夫语系文字评述有倾向性,也是不足取的。以某几种记录不同语言的文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结构特点、特质、发生发展规律的,叫做比较文字学。相对于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成果多些。如国内一些文字学者,将纳西族东巴经中的文字与甲金文对比,即属于比较文字学的范畴。以某一种记录语

7、言的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叫个别文字学。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学著述,都是个别文字学,汉字学是其中之一。汉字学有悠久的历史,至今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称为小学。 “小学”本来指学童之学宫,类似后来的初等学堂。 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又:“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人于小学。 ”“小艺”指书、术,即文字、计算知识。 汉书艺文志在诸经之后,列史籀以下 10 家 45 篇,均为童蒙识字课本,谓之“小学”一类。由是, “小学”从课学童的学宫之名转而指课学童之书名, “小学”也就指文字学了。 “小学”者,基础之学;古人把文字学看成功

8、业的基础,实属远见卓识。 隋书经籍志小学类里增加了音韵类书,至旧唐书经籍志始将尔雅类训诂书也归人小学。 “小学”则又成了传统语言学的代称,包括文字、音韵、训诂。20 世纪初,理论著述蜂起,名之为“文字学”之书亦随之出现。这个时期“文字学”的含意有二:一是等同“小学” ,指文字、音韵、训诂,如最早的徐政道中国文字学(1917 年出版),就有六书、部首、反切、古音等内容,所以后来就出现了“文字学形篇” 、 “文字学音篇”的称呼,直到 60 年代,高亨先生著文字形义学概论 ,书名仍是受此影响的。另一是等同现代的“文字学” ,如胡朴安先生所著之中国文字学史 ,并不评述音韵、训诂之书。至于现代,已经没有

9、人把“文字学”理解成传统语言学了。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字学,就是指汉语文字学。今天看来,这一概念是不准确的。中国有 56个民族,仅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就称中国文字学是不全面的,所以本书称为汉字学。汉字历史悠久,至少有三千多年了,形体演变差异很大,由研究不同时期的汉字形体而产生了断代的汉字学。从小篆到隶书,汉字的形体产生了质的变化。小篆以前称为古文字,隶书则谓今文,当前使用的汉字叫做现代汉字。研究小篆以前古文字的,则是古文字学。由于出土资料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古文字学又产生若干分支学科:甲骨文字学、金文文字学、战国文字学等。古文字学要更多地结合考古研究,有些高校就划归史学专业。研究今文隶变规律的,应称

10、为今文文字学。研究当前汉字的,就是现代汉字学。汉字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分支。汉字与文化结合,则是文化文字学,目前已有十几种著作出版。汉字与心理学结合,形成了汉字心理学,建国前艾伟先生的研究即属于这个领域。这些是汉字的边缘学科研究,也许还会出现新的分支。汉字的使用已不限于汉民族,日、韩、越均在使用,形、音、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领域也有人在研究,新加坡学者谢世涯的新中日简体字研究即如此。本书属通论式的汉字学,是综合古今的,即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结构、性质、前途以及典籍阅读、现代社会汉字应用和研究方法的学科。三、教材的特点20 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字学理论著作,或当代冠以汉字学

11、名称者,已超过 200 种。我们使用的教材与一般通论式的汉字学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恢复其完整体系汉字学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现在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中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现代汉语课中讲汉字的性质、形体、结构、正字法,古代汉语课介绍常用汉字工具书、汉字结构、六书与本义、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另又有文字学专业课,分析汉字的性质、结构、产生、演变,再加上说文介绍。内容重复,有时还互相矛盾,学生学习不知所从,直到毕业对汉字学仍然没有完整知识。教材恢复汉字学完整理论体系,取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文字知识,熔古、今于一炉,同时也避免重复,精简课时。(二)更新知识,吸纳汉

12、字研究最新成果长期以来的汉字学教材,只是以说文为中心,着重讲部首、六书,而对近百年来的古文字研究的辉煌成就熟视无睹。社会上流行一种看法,以为古文字的学习是考古专业的事情,这是大错特错的。训诂离不开古文字,否则无法掌握本义及词义演变系统,仅靠说文是远远不够的。教材将古文字、今隶、现代汉字各列一章,介绍有关知识,讲述主要形体隶变规律,将形体演变与正字规范结合起来。汉字结构不只讲六书,还要讲三书。20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内兴起了文化语言学热潮,所以专列一章讨论汉字与文化。最后一章是汉字的研究方法与原则,是总结近年来汉字研究经验的。另外,全书每章后大多有附录,供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研读。(三)突出实

13、践性(四)具有灵活性第二节 汉字学的价值(1 学时)一、掌握汉字学是正确理解,古代文献的先决条件如, “保” ,本义是“背” 。“共” ,金文、小篆似双手举物供给他人,本义当为“供” , “恭” 、 “拱”当为其引申义引起的字形分化。二、汉字学是文献整理的必备知识现存浩如烟海的汉文典籍,不经过整理,一般读者是无法利用的,而前人整理的仅是其中一少部分,大量的整理工作尚待今人去做。不具备汉字学的坚实功底,去整理汉文典籍,那只能是蟾蜍痴心天鹅,永远不会成功。王念孙利用汉字学知识来校勘典籍, 读书杂志中有不少极为精彩的例子。 管子小匡:“设问国家之患而不肉。 ”王念孙指出:“尹解肉字甚谬,刘依齐语以肉

14、为疚之误,是矣,而未尽也。 肉与疚形不相近,若本是疚字,无缘误为肉 。盖其字本作灾 ,隶书或从篆形与肉相似,因误为肉 。 说文:灾,贫病也,从宀久声。 诗日:“茕茕在灾。 ”今诗灾作疚 ,未必非后人所致改。此灾字若不误为肉,则后人亦必改为疚矣。 ”敦煌变文校注百鸟名:“花没鸽,色能姜,一生爱踏伽蓝地。 ”“色能姜”句意难懂,郭在贻、张涌泉:“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能条下引了这句话,校姜为美 ,但没有说明理由。考美字俗书可作菱(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美,说文从羊从大,经从父作菱,非也。 )。如敦煌变文校注父母恩重经讲经文:长大了择时聘与人,六亲九族皆欢美。 原卷伯二四一八美作菱 ,是其例。

15、 菱 、姜形至近, 色能姜之姜显然就是茭字形近之误, 茭又是美的俗书。”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 说文 、俗体字对校勘典籍的重要作用。其实,甲金文、隶书、草书也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印刷困难不便过多举例。校勘仅是典籍整理的第一步,还有标点、注释、翻译,都必须以正确理解语义为基础,而语义的核心是词义,仍然离不开汉字学知识。三、汉字规范是汉字学重要内容之一汉字发展到今天,使用的人已超过 10 亿。汉语方言复杂,很多地区之间不能通话。中国境内有 56 个民族,汉语是他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互相交流的共同语,汉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流工具。党的文件、国家政策法规、报纸书籍、科技成果等,主要靠汉字来传递。如果不规范,

16、用字各行其是,信息接收方又各做各的理解,将会一片混乱。那别说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恐怕连维持一个现代社会也困难。汉字积累到现在,加上日、韩用字,据中华字海统计有八万多;而实际上日常使用的只有几千字,就是排印典籍,也不过一万多字。不经常使用的绝大部分是异体字。异体字没有音义差别,保留只会增加辨识难度。哪些该废止?不能单单根据字形简省,还要看是否合乎演变条理。简少笔画,也是如此。整理异体字、简化汉字笔画,国家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有必要检讨过去,总结已往经验,做好下一步工作准备。汉字的字形、字音、字量、字序研究也是汉字规范的内容,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牵头,经众多学者努力,汉

17、字基本部件、通用字表、现代汉字频率表等都研究出来了。目前工作主要是推广和完善。而完善仍然要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四、辞书编纂离不开汉字学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中国被嘲笑为“大中国,小辞书” 。经过几百名辞书工作者近十年的努力,出版了汉语大词典 、 汉语大字典为代表的高水平辞书。80 年代,形成了辞书出版热。有的严谨认真,有的不够负责,金玉与泥沙俱下。辞书中除百科知识类外,最多的是语文工具书,以解字、词为主。其注音、释义、举例,都得以汉字学知识为基础。此类辞书,在列义项时,一般都是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次序排列的,本义当然要靠汉字形体结构分析和典籍用例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特别是古汉

18、语一类的字、词典更是如此。我们举个简单例子,下面的“明” 字义项摘抄自张永言等简明古汉语字典 。明:光明,明亮。照亮。点燃。照明用的东西。洁净,明净。显明,明确。明白,懂得。“明”是会意字,甲骨文中有两种形体。一是从月从同,同乃窗子,会月光照进窗室内明亮之意;另一是从月从日,会月未落日已出明亮之意。甲文例句中也是明亮。至西周金文才有动词照亮用法。 简明古汉语字典义项排列次序是对的。没有汉字学基础,编者是不可能做出如此抉择的。其他,如信息处理中汉字编码方案的研究,历史考古,文物鉴定,都与汉字学有密切关系。第三节 汉字学发展的简要回顾(1 学时)我们这里对汉字学的发展做一个简要介绍。一、萌芽时期据

19、我们现在所知,东周已有些探索汉字学的零星材料了。 “六书”之名始见周礼 ,而学者大多认为周礼是春秋时期某人所作。仓颉造字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世本 、韩非子等。周代出现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 ,旧说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编者选取了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章句、韵语行文,以便儿童学习,象后来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一样。秦代天下一统后,文字也统一了。丞相李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爰历篇 、太史令胡母敬博学篇 ,这些都是推行小篆的范本。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汉字的著作出现,先秦只能说是汉字学的萌芽时期。二、 说文学时期汉代是汉字学的创建时期。最辉煌的成就是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常略称为说文,或叫“许

20、书”)。春秋以来。三人巳经开始进行文字分析了。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所言“夫文止戈为武” , 十五年伯宗说“故文反正为乏” , 昭公元年医和所说“于文,皿虫为蛊” ,这些都通过字形去分析解释形体的。从分析字形的不断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种分析文字结构的六书说,它被许慎加以发挥和运用,成为说文一书的理论基础。说文全书正篆原本收字 9353 字,创造性地用 540 部首来统属,长期为后来字书效仿。每个字都分析六书结构,指明本义,至今仍然是训诂形训的基本依据。小篆及重文中保存的籀文、古文等字体,是后来古文字学发展的基础,是考释甲金文的主要比对材料。 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说明,至今还是关于汉字结构的权威

21、解释。 说文影响久远,成为旧时代汉字学的中心内容,直到 20 世纪初还有人把汉字学叫“许学” 。孙锡信中国汉字学史把清末以前称为“说文学”时期,是很有道理的。(一)形、音、义综合类字典形、音、义综合类字典,模仿说文 ,以部首统字,每字均释义、注音(或读若,或反切,或直音),并举书证。西晋吕忱字林7 卷,亦 540 部,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收字 12824 个。唐代字林受朝廷推崇,与说文并列为考取书学博士之功课。可惜,宋代以后就亡佚了。今存清人辑本,提提内容太少,已无法窥其原貌。南朝梁顾野王玉篇 ,部首基本依据说文 ,增 13 部,删 11 部,总数为 542 部。 封氏闻见记所见收字 16

22、916 字,今流行的张氏泽存堂本为 22509 字,为唐、宋人所增。 玉篇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专释楷隶形体的字书,其撰成上距说文四百多年,比许氏所记增多六千余字,释义更为详尽,引书 53 种、古注 17 家,对研究汉字发展、训释典籍、考核古书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反切也是研究南朝时期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今本玉篇反切已非原貌,顾野王反切保存在日本遣唐僧空海所撰万象名义中)。不过,要注意,今本称大广益会玉篇30 卷,署梁顾野王撰,唐孙强增加字,宋陈彭年等重修,明显是唐宋人修订本,不只增加字头,且大删释义之书证,改动反切。欲窥原貌,比较好找的,可看1985 年中华书局影印的原本玉篇残卷 。唐代字典,有武则

23、天挂名撰的字海100 卷(实为其谋臣元万顷等人代撰),唐玄宗开元文字音字30 卷,都没有流传下来。宋司马光类篇45 卷(实际上也是集体编撰),分部从说文 ,部内属字不以笔画为次,而是按集韵次序排列,每字说解较说文为详。收字 31319 字,比玉篇原本增加近一倍,多有唐、宋间产生的新字新义,是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元代没有此类著述。明梅膺祚字汇12 卷,以十二地支标目。合并说文部首,成 214 部,部首排列、部内属字均以笔画多少为序。这是对汉语字典的重大改革,为康熙字典所效仿。全书收字 33179 字。释字先列反切和直音,接着释义,多有书证,最后释形,并指出俗体,常引用六书正讹之说。此书是明

24、代一部重要字典,在字典史上有重要地位。缺点是反切常取叶音,释义多不标明所据,义项排列条理不清。明张自烈正字通12 卷,为增订字汇而作。分部属字悉依字汇 ,每字头下抄录字汇原文称为旧注, “按”以下为张氏增订之语。考据比梅氏稍博,也有不少讹误。清张玉书等奉敕撰康熙字典42 卷。此书沿用字汇体例,也以地支之名分 12 集,每集分上、中、下 3 卷,则为 36 卷;加上凡例、等韵、总目、检字、补遗、备考 6 卷,全书 42 卷。全书收字 47035 字,如加上补遗、备考则超过 49 万字。是清初以前汉字的总结,保存了大量汉字形、音、义资料,也增强了字典的实用性。注音详细,义项收录也比较完备,引证资料

25、丰富,至今仍是翻检罕见字的常备工具书。但此书讹错颇多,清人王引之仅查其引文错讹太甚者就达 2588 条,至于释义、义项排列不当的,不胜枚举。(二)规范汉字类字书说文一书的写作目的,其中有一条就是针对当时有人“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也就是为了规范汉字。此后,专门规范形音、纠正俗字误字的书很多,魏张揖错误字 、晋葛洪要用字苑 、北齐颜之推证俗音字略 、隋李少通今字辨疑等,都没有流传下来。隋代废止了人才推荐的九品中正制,推广进士科,至唐代科举已经形成完整制度。策试卷子把汉字写“正”重要了,产生了大量的规范汉字形体的著作。唐颜元孙干禄字书l 卷,全书共 808 组俗、通

26、、正字,以四声为次,同声调者以唐本切韵韵部为序。 “正”是符合篆隶变化规律并有字书根据的字, “通”是通行的隶楷,“俗”是民间手写体。书名 “干禄” ,乃干求功名之意,是供为官、应试用字之工具书。“俗”可用于民间, “通”可用于一般官府公文, “正”用于“著述、对策、碑碣” 。唐张参五经文字3 卷,分部以自定的 160 部,收字 3235 字,收字除见于易 、 书 、诗 、 礼 、 春秋五经之外,也兼收论语 、 尔雅中的字。每字多以反切或直音注音,辨每字的异体、形似、异读、假借等。唐玄度九经字样l 卷,为补充五经文字而作,收字 42l 字。宋郭忠恕佩觽3 卷, “觽”即锥,古代成人随身佩带用以

27、解结,书名意谓随身携带此书以解识字之难。卷上叙文字形体、读音变迁的原因,卷中、卷下辨形似之字,以形似字四声关系分为 10 类。宋张有复古编2 卷,据说文以辨俗书之讹。但其以古律今、否定汉字形体发展的观点则是错误的。宋李从周字通与其类似。明代则有焦竑俗书刊误12 卷、叶秉敬字孪4 卷。清代此类书更多。(三)说文注释类书注释或研究说文 ,到清末以前已有几百种。这里选择几种比较重要的略作介绍。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40 卷。前 30 卷是通释,为全书主要部分,与说文15 篇相应,训释许氏说解,引证古书百余种,能以今语释古语,兼明古书通假、古今字、引申义。尤其是能从谐声偏旁、声韵相同上来探求字义,虽然受

28、当时古音研究水平限制,多有牵强,但他的方法上承声训,下导清人“因声求义” ,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因其兄徐铉也治说文,故其书也称“小徐说文” 。徐铉校订说文 ,通称“大徐说文” ,即今社会上流行的本子。徐铉对许书详加勘正,参考当时诸本,纠正讹误,增补漏略,加注辨字之俗正,并新附 402 字,统加反切注音。大徐给后人留下一个公认的刊定本子,使许书以接近原貌流传。元明时期对说文研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清代有“说文四大家”之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30 卷。此书作者历时 31 载,倍尝艰辛,至今仍为最权威的说文注本,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阐明许书体例。古人著书无凡例之习,段氏从部首、属字排列次序、说解条理

29、、亦声、阙等,一一说明,对深入学习说文 ,有指明门径之功。其次,校订说文讹误。第三,能从语言理论高度阐释汉字的形、音、义关系,段氏曰:“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致多也。 ”第四,疏证说解,在辨析同义词、通假字、古今字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缺点是武断之处不少。段氏书一出,研究“段注”之书有二十几种,其中冯桂芬说文解字段注考正15 卷较好。桂馥说文解字义证50 卷,例证丰富,字义疏证精细。缺欠主要是墨守许说。王筠说文释例20 卷,对许书体例进行了全面阐发和细致总结,涉及部首、部首排列、列文次第、说解、重文字体、阙、读若、六书等。另有说文句读 ,亦便于初学。朱骏声说文

30、通训定声18 卷,打破部首属字传统,而改以古韵 18 部按谐声偏旁属字,便于观察音义关系,使汉字进入了形、音、义全面结合的研究阶段,并且详细分析了每个汉字代表的词义关系。(四)古文字研究宋代汉字学一项重要成绩就是古文字研究。首先,金文的收集和考释,著述二十多种。著名的有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20 卷,收器 513,以时代为序,同时代者以器别类从。每器摹铜器铭文并附释文,后附说解。此书开铜器款识之先河,至今仍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其次,开始了古文字字典的编纂,有郭忠恕汗简7 卷和夏竦古文四声韵5 卷。郭书以说文为序,引书 70 家,每字先列古文,下注楷字及所据之书。夏书按中古韵书韵部 21

31、0 部排列(韵部与广韵稍有差异),与汗简互为补充,同为研究古文字特别是战国文字的重要工具书。元明古文字学没什么重要建树。清代又掀起了古文字研究的热潮,主要是对金文的研究。清廷将内府藏的铜器绘图、描摹铭文并附释文编辑出版,有西清古鉴等 4 部,共收录铜器四千多件。此后,私家著录之书蜂起,重要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款识10 卷、吴式芬捃古录金文3 卷、吴大澂愙斋集古录26 册等。考释古文字成就大的,当数吴大澂,吴氏另著有说文古籀补 、字说 ,在分析金文形体结构、考订源流上成就是当时最高的。三、科学文字学时期清末甲骨文发现以来,汉字学的发展步人了辉煌时代。 说文的中心地位被古文字所取代,现代汉字的研究形

32、成了一个新的汉字学分支。(一)古文字学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前后于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发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多为占卜记录,是商王盘庚迁殷至纣王灭国二百七十多年的资料,这就是甲骨文,过去也叫契文、殷墟卜辞、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前后经过数次发掘,总计获得甲骨有 15 万片左右,大部分保存在国内,有一些解放前流失海外了(以日本、加拿大居多)。各种著录书近百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70 年代出版了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 ,从已著录和未著录的甲骨文中,挑选大片字多,或小片字少但在文字、考古、历史研究上有价值的,共著录 41956 片。分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五

33、个时期。每期又按阶级和国家、社会生产、思想文化、其他分为四大类。共 13 巨册(其中最后一册为摹本,其他为拓本)。此书吸收了前人重要成果,并经辨伪、校重、缀合。是甲骨文发现以来集大成之作,为甲骨研究提供了全面、科学、准确的资料。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 。此书摹释的资料有甲骨文合集 、 小屯南地甲骨 、 英国所藏甲骨集等书,包括了当时已经著录的全部资料。摹释均以各书原编号为序,上栏为摹,下栏为释。此书吸取当今文字研究成果,给甲骨学及有关学科利用甲骨文资料提供了方便。姚孝遂、肖丁殷墟甲骨刻辞类纂 ,与前书为配套之著作,可据之检索刻辞文旬。铜器总数已发现有铭文的共一万多件,著录书众多,集其

34、研究及著录大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殷周金文集成 ,共计 16 册。与之类似的有台湾学者严一萍编的金文总集 、邱德修编的商周金文集成 。其他货币文、古玺、封泥、陶文、竹简、帛书等,均有著录研究之专书。古文字字典方面,重要的有孙海波甲骨文编 、容庚金文编 、李孝定甲骨文集释 、周法高金文诂林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戴家祥金文大字典以及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高明古文字类编等。古文字学理论著作也有很多,如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等。(二)说文学综合注释说文再没什么突破,民国时期丁福保说文诂林15 卷,汇集编时以前研究说文著述 182 种,仍按大徐本

35、原部首、部内属字为序,各家之说分系每字之下,又附以已识之甲金文。此书乃说文资料汇编,检一字而诸说齐备,极便研究。这个时期兴起了分析评价说文的通论式著作。重要的有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 、蒋善国说文解字讲稿 、董希谦等许慎与说文解字研究等。尤其是蒋先生之书,简明扼要,可以说是说文学的研究成果总结。说文部首(宋元明人多称为字原)、六书研究自宋以来就著述不断,众说纷纭,可以参考的并不太多。学习汉字学先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三)现代汉字学清末,由于鸦片战争失败,一些爱国人士寻找富国强兵之路,错误地以为汉字改革是基本出发点,形成了清末汉字改革热潮。民国时期学者对当代汉字更加关注,虽然没有现代汉字学的名义,实际上已开始了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