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01926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学科为湖北省优势学科、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首批设岗学科,其中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学科为我国冶金工业及相关领域输送了人才近万人,培养了一批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湖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等杰出校友,已成为我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科现有专任教师 115 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45 人,获得博士学位 107 人,具

2、有海外留学或合作研究经历 60 人。有国家“千人计划 ”专家 2 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全国师德标兵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3 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 2 人, “楚天学者计划 ”特聘教授 9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 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 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4 人,有 30 余人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团体兼职。李楠教授 2010 年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 年被国际联合耐火材料学会选为“杰出终身会员” (国内现仅 1 名) 。学科进入 ESI 全球学科排名前 1%,在耐火材料、钢铁材料、金属材料加工与

3、成型以及煤化工四个科研方向上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耐火材料领域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方向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近 5 年在耐火材料低碳化、轻量化、数值模拟应用等方面,承担国家级项目 54 项,在耐火材料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被引频次全球第 16 位。近年以武汉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级一等奖 7 项,发明专利授权 170 项。本学科是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国际耐火材料研究与教育联盟”的国内高校唯一单位。钢铁材料方向主要开展了钢铁材料

4、中多相组织调控、强韧化机制以及表面工程研究,建立超超临界用耐热钢、海洋用钢等新钢种设计理论及评估体系,与宝武集团合作自主开发了耐候钢、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 1 项。金属材料加工与控制方向主要围绕轧制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控制系统开发、组织性能控制开展研究,解决了厚差及轧制平面形状控制、组织性能预报等关键技术难题,与宝武集团合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煤化工方向主要开展洁净煤技术与节能减排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 项。在保持特色研究方向优势的基础上,向金属纳米催化剂、超级电容

5、器、新型炭材料和能源材料等领域进行了拓展,在 Nature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冶金工程学科冶金工程学科是湖北省现代冶金与先进材料优势特色学科群牵头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首批设岗学科、湖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学科和一级重点学科。学科依托的冶金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湖北省普通高校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专业。学科建有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冶金二次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

6、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学科依托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按照“发展特色、突出优势、多方向并进”的思路,瞄准冶金科技发展前沿,立足湖北和中南地区,辐射全国冶金行业,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通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冶金工程学科成为中南地区冶金类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冶金工程学科排名并列第五,相对排名 25%(参评高校 20 所) 。冶金学科现有 57 名在职教师,其中,教授 19 人,副教授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 45 人。博士生导师 10 人,硕士生导师 44 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1

7、人,湖北省“百人计划 ”特聘教授 2 人, “楚天学者计划 ”特聘教授 3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人, 。有 20 余人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团体兼职。学科“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 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积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与宝武集团、韶钢、莱钢、广西铁合金等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所,通过产学研项目合作,冶金工程学科为企业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国家和湖北省经济建设需求,学科在绿色化、智能化冶金制造流程及品种技术集成等方向开展创新性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推动了冶金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与

8、宝武钢铁集团合作,研发高品质特殊钢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提升了我国 CSP 短流程生产线核心竞争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 2 项。基于冶金学理论,将多智能体理论与大数据诊断平台相结合,推动了冶金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成果获省部级奖 2 项。研发了钢渣改质、余热回收、钢渣熟化的水泥绿色制成技术,为钢铁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果获省部级奖 2项。发展了纯净钢冶炼理论,研究了耐火材料损毁与纯净钢冶炼之间的场协同关系,研发了海洋工程用系列厚钢板、过共析帘线钢、功能不锈钢等高附加值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制造技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学科积极拓展研究领域,注重交叉融合,冶金工程学科牵头组建了湖北省“现代冶金及先进材料”优势学科群。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协同,更好地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冶金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难题。促进了学校更好地服务湖北省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冶金行业进步,提高与冶金相关行业的汽车工业、造船业等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