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锦西小学2018年秋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像工程师那样。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是全套教材第一个单元,是有关科学与工程本质的学习,既有科学探究也有工程实践。由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3课组成。单元标题“走进科学”既有走进科学课堂的意思,也有走进科学学科的意思,更有走进这个引起学生无限遐想并为之探索的科学领域的意思。简言之本单元主要内涵是:走进科学领域、走进科学学科,走进科学课堂。编者希望在教材开篇就给孩子们一个初步的科学本体论的印象:科学是干什么的?与科学相关的专业人士科学家、工程师是干什么的?小学生能做什
2、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单元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3.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单元结构如下:1.1交流科学家在干什么,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1.2在滚小球中做科学,意识到我们小孩子也能做科学小小科学家1.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2.1交流工程师在干什么,了解工程师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 2.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工程师的设计与制造 小小工程师
3、2.3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并进行比较,体验工程师的设计及制造产品的过程 3.1参观科学教室,说说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3.2小组合作比较水的多少 走进科学上好科学课3.3制订上好科学课的规则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是教材正式对小学生观察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开始,且贯穿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本单元由三课组成: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三者之间逻辑关系是:首先从识别单个的感觉器官入手,丰富学生对每个感官功能的认识,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看;接着让孩子知道我们可以同时利用两种或更多的感官进行观察解决一个问题;最后,能够知道如果遇到人的感官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实现感觉器官的延伸,提
4、高了人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课的呈现就是人类观察活动不断深入,观察工具不断完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单元目标设计如下:1.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点;2.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3.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4.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单元结构如下:1.1观察自己和同学的感官,认识并交流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官1.2做用眼、耳、皮肤观察物体的活动,描述物体轻重、厚薄、粗燥光滑等特征认识感官1.3阅读动物的感官及其特殊本领的图片资料,了解动物利用感官感知环境2.1
5、做品茶活动,知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在同时工作。2.2观察描述燃烧前后蜡烛的特点,意识到观察要动用多种感官感官总动员2.3做观察并挑选成熟西瓜的活动,动用各种感官解决生活问题3.1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手指指纹,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3.2用耳朵直接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利用观察仪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用感官观察借助工具观察3.3认识更多的观察工具,感受到利用工具可以拓展人的观察能力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的单元名具有双重含义,它即表示一种行为,即运用思维的器官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思考,它概括了思维的载体和过程。另一方面,他也是一种行为号召,即倡导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活动,表达的是对学
6、生的一种行为期盼。单元由三课组成,围绕“猜测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根主线,呈“分分总”的格局。前两课为分,后一课为总。第一课“做个小侦探”以时间维度为划分标准,分别引导学生猜想正在发生、过去存在、未来出现的情况;第二课“暗箱里的秘密”将视角导入事物内部,指导学生猜想物体的内部结构;第三课“树叶变黄”指导学生提出猜想,并从猜想出发,收集证据进行验证,让学生运用所学,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单元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2.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经过验证3.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4.针对
7、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二、教学措施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如探究的机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机会,讨论辩论的机会,关心与环境、资源等有关议题的机会等。1.动手动脑做科学。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种植与饲养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动手不应是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还应与动脑相结合。边动手边思考,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2.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
8、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 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每个要素都会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充分练习这些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才能逐渐形成。要避免程式化、表面化的科学探究。(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他人 无论问题来自何方,都必须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相符。在时空都有限的课堂上,探究问题应结构良好,容量合适,对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更有价值的
9、真实问题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时空的局限可以通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校本课程的结合等途径加以解决。(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探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导,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活动到较严谨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操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为了保证指导的适时有效,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要富于启发,最好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多采用能激发学
10、生兴趣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人无法替代。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 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匆匆而过、急于求成的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无益的。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三教学进度周次 日 期 内 容 备注1
11、9.39.7 开学预备课 9月3日上课2 9.109.14 期初预备课3 9.179.21 1.小小科学家4 9.249.28 2.小小工程师5 10.110.5 3.上好科学课 国庆节放假6 10.810.127 10.1510.19 4.认识感官8 10.2210.26 5.感官总动员9 10.2911.2 6.借助工具观察10 11.511.9 7.做个小侦探11 11.1211.16 8.暗箱里的秘密12 11.1911.23 中期调整回顾 期中考试13 11.2611.30 9.树叶变黄了14 12.312.7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15 12.1012.14 11.衣食住行的变化16 12.1712.21 12.轮子的故事17 12.2412.28 13.向工程师那样(第一课时)18 12.311.4 13.向工程师那样(第二课时)19 1.71.11 期终回顾调整 元旦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