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泸 州 市 龙 马 潭 区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经泸州市龙马潭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二 一 一 年 五 月目 录序言第一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1第一节 发展基础与形势1第二节 指导思路、基本原则 6第三节 发展目标8第二章 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10第一节 发展定位10第二节 功能分区 11第三章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经济科学发展13第一节 优化工业区域布局 13第二节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14第三节 优化商贸物流区域布局 15第四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16第一节 加快立体综 合交通枢纽建设 17第二节 强化能源基 础设施建设 1
2、8第三节 推进信息基 础设施建设 18第四节 加强水利基 础设施建设 19第五节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20第五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第一节 深入实施工 业强区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21第二节 着力推进“物流兴区”战略,强力提升现代服务业 23第三节 全面推进“新村惠民”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8第六章 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0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城 镇体系 31第二节 扎实推进新 农村建设 31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 筹发展 32第七章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3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 业 33第二节 实施科技强 区、人才强区、品牌兴区战略
3、34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 生事业发展 36第四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37第五节 发展广播电视事业37第六节 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38第七节 积极扩大就 业 39第八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9第九节 增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41第十节 加强国防动员 能力建设 41第八章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龙马潭42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2第二节 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43第三节 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员管理服务43第四节 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 44第五节 强化信息网络建设管理44第六节 稳定社会治安秩序45第九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46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
4、6第二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46第三节 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47第四节 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48第十章 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48第一节 发展外向经济48第二节 深化区域合作49第三节 承接产业转移49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50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51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51第三节 节约利用资源51第四节 强化节能减排52第十二章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52第一节 强化组织与要素保障53第二节 健全规划评估与考核机制53附件一: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一五” 主要指 标实现情况附件二: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 经济社会 发展主要目标附件三:名词解释附
5、件四: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 规划重点建 设项目一览表附件五:泸州市龙马潭区功能分区规划示意图附件六: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 工业产业 布局规划示意图附件七: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 农业产业 布局规划示意图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十二五”(二 O 一一年至二 O 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龙马潭区实现“跨越发展、富民 强区” 目标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 规划, 对于把握好龙马潭区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泸州市
6、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述“十二五 ”期间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发展布局,重点明确“十二五”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 纲要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约束性,是未来五年龙马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区域行业规划、实施政府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纲要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基本思路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
7、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规划由纲要文本及图件、指标体系、重大项目规划表、说明等组成。本纲要经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第 1 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第 1 节 发展基础与形势1、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发扬“激情超越、龙马奔腾” 的新时期龙马潭精神, 紧紧围绕“ 十一五”规划的预期发展目标,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奋力跨越,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区“ 十一五” 规划实施效果好于预期,为“ 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 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96.12 亿元,是 2005
8、年的 3 倍,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7.4%,高于计划目标 4.4 个百分点;人均 GDP 达 28455 元,是 2005年的 2.8 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94 亿元,是 2005 年的 5.9倍,年均增长 4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67.58 亿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0 年,全区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 年的 14.2:52.8:33.0 调整为 6.5:67.7:25.8。“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 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工 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42.6%提升到 63.4%,工 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
9、由 45 家增加到 102 家,食品、化工、机械三大优势产业形成。商品流通、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等传统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现代物流业等服务行业蓬勃兴起。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生姜、高粱、生猪、龙马土鸡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园区迅猛发展。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7.5 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 2005 年的 104 户增加到 249 户,销售收入达到 135.6 亿元,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园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五年增加 11.4 平方公里,建成龙西大桥、沱江一桥复线桥、泰安长江大桥,小市麻沙桥片区旧城改造、学士山片区开发等重
10、点项目建设加快,泸州客运中心站、泸州大剧院已开工建设,城北新区、龙马新城、城东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化率由 2005 年63.34%提高到 2010 年的 69.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广播覆盖率达 95%以上;城东110KV 变电站及其扩 建项目、 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建成运行。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西南商贸城、进港铁路专用线均已开工建设。2010 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 666 公里,境内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到 12.5 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 55 公里,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形成 50 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社会事业长足
11、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3的目标以内。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 98%、87.39%,各 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均衡+特色办学思路不断凸 现,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不断增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的目标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基本覆盖各类群体,农村社会保障较快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民主法制水平不断提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十一五” 末,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到 17063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005 元,分别是2005 年的 2.1 倍、1.8 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10 年民营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8.5%。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区外国内项目 916 个,实际到位资金 187 亿元。外 贸出口总额由 2005年的 1469 万美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5201 万美元。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以龙溪河和濑溪河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收到明显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道溪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2010 年森林覆盖率达 27.46%,流入长江、沱江、龙 溪河、濑溪河的泥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分别保持国家级和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