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拉曼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第一届至第十一届)2005 年 5 月(第一屆)No 姓名 题目1 李淑云 陶渊明与儒家思想2 谢化安 寄寓心志说:洛神赋主题思想浅探3 谢慧晶 从宋人注疏看论语里的小人形象4 林国威 论温庭筠词之特色及其对词的发展之贡献5 姚怡璇 浅论世说新语中人物的机智6 刘秀美 浅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7 徐逸芬 从陶渊明的诗篇探讨其思想与性格8 洪伟健 论司马迁对悲剧英雄项羽所寄托的情感9 梁芷君 邦咯岛之祖籍福建惠安百奇郭氏回族渊源与风俗考述10 叶俊杰 中华学堂:马新教育史的三个第一与孔教复兴运动的关系11 张诗敏 君臣关系:以史记汉高祖时代为例12 陈文松 论述马六
2、甲峇峇娘惹得身份与文化认同13 蔡慧沁 论庄子内七篇的寓言所寄托的哲理2005 年 9 月 (第二屆)No 姓名 题目1 邓晶心 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2 林丽华 客家山歌研究3 黄慧美 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形声字4 郑咏怡 论简化字5 刘雪珠 论潘雨桐小说中的离散书写6 李伟伦 论中国文化中的侠义精神7 杜美珊 华文教育与社区互动:以麻坡中化中学为个案研究(1884-1946)8 潘美恩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特质9 林修蔓 从说文女部字看中华女性地位的演变10 吴彬彬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从女诫及女论语略探汉唐淑女贤父的形象11 蔡淑珊 诗经恋歌与客家山歌比较12 许洁萍 聊斋志异中“梦”的探
3、析13 林美慧 将复古道 非我而谁:元前李白诗的儒家诗教接受史研究14 李慧芳 论析隋前五部正史中的隐逸人物15 林月相 战前坤成女校研究16 李彦鸣 论黎紫书小说中的宗教意蕴22006 年 5 月 (第三屆)No 姓名 题目1 陈綵彤 论诗经婚恋诗2 陈苑匀 诗经音乐与西方音乐之比较3 黄书伶 诗经国风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情感面面观4 李芸佩 论李商隐无题诗悲美境界5 章丽芳 比较李贺、李商隐诗之月亮意象6 郑靖嬚 聊斋志异中男性的婚姻观7 陈立凯 女性在远古社会的地位以女娲为主看女性地位8 李玮淞 魔幻的光芒西游记与哈利波特的人物与时空9 蔡梅圆 创世英雄鲧禹神话研究10 张心怡 爱与哀的国度
4、白先勇孽子中的浪漫主义倾向11 张紫玲 同志文学中的爱情悲歌12 陈成钰 激流中的一把声音:巴金与激流三部曲13 官妙伦 徐志摩生平及作品研究14 宋汶栗 徐志摩的诗界15 郭素君 冰心“爱”的人生16 范美晶 陶渊明隐逸期间饮酒作品研究17 周泇闵 阮籍嵇康的形象与人格魅力18 谢佩玲 论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的人物性格19 洪洁滢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司马迁与其笔下之游侠20 詹开凌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生命情怀21 周小薇 浅谈史记中的悲剧人物22 蔡淑莹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论陶渊明的气节23 许莲叶 陶渊明诗文中的隐居心态24 陈宝慧 论阮籍咏怀诗中的神仙思想25 谢佩瑶 探唐诗学之
5、建构以唐人期待视野下的“言志”与“缘情”为参照26 许志光 白居易咏茶诗研究27 林佩贝 杜牧诗风及其诗里的植物意象28 王柔洁 孔子诗教以邢昺、朱熹及杨伯峻注释为研究中心29 陈吟芳 唐悼亡诗研究以元稹与李商隐作为探讨中心30 邓淑婷 唐诗组研究以陈子昂感遇、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为探讨中心31 何俊毅 胡适的科学精神32 蔡丽婷 官方与民方的分歧:大马独立前后华文教育的问题33 庄媺姿 市镇与新村的教育比较:以淡边中华公学与淡边新村华小为个案研究(1988-2005)34 张月娟 林连玉:教总主席与华文教育(1953-1961)35 邬子祥 性格与命运:汉初三杰的比较336 林奕芳 创始至改
6、制:槟城钟灵中学之研究(1917-1956)37 刘俐伶 马来西亚福州人婚俗演变之研究38 陈志忠 淮南子道论研究39 梁筱婷 探讨孟荀的人性论与政治观点40 黄诗杰 王夫之诗学范畴与哲学观及自觉意识的关系41 伍淑薇 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特色以拿督公与仙四师爷为例42 杜丽玲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之争43 林惠訇 陶渊明人生与思想之探微44 庄美莉 论苏轼在黄州的思想与创作45 苏志佩 永州:论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思想46 陈美妮 论刘邦的帝王形象47 邓惠心 论杜甫的忧患意识48 黄嘉瑜 李斯探讨49 洪凤蕾 红楼梦人物研究下层人物中具有反叛精神的一群50 梁慧芳 论李永平小说创作的三个
7、时期51 骆世俊 论商晚筠小说中的场景与意象52 卢巧慧 初探钟怡雯散文的感官书写53 陈思思 西游记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54 温彩燕 析三国演义戏剧化的战争描写55 梁燕菁 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56 黄荣达 中国文字的演变及其规律57 潘燕珊 现代汉字字形研究58 陈家煜 古玺与文字研究59 邓高华 论孔子的人伦道德观60 林惠琴 马来西亚华人家庭教育研究61 洪思洁 论李清照词的思妇形象及其对词的发展之贡献62 李傲程 曹植诗风衍变所带出的思想情感特征63 张雅莉 词里所反映的周邦彦64 叶佩诗 论苏轼的悼亡词65 杨溢嫣 曹植的境遇与其诗歌成就66 王蓝诗 潘雨桐与小黑的小说书写比较4200
8、6 年 9 月(第四屆)No 姓名 题目1 林碧秋 论马华微型小说:朵拉与黎紫书的个案2 曾自立 红楼梦宴会的深层解读3 吴赛真 论异体字4 周婉晶 论孔子的政治观5 邱慧雯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研究6 孙诗莹 唐宋人论陶渊明之研究7 罗燕婷 老庄无为思想的比较8 梁嫣珆 论庄子内七篇的人生观9 刘巧冰 从史记游侠列传探讨汉代的政治与下层社会面貌10 徐雅丽 论史记中秦始皇及其功过11 张玮洛 改制至发展:陈顺福校长对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进行的改革之研究(1970-2006)12 黄诗蕊 马来西亚客家婚礼习俗变迁之研究以沙巴古达及霹雳怡保客家人为考察对象13 卓莉花 马来西亚客家丧葬习俗变迁之研究以
9、沙巴斗湖及吉隆坡客家人为考察对象14 林晓蕾 时序与风格:中国文学史中的唐诗分期研究15 梁慧思 从宋人及清人注疏看孔子的教学与效果16 林丽盈 红楼中的浪漫诗魂自林黛玉诗论其悲剧形象17 林爱钰 谈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金钗之一妙玉的整体形象解析18 林明霓 从后汉书列女传论汉代女性规范19 詹晓慧 至圣先师孔子的教与学20 吴姿蓉 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论李清照的一生21 赖晓玲 从王维的诗看其一生22 廖咏兴 煮字疗病论邱妙津以小说自我治疗其同性情结之过程23 郑伟豪 山海经里的半人兽研究探讨人与兽关系的演变24 林秀玲 老舍与其作品之艺术特色探讨25 温淑欣 论辛弃疾农村词之特色26 陈显
10、杨 论欧阳修西湖十咏对词境的拓宽27 沈思婷 马来西亚话语词汇研究28 梁钰环 跨越文学与影像谈朱天文与侯孝贤之青春情怀52007 年 4 月(第五屆)No 姓名 题目1 张郁婷 王家卫电影研究2 黄秀珠 从丰子恺作品探讨其追求的“真、善、美”精神3 黄盈月 论析与比较张爱玲与虹影之女性抒写4 沈玲火彗 南洋,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的想象、我的记忆马华五、六、七字辈以降作家心目中的南洋想象与回忆5 刘菽仪 从山海经中的叛神看中国儒家思想底下的叛逆意识6 郭美姿 如何封禅?怎样写意探索生死界,高行健的禅式写意剧7 蔡燕琴 门神的流变史及象征意义8 张小敏 “无材可去补苍天,柱入红尘若许年”红楼梦
11、石头的隐喻9 刘眉虹 贾宝玉与林黛玉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之比较10 林美晶 从元散曲看元代文人隐逸心态11 张斯翔 论“兴”本义及其在诗经中的文学价值12 丘喜婷 客家精神再现南洋慈善老人萧畹香研究13 李颖翎 唐太宗的突厥政策研究14 杨惠芳 砂拉越石角客家社区之发展研究15 曾国亮 人神之间:三山国王神性与客家人民性之研究16 张冰心 说文解字里的重文17 余俊豪 中华民族的姓名文化18 罗修纯 雪隆潮州会馆七十至八十年代的文教活动19 陈慧娴 庄子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危机之探析20 杨佳佳 移民与发展:古晋潮州人之研究(1864-1964)21 刘婉燕 瓜拉德拉华文小学及瓜拉德拉淡米尔
12、文小学之研究22 符思洁 从格义窥探早期的中国佛教面貌23 胡佩琪 论庄子天与人的概念24 林润筠 史记与汉书中的司马相如比较研究25 戴宇靖 论苏轼诗、书、画理论的演进26 郑向真 从人物性别倒置比较红楼梦与水浒传的美学建构27 杨世婷 论红楼梦的服饰艺术28 马汉春 李商隐无题诗:情感与寄托29 洪欣坚 流动的图腾从动植物文化符号解读中华民族性格30 何美婷 曹丕与曹植在文学理论上的观点异同与创见31 张文兴 功名只向马上取:初唐及盛唐边塞诗研究32 郭淑娟 白居易讽喻诗研究:以新乐府与秦中呤为考察中心33 施瑞婷 江州司马青衫湿:试从琵琶行分析白居易谪居江州的心态34 邱金志 盛中唐边塞
13、诗的主导风格研究探讨其主导风格的嬗变及原因35 黄筱絲 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兽性、人性与仙性636 赖薇平 论梁放作品中的砂朥越土著书写37 黄伊婷 论阮籍、嵇康之异同38 张丽凤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实与虚的对比39 蔡明芬 庄子的生死观与现代生死学40 黄雪莉 论老庄的生命观与修养观对魏晋文人的影响41 蔡宝燕 论论语中的孔门弟子42 蔡松辉 尊孔学校:马来西亚战前华文教育个案研究(19091941)43 陈永敏 论汉学的简化44 薛钦晔 孔子与其弟子颜回及子路研究45 温清福 论客家人在柔佛新山势力的扩张46 张淑云 关汉卿笔下的妓女形象及其文化意蕴47 林彩云 九歌的神话意蕴4
14、8 戴翠蓉 元杂剧汉宫秋与梧桐雨的悲剧意识49 邱秀秋 论曹植的政治思想50 陈静倪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处世态度51 邱玉春 司马迁笔下循吏列传与酷吏列传的人物形象52 李礼合 论颜之推著述颜氏家训之动机53 周淑霞 阮籍咏怀诗研究54 詹秀琴 从陶渊明诗文用语的特色来说明其文学作品中的自然风格55 萧维冲 还原历史面貌解析三国时代“忠”信念56 陈丽春 阮籍与嵇康的内心世界悲苦之情57 陈淑慧 由唐玄宗个人行为看“开元之治”由盛转衰之因58 钟颖杰 论东汉党人的思想性格及命运59 倪志威 柳永思想研究以及他对词的贡献60 吴芙霖 论李清照词之前期创作61 孙明湘 从林语堂的散文窥探其“幽默
15、”的抒写格调62 谭苑婷 老灵魂记忆中的焦虑朱天心小说研究63 陈淑蓓 晚明袁宏道研究64 白诗韵 会动的画,画中有话官崎骏电影研究65 彭晓桃 由才华与性格论刘邦与项羽的成败66 邹迎湘 论建安文人刘桢67 刘淑招 世说新语中的支遁形象探讨68 林慧萍 南马文艺研究及其儿童之文学创作探讨72007 年 9 月(第六屆)No 姓名 题目1 杨慧琪 诗经战争徭役诗之悲剧精神2 黄瑞茹 张岱散文与其修辞研究3 温舜惠 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以黄帝内经及食物为例4 罗玉梅 论潘雨桐小说和社会问题书写5 秦涵灵 探讨太平宰相晏殊惜往日之情6 范其煌 处世与治国诸葛亮儒法思想研究7 李容纬 雪兰莪暨吉隆坡
16、茶阳(大埔)社团组织之成立于发展以茶阳公馆及回春馆为个案研究(1878-2002)8 吴美仪 吉隆坡威镇宫观音寺之研究(1898-2007)9 沈树莲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0 黄凛风 探马来西亚福州饮食以诗巫和实兆远为考察地域11 黄若珊 从封神演义中看狐妖妲己与儒家规范下的女性之差异12 廖雯秀 蔡琰作品的生命叙述女性文化蕴涵13 许统麒 马来西亚中文系研究14 陈晓莹 杨雄剧秦美新写作意图之辨析15 杨雯芳 论欧阳修在夷陵和滁州时期的山水散文创作16 梁欣宁 由贾谊的政论文探讨其政治思想17 叶燕雯 论阮籍苦闷的一生18 陈凯琴 杜牧咏史诗研究19 冯丽芸 李白与女人20 蔡彦柔 从方文山
17、的歌词探讨流行歌词的艺术特色21 丘丽敏 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的人伦与道德探析兼论其对孔学的称扬22 吴高全 现代汉语动词研究23 颜心怡 河上公章句的养生思想24 林季京 比较大雅史诗与荷马史诗的叙事特征25 郑铂意 电影与文学对话以张艺谋电影作品为例26 萧雯韵 从飞毡看西西小说里的戏仿手法82008 年 4 月(第七屆)No 姓名 题目1 李富安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2 杨振光 马来西亚客家饮食文化研究以擂茶为研究个案3 李诗嘉 伯圆佛教僧人研究4 李宣春 论张贵兴群象与猴杯中的魔幻现实书写5 林洁珊 消失、死亡的渴望与恐惧论袁哲生短篇小说之时空命题6 林汉祥 改制与发展:钟灵独立中学之研究(1
18、962-2004)7 林如隆 意识与无意识连袂构筑的智慧形象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为中心的研究8 冯宇君 曾巩与王安石交谊之考辨9 许菽玲 严歌苓移民小说扶桑之边缘人探讨从社会结构和移民心理剖析边缘人生存状态10 江岩霞 红色视觉盛宴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11 刘玉玲 论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12 张晓灵 刘家洙对砂拉越福州人的贡献13 马凌香 从论语探讨儒家之家庭伦理观14 陈洁莹 从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探其“固穷守志”的品格15 陈秀云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女性书写16 钟慧晶 金庸小说扭曲人性的书写17 张沁华 论神州诗社的中国性现代主义18 林诗婷 论倪匡科幻小说的人类议题与人
19、性思考(以卫斯理系列为主)19 黄鉫惠 从单房须知看道士炼丹时的修为提升20 黄麒达 儒家思想在后现代社会的价值探讨21 王国刚 法句经中的成圣之道22 黄彩政 试论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作品的定位以三峡好人为例23 谭翠丽 士拉央峇鲁忠义庙研究24 陈惠任 中国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经济发展25 张依佩 华文教育与社区互动:以芙蓉中华中学为个案研究(1913-1961)26 杜月玲 从历史探讨广肇会馆与广东义山之关系27 黄嘉慧 由李清照与朱淑真的作品论两词人之形象28 黄锦德 正统论之中国古典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中心考察29 萧雁镁 精神分析学说与张爱玲小说以白玫瑰与红玫瑰中人物心理刻画为例30
20、 谢志勇 论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中的政治观31 苏裕雯 金瓶梅中婚姻暴力的探析32 陈静文 佛教会与社区互动:以静妙佛教协会为个案研究33 陈慧琴 从文化、道德、社会三者之关系探析阮籍的自觉取向934 张欣洁 汉代与宋代列女传研究:以后汉书与宋史为考察中心35 林德成 黑暗探索者试析黄锦树短篇小说里的原欲书写36 赖昭宏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论孔子、屈原、司马迁之“怨”37 吴慧杏 论义山悼亡诗之感觉呈现38 黄葵凌 论九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39 吴佩珊 华人社区的形成与发展以沙登新村为研究个案40 黄得钦 规范汉字的评议41 黄燕妮 “至情”的生死恋歌牡丹亭的爱情研究42 邝秋萍 周杰论歌曲之修辞研
21、究43 孙诗豪 探儒林外史中的儒林群丑图44 杨思齐 现代汉字规范部件的归纳与析分45 庄丝豪 超然与戚戚苏轼密州情怀论略46 赖玉芳 论现代主义文学47 郭紫薇 论莺莺传中崔莺莺的恋爱观48 黄力扬 论庄子的修养观49 吴秀玲 论儒家之思想人格君子50 黎盈君 南狮与北狮的比较51 黄燕芬 走入唐传奇,窥探女性美浅析唐传奇的女性形象52 黄美怡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自治(1976)至今的硬体建筑设施的发展与趋向53 刘明佳 马华小说中的马共书写54 林佩诗 中唐咏古乐府诗之研究以刘禹锡为讨论中心55 钟馨慧 论窗外“爱”的意蕴兼探琼瑶的心窗56 黄敬渟 中文难学吗?探讨大马非华裔学中文的难处57
22、 黄诗芊 愤世、避世、玩世从散曲中三个主要精神看道家道教对元文人的思想渗透58 郑钦予 探“言志”说诗的内在意涵主体“情志”所凝炼之“意”59 卢忠杰 论舞与诗的艺术互涉以踏歌舞与刘禹锡踏歌词为例60 林欣 唐乐府讽喻诗的承传与变格以白居易新乐府为讨论中心61 沈婉玲 现实与理想浅谈阮籍与嵇康之政治理念62 黄礼劲 从史记货殖列传论司马迁的货殖概念、时代与为商经济思想63 陈恺婷 南马福建戏曲之源流:以麻坡中兴闽剧团为个案研究64 黄爱玲 从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看人生的心灵地图65 柯怡妏 自文化角度探析霍小玉传、西厢记、牡丹亭的爱情与社会66 陈清杰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67 王婷莹 马来西亚雪隆
23、嘛嘛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转化以雪隆地区为考10察地域68 关启匡 论论语中的子贡69 林善君 人、鬼、妖的关系放映社会现实以搜神记为讨论中心70 郑伊玲 砂拉越诗巫华人甲必丹之探讨71 王淑琴 先秦的酒与祭祀72 林利花 从重阳立教十五论探讨王重阳的宗教思想73 何雯苓 论柳永的创作成就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74 钟凯洁 从搜神记中论神仙信仰巫师敬崇的关系75 江学强 欲望的探渊论西游记神与魔对欲望的追求76 陈佩意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节日及饮食研究以吉隆坡增江新村华人为例77 夏威文 从四书看先秦儒家“和”的思想78 张敏颖 论荀子礼法体系下的理论社会79 梁嘉文 民间信仰之佛学会以乐圣岭天后宫为研
24、究个案80 蔡晓佩 论潘雨桐小说集中的女性书写以静水大雪和野店为主81 许筱萍 砂拉越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研究82 林月馨 “缘情说”诗学之美学理论83 徐振佑 以史记为依据探讨司马迁的政治观与其身世的关系84 余仟仟 诗经祭祀诗中信仰文化精神85 胡杏凤 论苏东坡词的情感抒写以亲情、友情及个人观照为主86 林恺欣 丰子恺“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以缘缘堂续笔为例87 陈俊源 论庄子寓言及其艺术特色88 徐贤凇 论“诗可以怨”之本义再探89 陈晓雯 比较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精神90 陈威泛 金庸小说的“侠”、“情”世界91 杨洁慧 浅析孟子性善论中的“人性”意涵92 施瑞琴 从论语中论孔子的财富观93 王珍丽 庄子的处世之道94 杨伟绅 论苏轼在惠州、儋州的思想和创作95 温逸敏 探马来西亚海南人与“KOPI”文化的建构96 郭美玉 论魏晋隐逸文化意蕴97 曾繁道 关羽忠义穿梭小说、民间崇拜与宗教之旅2008 年 9 月(第八屆)No 姓名 题目1 张瑞香 跨越两个末世的悲郁文人:初探崔致远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2 余芳珊 杜甫分期归属之分析3 林忠强 中国大陆“80 后”作家研究以张悦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