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09308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冰雹灾害及其危害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图 1、图 2)。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冰雹灾害时空动荡格局以及冰雹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从而更好地防治冰雹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一、冰雹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的形成需要以

2、下几个条件。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积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要有强的风切变。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 68 千米。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 38g/m 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 1020 米/秒以上。总的说来,冰雹有以下几个特征: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 210分钟,少数在 30 分钟以上;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

3、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二、中国冰雹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2

4、)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 3)。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

5、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三、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 70集中在地方时 1319 时,以 1416 时之间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 34 月,江西、浙

6、江、江苏、上海在 38 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 45 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 48 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 59 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 68 月,广大北方地区在 67 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 69 月,为多冰雹月(图 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四、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

7、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异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 10002000 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

8、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四块状分布。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再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五、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 6 大类、20 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

9、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六、冰雹灾害的防治对策冰雹灾

10、害性天气主要发生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常在低空暖湿空气与高空干冷空气共同作用导致的大气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出现,是小尺度的天气现象,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中纬度内陆地区为多。但是由于它的出现常带有突发性、短时性、局地性等特征,一旦发生,辞不及防,这使得对它的预测非常困难。因此,对冰雹灾害的防治,首先必须加强对冰雹活动的监测和预报,尽可能提高预报时效,抢时间,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特别是避免人员伤亡。第一,要建立快速反应的冰雹 预警系统。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天气雷达、卫星云图接收、计算机和通信传输等先进设备在气象业务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当地气象台

11、(站)发现冰雹天气,立即向可能影响的气象台、站通报。各级气象部门将现代化的气象科学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预报经验相结合,综合预报冰雹的发生、发展、强度、范围及危害,使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尽可能提早将冰雹预警信息传送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群众中去,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地电台、电视台、电话、微机服务终端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系统等媒体发布“警报”“紧急警报”,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二,建立人工防雹系统。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雹灾严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已有许多省建立了长期试验点,并进行了严谨的试验

12、,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开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在地面上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放火箭、投炸弹,以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使云形成降水,以减少云中的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长。第三,加强农业防雹措施。常用方法有: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参考文献:1科技部国家计委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2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3王文宇,王静 爱基于三种信息源的中国冰雹灾害区域分异研究 J地理研究,20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