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梁芳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300)摘要:在分析高校专业体系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高职院校专业体系构建的市场导向特征;提出了遵循市场规律,科学、合理、灵活及规范设置专业的原则和程序,根据不同教育资源的特点,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的思路。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导向;专业;专业体系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system that focuses on building a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2、 the professional market-oriented features; Follow the rules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flexible and professional norms,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uild a system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Key words:The vocatio
3、nal Colleges;Market-oriented;Professional;The professional system一、引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中专教育的衰退和萧条,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纷纷申报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符合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发展迅猛,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去年底国务院召开了专门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使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更加强大的、持续的助推动力。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规模正在赶上或超过普通本科的在校学生规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十分有利,但
4、具体到高职院校来看,竞争是激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膨胀与收缩,发展与调整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高职教育不会例外,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一些地方的小学、初中教育规模已开始萎缩,并有向高中蔓延之势,高职教育规模急剧膨胀之后,调整、兼并、收缩的阵痛在未来的 8 至 10 年可能降临。对此不作充分的估计,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来可能要吃大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迎评创优的实践中,提出了“三高一创”的办学理念,高度概括地阐明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方向和措施。这足见学校领导层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胸怀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才能;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实践能力。在当前有利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一要顺势而为、抓
5、住发展机遇;二要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三要强化社会声誉的形成和积累,牢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内部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只就高职院校专业体系构建方面展开讨论。二、高等学校专业体系的形成机理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完成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专业就是高等学校的学科门类,或者说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以及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专业体系则是根据学科或职业性质的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联结起来的专业集群。回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高等学校的专业及其体系的形成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一般而言,高等学校的专业体系不但要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且要体现产业变迁的最新要求,还要
6、适应经济运行机制的最新变革。1、科学技术学科的分化与综合,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科分化或综合,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布朗运动,而是以一定内在逻辑关系为纽带,创建的学科门类子系统,这是高等学校专业体系的原型。2、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形成产业和职业结构体系。社会分工越细,要求具备专门知识的职业岗位就越多,职业体系的层次结构就越复杂。这是高等学校专业体系构建的社会要素。3、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资源由国家计划直接配置到生产领域,社会产品也由国家计划分配给消费者,强调经济效用的实现。因此,在前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前,工科专业集群成为高等学校主要的专业体系。市场经济体制,经济
7、资源主要通过市场价格间接配置给各类经济主体,社会产品通过价格等竞争手段分配给消费者,强调经济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商科专业集群成为高等学校的主要专业体系。由此可见,经济体制改革,对于高等学校专业体系形成或变迁有着重大的影响。4、教育资源类别不同的高等学校,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类别。不同的资源类别对学校构建专业体系起着制约或促进作用。人的因素第一,师资类别对专业体系构建起主要作用,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类别在其次。三、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市场导向高职院校虽属普通高等学校范畴,但与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较,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师资要求、教育教学方法
8、和途径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专业体系构建上,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一般着重反映科学研究门类的专业集群,体现学科分化与综合的现状;而高职院校则要着重反映社会分工的最新职业、产业结构变迁以及经济制度变革所需专门人才的规格和要求,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1、经济运行机制导向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强调的经济活动重点是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突出强调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高校的专业体系要满足生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济体制变革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这种机制突出强调物质财富的分配和交换活动,导致社会职业体系的大调整,商业活动的职业岗位空前
9、增加。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至现在,商科人才奇缺。商科专业的兴起及工科专业的衰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专业变迁的主流趋势。被计划经济时期边沿化的经济、金融、管理、会计、营销、贸易、物流、餐旅学科成为高等学校的学科新贵。2、产业变迁导向产业的形成和变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社会分工,另一个是人类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这些因素主宰着产业的变迁和产业体系(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产业变迁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持续上升。这种趋势将会长期持续下去。(1)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要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份额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份额持续增长。
10、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构建专业体系应以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为主导。第三产业的专业门类甚多,包括视讯、传媒、计算机、互连网等信息产业;商务、营销、贸易、物流、房产、会计、理财、保险、餐饮、旅游、物管、广告、装潢设计、等商务产业;搬屋、保洁、保姆等家政产业;美容、美发、保健等休闲产业。(2)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还要满足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升级需要第一、第二产业,虽然产值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是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主体,决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得无足轻重,更不会消失。第一产业正向机械化、自动化、集约厂房化升级;向城镇街区和新型住宅进行产业渗透,提高了第一产业的科技含量,拓宽了产品的社会需求领域
11、和需求量。第二产业则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收购兼并,实现了产业集中,做大了规模。因此第一、第二产业在产业升级中,给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机会,高职院校构建专业体系也要满足这些产业升级的人才需要。3、经济周期导向经济周期和行业寿命周期性是客观存在。在经济发展的繁荣期,微观经济主体发展快、数量多,对设计制造、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才需求旺盛,毕业学生就业容易,反之就困难。行业生命周期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时,提供的职业岗位最多,对相关专门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容易。这是高职院校构建专业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4、教育需求导向高职教育的社会需求,不仅体现在实现就业目标方面,而且体
12、现在从业者对知识价值的认同上,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伴随从业者的职业生涯。随着居民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非职业目标的教育需求也在形成。高职院校构建专业体系要适当兼顾各种教育需求。四、遵循市场规律,构建特色专业体系专业是构建专业体系的基本元素。如何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2004 年 10 月 22 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教高20043 号,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 。这对指导和规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形成具
13、有强烈的市场导向特征,如何把握和遵循市场规律,构筑特色专业体系,仍要深入探讨。1、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兴起及快速发展历时不长,存在不足在所难免。诸如热门专业校际校内的重复交叉设置问题;新设专业没做艰苦的调研,带有较大盲目性,导致招生就业运作困难问题;设置专业及决策招生规模时,脱离学校教育资源实际,没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专业名称不规范,模仿或沿用学科教育的专业名称较多,与社会职业体系和习惯的实际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分析把握高职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必要的规范。目前,教育部正在着手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指南 ,配以专业
14、目录的落实。相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将会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逐步走向规范。但是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规范变成不能逾越的死教条。过分强调高职院校专设置的灵活性和分散性不对,但过分强调规范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也不对。 专业目录中有些专业名称就值得商榷。比如“经济管理” ,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名称的内涵过于宏观,就读学生难于找到对应的职业岗位,也不知道要考那些从业资格证书,因而感到困惑迷茫。如果把“经济信息管理”改成“信息资源与商务决策” ,内涵就比较具体,可在企业的市场调研、市场开发部门找到相应的职业岗位。因此,在强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规范性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灵活性符合
15、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2、高职院校构建专业体系的指导原则基于高职教育专业体系的市场导向特征,高职院校构建专业体系要特别强调四项基本指导原则。(1)就业导向原则就业是学生求学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或调整专业体系,要研究不同专业的就业率,用就业率引导专业设置和安排招生计划;要研究社会分工,关注最新的社会分工带来的新职业,为增设专业创造条件;要研究产业结构及其变迁,参考产业结构现状和职系调整专业结构;要研究经济周期,分析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动态的观念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率;要研究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适时调整专业体系。(2)教育需求导向原则公民教育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增强,高职院校设置或调
16、整专业体系,要认真考虑公民教育需求的变化。要重点研究不同专业报读考生的情况,包括人数、生源地的产业、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对求学意愿的影响,据以设置或调整专业体系;要重视研究非职业目标的教育需求,分析此类求学人员的群体特征,发展前景,作为专业体系建设的参考因素。(3)教育资源适应原则充足的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不同的高职院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差异很大,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可控的教育资源来设置专业并构建专业体系。要建设高素质、高水平、专业门类齐全、适应专业体系运作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要淡化高学历观念,控制直接接收高学历毕业生来补充教师队伍的传统做法,重视引进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
17、富、拥有公共关系资源的各行各业精英充实教师队伍。要有足够的办学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并能妥善维护,确保正常运行。筹措办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充分调研、科学测算、控制成本,尽量做到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平衡。要加强实训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高职教育的实训课程与实验课程不同。实验课的目的是验证相关科学原理或规律,加深理解和认识,而实训课程则是创造财富的从业训练,是将智力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尝试。因此,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课时约占教学计划课时总数的 50,对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影响重大,必须有充足的设施和基地加以保障。要注重公共关系建设,与政府、教学、科研和国外
18、相关机构以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并善于把公共关系转化为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建设的宝贵资源。(4)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原则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是构建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策略原则。一般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集中有限资源,办好重点专业,强化办学特色,才能形成和积累学校的社会声誉,才能逐步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才能形成学校的品牌价值。如果平分资源,面面俱到,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陷于被动。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程序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要从专业设置开始。高职院校的专设置,市场机制的作用强烈,就像企业的经营项目开发,必须遵守市场的法则,按照科学的程序(见图 1)进行操作。(1)构思阶段根据
19、传媒、会议、访问交流等途径得到的初步信息构思新设专业,反复酝酿成熟后,准备后续工作。(2)调研阶段根据构思的方案进行深入调研。要重点查清科学技术成果对构思专业的理论支持;毕业生就业前景;生源预测;国内外相同或类似专业的运作情况;现有可用教育资源和经过努力可以补充的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条件成熟程度。(3)草拟可行性报告阶段草拟可行性报告,一是对调研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加工处理,判断社会需求的可行性;二是科学技术成果对新办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支持的可行性;三是分析法律、规章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可行性;四是分析教育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五是分析投入产出的经济可行性,在充分分析判断
20、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结论。(4)学校专家组评审上报阶段可行性报告提交学校专家组会议评审,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相关材料进行曾补、调整、修改和完善,最后与会专家投票表决,通过后呈送报批。(5)审批阶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再次组织专家评审学校呈送的可行性报告,兼顾区域的学科专业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后批复。学校接到设置专业的批复,就可着手专业的建设与运作。譬如安排招生计划、制订教学计划、布置课程建设、配置教育资源等。图 1 专业设置操作程序4、特色专业体系模式的选择特色专业体系的功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建立学校的社会声誉,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创造学校的品牌价值。传统专业体系主要的构建依据
21、,是科学技术门类的内在逻辑关系。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除了符合科学性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突出个性特色。高职院校所处社会环境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拥有的教育资源。特色专业体系模式的选择依据,是学校拥有教育资源的特点。不同的教育资源特点,可以构筑不同特色的专业体系。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体系(见图 2 红字为暂缺系)的个性特色,是以构思阶段审批阶段实施阶段专家评审可行性报告调研阶段工科为主体,以术科和商科为两翼,传媒信息及文科共同发展的专业集群系统。工科主体特色是由该校传统的工科教育资源及公共关系资源决定的,术科侧翼特色是由该校术科师资的创造力决定的,而商科侧翼特色则反映了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
22、要求。图 2 广东轻院特色专业体系模式五、结论高校专业体系的形成机理主要是学科分化综合的内在逻辑关系。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构建,除了符合学科的逻辑关系外,更要注重经济运行机制变革、就业及教育需求市场的导向指引,根据自身掌握教育资源的特点,形成个性特色显著的专业体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社会声誉,增强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 黎荷芳 高职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5(10):29-312 谷丽应,王晓虹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4):62663 谢世娟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构思与探索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75784 谢文静,卿中金 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04(10):24-255 王秀德,史亚军对国外有关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调研及分析 J高等农业教育,2003(4):90936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10.287 于炳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4(16):44468 谢安帮等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专业集群系统工科体系 商科体系术科体系应用外语系文科体系传媒信息体系管理系商务系旅游系轻化系机电系食品系传播系计算机系通讯系汽车系艺术设计系影音制作系表演系 行政公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