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版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讲解每一则的意思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课时安排】 2 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四十二不惑( ) 一箪食( )一瓢饮( )
2、在陋巷( )不逾矩(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2、解释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吾日三省吾身。_(3)温故而知新。_(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5)人不堪其忧_(6)饭疏食饮水_(7)博学而笃志_(8)仁在其中矣_3、填空孔子,名_,字_,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_”。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_的意思,是记录_和_言行的一部书,共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体例主要是_、_、_。【课堂导学】第一课时1、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2、在解决生字词,读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1. 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时 _ 习_说_ 愠_【译文】_2. 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注释】日_ 三 _省 _忠 _ 信 _传_【译文】_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_ 而立:_ 天命:_ 耳顺:_【译文】_4.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故,可 以 为 师 矣。”【注释】故 _ 知 _ 以 _ 为_【译文】_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罔 _ 殆_【译文】_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注释】贤 _ 箪 _堪 _ 乐_【译文】_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释】之_好_者 _ 乐_【译文】_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 饭 _疏食_ 肱 _曲肱_【译文】_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行 _
5、其_ 善 _ 者 _从_【译文】_10.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 夫?不舍昼夜。【注释】川 _逝者_如斯 _ 夫_【译文】_3_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三军 _ 匹夫_: 【译文】_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笃志:_ 切问:_ 近思,_ 仁_【译文】_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争取达到当堂背诵。第二课时一、细读全文,试着给文章语言分一下类: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
6、、你对曾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怎样看?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二、拓展延伸、本文语言富含哲理,按照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朗读,看你是否能读出一份智慧,读出一个自我?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收获。 _、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有何打算?_4_三、实践提高(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 , ”是学习的方法;“ , ”是学习的乐趣;“ , ”是与人交往的态度。(2)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3)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
7、高境界是:“ , ”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4)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 ”。(5)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6)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 ,在陋巷, , ”。这样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理想。(7)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 (8)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
8、子是“ , 。”(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 。”(10)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12)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的话就是:“ , 。”(1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 。”答案5【课前预习】1、略2、(1)“说”通“悦”,愉快 (2)多次反省 (3)学过的知识 (4)迷惑; 有害(5)忍受 (6)吃饭 冷水 (7)忠实,坚守 (8)仁德3、孔
9、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第一课时1、略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孔子说:“只读书学习,
10、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第二课时二、课堂导学导学点一:赏析与品味、()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11、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则是谈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为别人谋事应当忠诚,对待朋友应当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当认真学习。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略【课时练习】一、1、2、略3、(1)B (2)B (3)A (4) () ()二、实践提高(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是学习的方法;“有
12、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是学习的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是与人交往的态度。(2)曾子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传不习乎? ”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6(3)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4)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
13、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6)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一箪食 ,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7)阐述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9)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1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的话就是:“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1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 。”三、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