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0028 上传时间:2018-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科技考古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 版)(学科名称 1:科学技术史, 学科代 码:0712学科名称 2: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科代码:0601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属科学技术史和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交叉学科,可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硕士学位,以及科学技术史硕士与博士学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胜任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科技考古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很

2、强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技考古教学、研究以及相关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研究方向1、生物考古;2、农业考古;3、冶金考古;4、陶瓷考古; 5、同位素考古;6、资源考古;7、史前考古;8、环境考古;9、文物保护。三、招生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应届生或历届生,一般要求理、化、生、地、农、医等理科专业和考古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他人文学科和理科的本科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理科基础或丰富的史学与文物考古学知识。四、培养模式及要求2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分三种:硕士生培养模式,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

3、(1)硕士生培养模式:适用于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但未进入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者,学制为 2-3 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修满 37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 I)为 7 学分,基础课 16,专业课 12 学分,开题报告 1 学分,学术报告 1 学分。(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读硕士研究生入学 2-3 年后,在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若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硕博连读博士生资格,其中博士阶段学制为 3-4 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修满 45 学分(包括硕士阶段) 。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 I、政治 II)合计学分

4、为 11 分,基础课合计 20 学分,专业课合计 12 学分,开题报告 1 学分,学术报告 1 学分,至少参加一次高水平学术会议,6 篇研究习作。(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适用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学制为 3-4 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修满 10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 II)学分为 4 分,基础课 4 学分,开提报告 1 学分,学术报告 1 学分,至少参加一次高水平学术会议。五、课程结构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硕士生期间,每位研究生每学期选课量原则上不得超过 12 学分,博士生期间可灵活安排。(1)公共必修课:指英语课和政治课

5、,其开课和考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考核成绩合格(不低于 60 分)方可申请学位(每个学生最多有三次参加基础英语过关考试的机会) 。(2)基础课:指本系开设的科技史、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相关的基础课程,课程结束时由开课老师进行卷面考试,加权平均成绩需达到优良(75 分以上)才可申报学位。申请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的学生须加修一门以上以 SH05 开头的基础课(参见科学技术史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3)专业课:指本系和外系开设的与研究生研究方向相关的各类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课程,课程结束时由开课老师进行卷面考试,专业课加权平均成绩3至少必须达到 60 分才可申报学位。但是,导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根据专

6、业需要提高某些课程的通过分数。附:科技考古学科课程表类别 编号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备注HS15201 中国通史(古代史) 3 60 HS15202 科技考古学概论 4 80HS15203 文物保护概论 4 80 HS15204 地质考古学 3 60 HS15205 考古学通论 4 80基 础 课HS15206 生物考古学 3 60 HS15207 文物分析 4 80HS15208 资源考古学 3 60 HS15209 考古人类学 3 60HS15210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技术(实验) 3 60HS15211 环境考古学 3 60HS15212 农业考古学 3 60HS15213 陶瓷考古

7、学 3 60HS15214 冶金考古学 3 60 HS15215 田野考古学 3 60 HS15216 年代学基础 3 60 HS15217 古代食谱分析 3 60HS15218 文物保护材料 3 60 HS15219 古代建筑保护 3 60 HS15220 文物病害分析 3 60HS15221 同位素考古 3 60HS15222 文物修复 3 60HS15223 考古学实习 4 120HS15224 文物保护实习 4 120HS15225 文物科技鉴定 3 60Hs15226 宝玉石鉴定 3 60专 业 课HS15227 文物现场保护 3 60SHx6106 科技考古学前沿 2 40SHx6

8、107 考古学前沿 2 40博士课SHx6108 科技考古与科技史交叉研究 2 40六、辅修环节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四大类。4(1)开题报告:研究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一般情况下,硕士研究生和硕博一体研究生在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后半年内应该进行开题,普通博士生在入学一年后应该开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课题实施方案、研究的创新点、预期的进程等。博士论文开题评议组通常由 35 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硕士论文开题评议组由 3-5 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以上专家组成,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

9、方案进行评议与论证。开题报告计 1 学分。(2)学术报告:除开提报告外,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须完成一次以上学术报告,申请博士学位前须完成三次以上学术报告。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前申报报告题目,由系里统一安排报告时间。每次报告由本系 3 位以上的教授对报告进行评分,每次报告加权平均分达到 75 分以上者算合格,计 1 学分。(3)学术会议:博士研究生至少应该参加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国际会议和国家一级学会以上组织举办的国内会议) ,参会论文须经导师审阅,并决定是否可以投稿参会。六、博士资格考试所有研一和研二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资格参加博士资格考试,每届学生可以有两次机会,系学术委员会根据考试成绩和当年招

10、生指标决定通过人选。到研二时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博士学习,而只能继续完成硕士论文毕业。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第四周星期一和星期二。由系学术委员会组织命题和评分。七、学位论文(一)除了具有创新性成果,研究生应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熟悉相关文献。 (二)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前,必须满足相应学科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 。 5(三)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参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四)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要求可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 (五)论文送审前必须通过论文预审,预审由系学术委员会组织本系三位以上老师匿名对论文进行评阅。每年有两次预审受理预审日期,一次在 3 月 20号截止,一次在 9 月 20 号截止。预审由预审专家投票,对论文作出可送审、修改后送审以及不能送审的结论。对需修改的论文,应该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八、附则(一)本培养方案从 2009 级新生正式实行,其他年级研究生可参照执行。(二)本方案中的未尽事项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09 版) 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