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重刻菜根谭原序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来顾,出所刻菜根谭书命予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人。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听教为哉? 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自知法缘微薄,辞翁还岫云。翁曰:善,察尔因缘,在彼当有大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书,首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
2、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尔,应知珍重。时虽敬诺拜受,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厥后历理常往事务,俱忝要职,当空华之在前,不识元由眼里之魔,认水月以为真,岂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来及于尽耳。既微瘥间,无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老人授书时之言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蛀,原板无从稽得,于是命工缮写,重为刊刻。请井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 余闻踪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何许人。其首命题,又不知
3、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似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昧由根发,故凡种莱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书,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侯教于来哲。即此序。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三山病夫通理谨识。前言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生平不详。从宋朝到明朝,这类写修身自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但能够风靡于当今的只有菜根谭。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
4、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这股风又影响回国内,便在读者群中出现了争读菜根谭的热潮,至今不衰。据说起名菜根谭,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种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也有人说是,“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书中所表达的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出入世法则,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一段话数十百字不等,共 360 则。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
5、观念、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识等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其邃智的光采。此次编译,按照内容分为处世篇、修身篇、齐家篇、蒙养篇、闲适篇五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则加标题,进行注解、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以体现该书的系统性,方便读者。一九九四年八月文白对照注释评析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唐汉编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译文】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
6、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注解】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评语】对刚刚跨进社会的人来说,存在一个怎样适应社会的问题,因为处世的经验还很短浅,还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不太深,这种
7、人自然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而经历了人间种种浪涛,历尽了人间艰难险阻的人,经验积累比较多,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百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负效应。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遇事不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滑不受人欢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饰的纯朴面目。练达、曲谨与朴鲁、疏狂都是相对的、在一味追求金钱权力并
8、为此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多些真情,多些真诚,多些朴实,多些洒脱是很可贵的。二、污泥不染知巧不用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译文】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注解】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说,“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评语】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
9、真情,出现“富居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即所谓“富贵不能淫”。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君子之心似,天青日折,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译文】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
10、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注解】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玉韫珠藏:韫、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评语】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且会使自己
11、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
12、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四、和气致祥喜神多瑞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壮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译文】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注解】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弄日光风:雾,雨后转晴。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欣欣:草木茂盛貌。喜神:心神,愉快。【评语】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
13、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
14、,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五、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君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译文】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注解】吃紧:宋明时代的口头语,和今人说的紧急相同,即紧迫,抓紧。寂然:宁静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诗有:“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气
15、机:机,活动,气机是指大自然的活动。换言之,气是天地阴阳之气,而机泛批宇宙的运动,气机就是天地运转。尽夜:夜以继日,也就是终夜的意思,尽,终也。贞明:指光辉永照。【评语】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
16、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一个基本方式。六、快意回首拂心莫停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译文】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注解】恩时:恩惠,蒙受好处。快意:得意,心情舒畅。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评语】得意时早回头,
17、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
18、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七、心地放宽身死恩垂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译文】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注解】田地:指心田,心胸。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评语】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而下争一时
19、”,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死留,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八、路留一步味让三分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法。【译文】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
20、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注解】路径:小路【评语】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
21、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九、义侠交友纯心作人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译文】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注解】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评语】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
22、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一起为社会服务。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译文】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注解】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
23、茫人海中的基本作人态度。张本;前提,准备。【评语】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
24、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的得吧。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译文】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注解】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弥天:满天、滔天之意。【评语】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
25、,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
26、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译文】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修养。【注解】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27、。”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俭养德。” 【评语】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
28、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译文】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注解】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评语】从做人、
29、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总结,保持清醒头
30、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译文】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注解】攻:攻击、指责。毋:无、不。恶:指缺点、隐私。堪受:能否接受。【评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
31、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一五、无过是功无怨即德处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译文】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
32、过错就算是功劳;救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注解】邀:求取。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德,恩我小怨。” 【评语】“无功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在这里并非指俗话所说“多作多错,少作少错,不作不错”的消极思想,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正的给予,绝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假如施恩图报,那就等于贪婪而不是给予。真正的给予应该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贡献,少索取,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应该听其自然,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
33、来追求。一六、忧勤勿过待人勿枯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译文】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注解】忧勤: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适性恰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评语】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度的原则。“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清凉,如此无忧无虑该是何等飘逸涕洒。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以淡泊为名而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忘记人
34、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就不对了、甚至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而自私自利,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公德没有责任感甚至有害于社会,这样就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悴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衡状态。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然之性也应该善加维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对。一七、知退了步须让三分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译文】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白退一步的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注解】人情反覆:人情是指人的情绪欲望。【评语】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不能事事出头露尖,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