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26416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5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余市生态林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0-2020 )新余市林业局二一年二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新余市自然经济社会现状、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第一节 新余市自然经济社会现状.3第二节 新余市森林资源特征与林业发展现状 .4第三节 新余市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9第二章 新余市生态林业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14第一节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 .14第二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 .16第三章 新余市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 .19第一节 新余市生态林业区划 .19第二节 “四河一湖”生态林业空间发展规划 .20第四章 新余市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25第一

2、节 新余市森林生态保护规划 .25第二节 新余市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31第三节 新余市平原林业发展与城乡绿化规划 .39第四节 新余市湿地保护规划 .46第五节 新余市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46第六节 新余市生态林业支撑体系建设规划 .50第五章 新余市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工程 .54第一节 新余市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54第二节 新余市湿地保护工程 .56第三节 新余市平原林业建设工程 .56第四节 新余市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 .57第五节 新余市林业基础设施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59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2第一节 投资估算 .62第二节 效益分析 .64第七章 新余市生

3、态林业发展保障措施 .67第一节 切实强化组织管理 .67第二节 加强政策法规保障 .69第三节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72第四节 建立稳定投资机制 .74第五节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76第六节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77附表 1 新余市“四河一湖”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 79附表 2 新余市“四河一湖”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工程85 - 1 -前 言2008 年 3 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 立足鄱阳湖,面向全流域,保 护一湖清水,建设和谐家园,治山治水治湖治贫统筹兼顾,力争 2020 年,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大湖流域开发的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

4、全的保障区”。并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与目标。新余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链日臻完善,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市的发展后劲正日益增强,必将为下一轮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新余市被授予“国家新能源科技城” ,不仅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更为我市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带来了历史机遇,必将成为我市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 森林是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5、林 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林业发展,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直接关系到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基础。发展生态林业,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鄱阳湖流域生态格局、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发达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余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林业局负责编制江西鄱阳湖流域新余市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市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确定目标- 2 -与任务,成为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的重

6、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总面积 16.2 万平方公里,江西境内面积为 15.7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94%,水系年径流量 1419 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的 14.5%。新余市国土 总面积 3163.67 平方公里,全部属于鄱阳湖流域中的赣江水域,占鄱阳湖流域总面积的 1.9%。本方案以2009 年为基准年,2010 年2012 年为近期规划, 20132015 年为中期规划, 远期规划到 2020 年。- 3 -第一章 新余市自然经济社会现状、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新余市自然经济社会现状一、新余市自然环境概况新余境内南北部为高山,东部为丘陵缓岗,中部为袁河流域

7、铗长而平坦的冲积平原。整个地势由外围逐渐向中部倾斜,构成一个南北高、中间低、东部敞开、袁河横 贯中部之槽形地貌。境内山地系罗霄山脉北端的武功山东北余脉,主要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17.8 度,极端最高气温 40 度,极端最低气温-8.3 度,平均降雨量为 1582.3 毫米,平均蒸发量为 1071 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 1667.2 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为 102.89 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 283 天,空气湿度为 80%左右。全市地表水 总量 50.76万立方米,其中入境水 25.44 万立方米、自产水 25.32 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 8.79 万立方米。境内

8、植被属湘赣山区常绿栲楠、木荷栽培区、锦江上中游丘陵栲楠、松杉林亚区,植被种类较多, 树种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植物种有 254 科、 841 属、 1888 种。主要植被 类型有天然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苦槠纯 林、青栲 纯 林、油茶 纯林、毛竹纯 林、三尖杉纯林、樟楠混交林、栎栲混交林、杉荷枫香混交林、松荷 枫 香混交林;杜鹃、柃木、茅粟、乌饭 灌木混交林,白栎、 檵木、山苍子、黄端木、小山竹灌木混交林;人工杉木纯林、人工湿地松纯林、人工油茶林;人工桔、梨、李、纯林等天然、人工植被类型。红壤是新余市主要的地带性山地土壤,遍布全市丘陵和平原岗地,成土母岩主要有:千枚岩、泥质页岩、板岩、第四纪冰川

9、沉积物、花岗岩、石灰岩、沙岩、石英沙岩等。- 4 -二、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市土地总面积 316367 公顷,其中林地 177374.6 公顷,耕地55265.2 公顷,水面 26674.4 公顷,城镇、村庄、道路、工矿用地22668.8 公顷,其它用地 34384 公顷。2008 年,全市总人口 113.26 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 72.51 万人,人口密度 353/平方公里;全市生产总值 402.3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1.00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8.76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2.56 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 55.07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4138

1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907 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 3626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44.52 公里,省道265.1 公里, 县乡公路 3239.3 公里;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 93 公里;全市固定电话用户 24.19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67.94 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 6.89 万户,固定、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 100%。第二节 新余市森林资源特征与林业发展现状长期以来,林业作为新余生态建设的主体和重要的基础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 10 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大规模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资源快速

11、增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业经济持续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新余市森林资源特征据新余市第五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市国土总面积316367 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77374.6 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6.07%。全市有林地面积 162963 公顷,占全市林 业用地面积的 93.3%,- 5 -其中乔木林面积 98347.8 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59.4%;竹林面积11826.2 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7.1%;国家特 别规定灌木林面积52789.3 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31.9%。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52.4%。组成全市森林类 型的乔木林优势树种以杉木、马 尾

12、松、国外松为主,其中杉木林 45790.1 公顷,马尾松林23296.1 公顷,国外松林 18055.7 公顷,分别占乔木林总面积的46.6%、23.7%和 18.4%。全市活立木总蓄积 549.31 万立方米,其中杉木、马尾松和国外松蓄积分别占 57.6%、13%和 16.2。二林业生态体系增强了新余市的生态安全在 1994 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基础上,新余通 过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平原林业等一系列林业重大工程的实施,已经构建了初步的林业生态体系,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全市生态安全得到更有力

13、保障。1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经过全市上下的多年努力,新余市的森林覆盖率从 1983 年复市之初的 37.6%提高到 2004 年的 52.4%,增长近 15 个百分点。2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共有四种类型生态系统,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农业 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各类型生 态系统面积分别为 177374.6 公顷、26674.4 公顷、55265.2 公顷、 21000 公顷,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56.06%、8.4%、17.5%、6.6%。全市已建立 2 个自然保护区,其中省部级 1 个,县级 1 个,总面积 4230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1.3;已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

14、区 1 个,面积 19800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6.3;已建- 6 -立森林公园 5 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1 处,省级森林公园 3 个,县级 1 个,总面积 6331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2.0。全市有一级保护植物 2 种,约 3000 株、 47 公顷;二级保护植物 4 种,约 500 株、2 公顷;有一级保护动物 2 种,约 13 只,二级保护动物 5 种,约 52 只。3. 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2001 年,江西被列入全国 11 个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省后,我市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迅速启动,至 2008 年,全市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 809900 亩

15、,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 20.81 万亩,省级公益林 60.18 万亩。三林业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1.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并已初步形成六大林业产业,即商品林培植业、以毛竹为主的竹产业、以高产油茶为代表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业、森林旅游业和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其中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森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全市苗木花卉产值 1235 万元,建立森林旅游景区 8 处,解决从业人员 200 余人,旅游产值达 500 万元;发展以竹笋、香椿、山蕨为主的森林蔬菜品种达 15 个,产值达 600 万元。先后实施了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

16、毛竹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建设项目,全市已建立各类商品林基地达 35 万亩。2009 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完成 18.53 亿元。2. 林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余 1/2的国土面积是山区,1/2 的人口在山区农村,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拥有林地 3.4 亩,区域内相对富裕的森林资源是新余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2009 年新余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445.02 元,比上年增加 538.22 元,增长 9.11%,其中林业发挥 了重要作用。- 7 -四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04 年 8 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启动了以“

17、明晰产权、减轻税费 、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 主要内容的林 业产权制度改革。截止目前,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共明晰了 138.96 万亩林地的产权,发放林权证 68158 本。集体林地确权面积 126.56 万亩,其中落实到户的自留山 2.5 万亩,联户承包山 5.2 万亩。各项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分宜县、渝水区已经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2009 年全市林地流转面积 6273 亩,流转金额673.8 万元,全市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面积 3.3673 万亩,贷款金额8520 万元。林 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新余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 激活了生产要素,加快了造林育林进程。林权

18、制度改革后,林农经营山林的利润空间明显加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激发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全市山地流转经营拍卖价格由改革前的年均每亩 17 元提高到如今的 50 多元。近几年来,全市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重点,每年完成造林面积都在 10 万亩以上,2009 年达到 18.08 万亩,创近 10 年来的新高,且社会造林、大户造林比重大,全民参与率高。2. 增加了农民收入,搭建了百姓创业平台。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有效途径。通过 减免税费、政策性让利和发展林业产业,加上改革拉动木竹价格上涨和林地林木升值,使得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3. 促进了森林保护,强化了生态建设。分山到户后,农民对山林资源十分珍惜,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 行” ,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 “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 “把山当田耕、把 树当菜种” 成为农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