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比较(共6页).docx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915513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哲学比较(共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哲学比较(共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哲学比较(共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哲学比较(共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哲学比较(共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西哲学比较苏格拉底与孔子关于理性和情感的比较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相似,一个是孕育古希腊时期思想萌芽的人物,另一个是传道于春秋战国时期,故两人均被称为中西方思想的鼻祖。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都不是超世俗的,而是着眼于人的生活和人伦道德,寻求人生的最高准则。下面就谈谈苏格拉底与孔子关于理性和情感方面的不同的观点。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又提出孝为仁之本。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虽然是出于孔子的学生,但是也就更能体现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孔子很重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但孔子的仁爱并不只停留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上面。孔子还提出“泛爱众”,“泛爱众”的前提是要爱自己的亲人,在此基础上再去爱其他人。这就是“爱有差等”,孔子肯定它,是因为人一生下来遇到的首先是自己的家人,在家人的关爱下,产生了对家人爱的情感,孔子在血缘关系下发现了人的道德情感,又在此基础上学会了对他人的爱,对生命的关怀。因此,孔子认为情感才是人的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