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 2023题。(共 14分)【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2、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惩山北之塞( ) (2)以残年余力(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 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 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2)虎
3、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参考答案:20、(1)苦于 (2)凭(3)通“慧”,聪明 (4)终于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1)苦于 (2)凭(3)通“慧”,聪明 (4)终于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
4、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3、B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 3分,共 9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乙】卖蒜老叟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
5、,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睨:眼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0C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6、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1B )A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 始 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 堵 (堵:墙) D老人鼓腹 纵 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2C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 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3【答案】10C11B12C
7、【解祈】10试题分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塔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舍义。另外,还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闲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闲等,尽 m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 闲反排除法,A.叩:敲打磕;3.且:将近况且;C.之:代词;D.许:赞成,赞同,同意左右。故选:C。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
8、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B始: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C 中甲文段没有运用对比。【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翻译】【甲】愚公移山(节选)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
9、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
10、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
11、的名字。4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对比阅读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12、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注释文首:花脑袋.喙(hu):鸟嘴.自詨(jio):自己称呼自己.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 分)(1)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 (3)其如土石何? (4)以堙于东海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 邻 人/
13、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C.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是/炎帝之少女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C. 告之于帝 女娃游于东海D. 其如土石何? 有鸟焉,其状如乌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1、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2 分)附翻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
14、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5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对比阅读答案: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曲折,绕远。 赞同; 加强反问语气; 填没;8、(2 分)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9、(2 分)B(停止)(A 诚心/确实;C 向/到;D 语气副词,强调质问(反问)的语气/代词,它的)10、A(2 分)春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B(2 分)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附翻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
15、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11、(2 分)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题。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
16、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
17、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边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瓶:水瓶。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 分)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汝之不惠 惠:帝感其诚 感: 越明年 越: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6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 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8、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 分)答案9用箕畚 通“慧”,聪明 被感动 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 1分,扣完 3分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13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 分)甲文以神话结尾,(1 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