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年 3 月 18 日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序 言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年2010 年),是根据中共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从洛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编制的。纲要阐明全市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 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2、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发展目标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一、 “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时期,是洛阳历史上 发展比较快、比 较好、变化比较大、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不放松,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 构,在 发展中顺应调控,在 调控中谋求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 发展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全市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
3、争力大幅度提高。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111.5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3.5%,人2均生产总值突破 2000 美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 120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60.96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23.5%。均提前一年 实现了比 2000年翻一番。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战略起点上。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行,全市国有大型企业完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分离,基本 实行了“主辅 分离”, 部分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了资源整合和 资产重组;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部分企业建立了 产权明晰,政企分开,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推进工业结构调 整,全市实施千万元以上
4、工业项目 903 个,完成投资 475.3 亿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 业集团和优势品牌产品,主要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提升到国 际、国内先进水平,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 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加工、石化工业等四大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企业发 展的自主机制显著增强,工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养殖、中药材、烟叶、林果、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化 经营规模扩大,40% 以上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通 过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和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切实有效地促进 了农民减负增收,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5 万人,农民来自非农产业 的收入快速增加。
5、农村教育、卫生、文化、道路、水利、供电、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 显改善,农民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全面启动了洛阳新区开发,大规模进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实现了“ 出形象、成规模、聚人气” 的目标。同时,大力实施旧城改造,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城市品位,洛阳相继荣获“ 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最佳魅力城市 ”称号,以洛河为轴心、南北对应的城市发展格局已经展现。以交通为依托,城镇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干,市、 县、乡、村通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5658.6 公里;城乡联系更加
6、紧密,各中心县城和 138 个乡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城市化水平比 2000 年提高 8 个百3分点。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龙头。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打响洛阳牡丹花会品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升洛阳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对外界的吸引力。洛阳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和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称号。 “十五” 期间,我市新型商贸业态发展迅速,王府井百货等知名商家入驻洛阳。大型百货、超市、连锁 配送等经营模式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城乡市场更加活跃。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会计 、法律、咨询 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 展,全
7、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 次、 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战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十五” 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比“九五” 增长 1.7倍和 1.3 倍。各 项 社 会 事 业 蓬 勃 发 展 。科 技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到45 ;“普 九 ”教 育 成 果 进 一 步 巩 固 ,初 中 升 高 中 的 升 学 率 达 到 65%,普通 高 校 在 校 生 规 模 比 2000 年 增 长 1.7 倍 ;全 市 医 疗
8、救 治 、疾 病 防 控 、妇幼 保 健 、卫 生 监 督 四 大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基 本 形 成 ,应 对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件 能 力 明 显 增 强 ;文 化 、体 育 、广 播 电 视 、新 闻 出 版 等 各 项 社 会 事 业 健康 发 展 。五 项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全 部 建 立 ,城 镇 最 低 生 活 保 障 实 现 应 保 尽保 ,五 年 新 增 就 业 42.5 万 人 次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控 制 在 4%以 内 。物 价总 水 平 基 本 稳 定 ,居 民 储 蓄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城 市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9、和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 分 别 增 长 12.3%和 8%。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建 设和 法 制 建 设 取 得 明 显 成 效 。“十 五 ”时 期 的 发 展 ,使 我 市 经 济 实 力 明 显 增 强 ,经 济 社 会 进 入 了全 面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全 市 上 下 树 立 科 学 发 展 观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的 重 要思 想 ,聚 精 会 神 搞 建 设 、一 心 一 意 谋 发 展 的 奋 发 有 为 的 精 神 ,为 我 市 经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积 累 了 经 验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4专栏 1 “十
10、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十五”计划目标 “十五”完成指 标 名 称2005年 目 标 年均增长% 2005 年实际 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40 8.5 1111.5 13.5第一产业(亿元) 45 4.0 110.5 6.7第二产业(亿元) 350 9.0 648.4 15.2其中:工业(亿元) 310 9.2 566 16.7第三产业(亿元) 245 11.0 352.6 12.4人均生产总值(元) 9800 17400 12.9三次产业结构 7:53:40 9.9:58.3:31.8粮食总产量(万吨) 年均 180 年均 19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60.96 2
1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五年 900 10.0 五年 1354 26.5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五年 4 五年 3.98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23.5 19.6 7.2 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0 8.0 340.7 12.5年末总人口(万人) 650 641.7人口自然增长率() 8.5 5.2城镇化水平(%) 35 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000 4.5 10175 12.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500 5.5 2903 8非 公 有 制 经 济 占 全 市 经 济 比 重 ( %) 60 41.8科 技 进 步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12、 ( %) 47 45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万人) 5.5 6.28城镇登记失业率(%) 4.0 4.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 45.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 6.5 12.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60 60.1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3 93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71 221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 440 687.5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200 498.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五年 22 五年 1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五年 1040注:生 产总值 及人均生产总值计划目标为 2000 年价格, 2005 年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 计算。5二、
13、 “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今后五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为我们提供了总体稳定的发展环境;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全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经过“十五 ”的 结构调整,主 导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增强了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体制创新
14、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具活力。同时,还要清醒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任务很重;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服务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脱贫任务重,农 民 增 收难 度 较 大 ;就 业 、社 会 保 障 面 临 较 大 压 力 ,各 种 社 会 矛 盾 凸 显 。总体上看, “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
15、机遇大于挑战,只要紧紧抓住机遇,坚持 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就能乘 势而上,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更大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总原则,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6一关键问题;坚持统筹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洛、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
16、放,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把洛阳建设成为以新型工业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城市功能完善、科技教育发达、交通运输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进步的新洛阳。“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 务是: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把 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的核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强城市聚合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 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发挥好、引 导好、保
17、护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经济集约化发展。继续增加投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启动和提升城乡消费, 实现投 资、消 费双拉 动,促 进经济社会协调 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
18、节,确立企 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 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树立质量立市观念,促进品牌经济发展。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带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 扩大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7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注重社会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打造和谐洛阳。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社会主
19、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开放带动战略, 创造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十一五”期间,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左右,到 2010 年达到 22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3000 元,实现比 2005 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 十五”末降低 20%左右,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新型工业基地基本形成,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社 会 事 业 加 快 发 展 ;各 项 改 革 不 断 深 化 ,社
20、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更 加 健 全 ,开 放 型 经 济 达 到 新 水 平 ;公 共 服 务 和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把我市建设成新型工业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再造一个新洛阳,在中原城市群竞相发展中走在前列。专栏 2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 标 名 称2005 年实际 2010年 目 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111.5 2200 13.0 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元) 17400 33000 14.0 预期性三次产业结构 9.9:58.3:31.8 6:58:36
21、预期性年末总人口(万人) 641.7 665 约束性其中:市区人口 147.4 260 约束性城镇化水平(%) 38 48 预期性非公有制经济占 GDP 的比重(% ) 41.8 60 预期性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45 预期性粮食总产量(万吨) 年均 190.8 年均 195 预期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60.96 120 14.5 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五年 1354 五年 2500 五年增长 85% 预期性利用外资(亿美元) 五年 3.98 五年 10 预期性出口总额(亿美元) 7.2 14 14.2 预期性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40.7 680 15
22、预期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 50 预期性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68 80 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7.8 23 预期性旅游总收入(亿元) 104.8 220 16 预期性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万人次) 2145 3000 以上 10 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 5.2 6.5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32 预期性中心城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169 260 预期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6 46 预期性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 12.1 12.5 预期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60.1 90 约束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3 97 约束性全年空气
23、质量优良天数(天) 265 292 约束性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五年 20 左右 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175 15000 8.0 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903 4000 6.5 预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100 约束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 95 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5 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3.1,五年 42.5 五年 40 预期性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 105 五年 140 预期性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5658 7700 预期性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221 339 预期性发电装机总容量(万
24、千瓦) 687.5 1204 预期性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498.5 1000 预期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五年 18 五年 20 预期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五年 1040 五年 1000 预期性注:预期性指标,体现政府意图,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努力 实现;约束性指标,主要通过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完成。第二篇 产业发展第三章 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实现向工业强市的跨越9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加快企业改革、改造和产业升级;依靠先进适用技术
25、,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拓展传统产业发展空间;依托科技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做大做新做好先进制造业、铝工业、电力能源工业、石化工业、硅材料及太阳能光电产业、钼钨钛产业等六大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质量、品牌立市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争创名牌,提高“洛阳制造”产 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十一五” 末,中国名牌力争达到 8 个,河南省名牌达到 60 个。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2010 年,洛阳石化总厂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 400 亿元,一拖、新安电力、伊川电力等 3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中铝河
26、南铝业分公司、洛钼集团等 2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元,中信重机、洛铜等 2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80 亿元,洛玻、725 所产业集团、孟津 钢厂、新安氧化铝厂、紫金 银辉 冶炼公司等 5 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50 亿元。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 12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 2200 亿元,利税总额达到 180 亿元。努力把洛阳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基地,为再造新洛阳、推进中原崛起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和核心制造技术,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既能规模化、 产
27、业化生产,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高整机、成套设备制造及协作、配套总成能力;推进生产流程和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业数控化水平和制造业装备水平,使我市先进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重大装备制造。以提高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和相关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重点在大型特大型矿山提升设备、大型新型水泥设备、矿山隧道地铁用盾构掘进设备、有色金属铸造、熔铸和冷热连轧技术装备、玻璃熔10窑、成型设备和玻璃钢化、自洁工艺等成套加工设备的关键设计技术上有所突破。加快实施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主机设备和高质量矿用磨机、采选煤设备等矿山、冶金设备的国产化项目;利用先
28、进技术发展大型减速器、铸锻件、低温余热发电设备、 节能环保设备生产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逐步开发煤矿安防成套设备,建成全国最大的冶金、矿山、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及特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的融合,大力采用现代设计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提高大型成套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重点发展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数控机床、轴承加工数控设备、自动包装设备、有色金属成套加工设备、玻璃加工成套设备等先进技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加强自主技术开发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重型汽车、轻型卡车、客车及专用车等整车制造,争取实现规模化生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开发经济型轿车和重型车桥、 轿
29、车 无级变速器等汽车零部件。加快发展大排量摩托车、农用摩托车及其配件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开发生产铁路压实车、稳定车、架线车 、打磨 车 、探 伤车等施工维护专 用车辆,围绕整车发展,加快形成协作配套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工程、动力和农业机械。以一拖、河柴集团为依托,重点实施重型及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项目,加快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新型路面机械、大型装载机械及农业收获机械等扩能改造,形成具有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和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优势。基础件。以轴研科技、LYC 轴承和洛轴集团为重点,发挥轴承产业优势,提高各类轴承的研发设计能力和综合配套生产能力,重点实施高精度精密轴承、陶瓷轴承、高速铁路轴承、汽车轴承、航天航空轴承以及重大装备配套用轴承等技改项目。积极推进精锻齿轮、特种铸锻件和各类高档模具的研发生产。促进传统产品优化升级。加快高精度电子铜板带和新型耐火材料项目的实施,扩大变压器用铜带、射频电缆带、电子引线框架材料等优势产品生产能力;发展环保节能耐火材料,扩大新型耐火材料生产规模,建成国家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