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经济研究院2016 年 2 月2目 录第一章 现实基础 .4第一节 “十二五” 发展成效 .4第二节 “十三五” 发展环境 .9第二章 总体思路 .12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第二节 基本原则 .13第三节 战略选择 .14第四节 发展定位 .15第五节 主要目标 .16第三章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19第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9第二节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22第三节 着力提升第三产业 .28第四章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 .33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33第二节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5第三节 统筹美
2、丽乡村建设 .36第五章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培育持续发展新优势 .37第一节 综合水利 .37第二节 交通体系 .38第三节 市政建设 .39第四节 信息网络 .40第五节 能源保障 .41第六章 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焕发社会文明新面貌 .42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2第二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4第三节 提炼升华历史文化底蕴 .453第七章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 .47第一节 加强空间管控 .47第二节 优化能源结构 .48第三节 淘汰落后产能 .48第四节 强化节能减排 .49第五节 综合整治环境 .50第六节 创建森林城市 .50第八章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
3、建社会保障新体系 .51第一节 全面发展教体事业 .51第二节 改善卫生计生服务 .54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6第四节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61第五节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64第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65第一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66第二节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 .68第三节 培育人力资源优势 .70第四节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71第十章 保障措施 .73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73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 .73第三节 营造社会氛围 .74第四节 实施分类指导 .74第五节 开展中期评估 .744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4、根据中共桐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桐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选择、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现实基础“十二五” 以来,全市上下有效应对复杂 多变的外部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人文兴市、城乡统筹、创新推动四大战略,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 规 划目标圆满完成。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效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27.1 亿元,“十二五” 期间 年
5、均增长 11.5%;财政收入达到 21.7 亿元,是 2010 年的 1.9 倍,年均增长 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76.6 亿元,年均增长 14.4%。“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966 亿元,是“十一五” 的2.7 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105 个,境内市外资金 379 亿元,境外资金 7056.5 万美元,中国建材、北京中坤、南京雨润、浙江金田、台湾信邦等企业落户桐城,中建材光电玻璃产业园、安徽万信光电科技园等 10 亿元以5上重大招商项目相继开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1 元,年均增长 1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6、747 元,年均增长 14.1%。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支柱产业稳步发展,硅基新材料、先进设备制造、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开发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8 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 14 家。新渡、金神、范岗、吕亭、大关、唐湾成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金光集团荣获“ 中国内燃机工 业百年成就奖 ”,桐城市成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中国输送机名城 ”、“中国刷业城” 、“中国羽绒家纺名城”。 “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年年增收,实现“十二连丰 ”,农业产业 化进程加快,形成粮油、畜牧、水 产三大
7、主导产业和茶叶、棉茧、园林三大特色产业,新增绿色食品 8 个、有机食品 4 个,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农林生态科技园、富美达农林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 43.7 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 2100 多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 3 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6.78 万亩,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67.5%,成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机示范市和全省农村土地确权整体推进市。飞腾国际物流园、双新物流园全面建成,中业广场、盛百广场、金瑞古井大酒店相继开业,“万村千 乡市场工程” 、“新网6工程”稳步 实施。电 子商务产业园投入运营,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正式上线,2 家企业成
8、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成为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成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嬉子湖生态旅游区、黄梅酒业文博园、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桐城文庙成为国家 4A 级景区,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创建五星级农家乐 6 家。中信银行桐城支行开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 11 家。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道路整修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老城区背街小巷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三街一巷”修缮保护工程有序进行,实施市区绿化提升工程,二水厂并网供水,三水厂开工建设,数字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实施电网项目 340 个,全面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建成黄甲风电场一期工程。桐金路暨合安高速上跨桥、
9、张卅路、新杨路、桐黄路、金双路竣工通车,引江济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合安九高铁桐城段开工建设,206 国道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启动,县乡公路升级改造稳步推进。牯牛背水库和 21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局部完成大沙河流域整治工程。镇级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村庄整治全面展开,成为 2013 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市”,江岭、里仁、 龙山成为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双店、里仁、麻山、杨安、玉嘴、樟 枫获评“ 安庆市美好乡村建设模范村”,第二批 11 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7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全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垃圾
10、焚烧发电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投入运行,黄标车辆淘汰有序开展,龙眠河城区段综合整治、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明显,嬉子湖省级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获批。积极实施“千万 亩森林增长工程” ,5 年完成人工造林 11.9 万亩,积极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四项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 、“安徽省森林城市”,创建 6 个省级森林城镇,32 个省级森林村庄,53 公里森林长廊。龙眠双溪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范岗镇樟枫村成为“省级生态村 ”。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市医院入选全国首批 5
11、00 家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建设县级医院,建成 12 个中心(镇)卫生院、208 个村卫生室。实现“ 五险” 统一征缴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出台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实施意见,扩大特殊群体(五保户和残障人员)供养范围,实施精准扶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学前教育“ 三年行 动计划” ,建成 11 个镇公办幼儿园,高中布局调整稳步开展,望溪职校成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桐城师专跻身全省高 职高专先进 行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第二届中国桐城文化节成功举办,8被评为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成 13 个综合文化站、183 个农家书屋、
12、10 个留守儿童活动室和 184 个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成功承办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以及省十三运部分赛事,省运会获得 6.5 枚金牌。“一村一警” 机制正式建立,荣 获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实行“ 两集中、两到位” ,首问负责、并联审 批等十项制度全面落实,电子政务系统高效运行,正式公布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委组建运行,单独设立了规划局、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城乡规划、房屋征迁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公车改革全面开展。扩大“营改增” 范围,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幅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等职
13、业教育免费财政补助方式,调整优化高中布局。启动实施“ 青年创业 ”、“特支创业计划” 。多层次促进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出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贴息政策。扩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先后与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加皖港、皖粤经贸洽谈招商活动。9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十三五” 期 间,世界 经济深入调整,我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化解不利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可持续发展。一、有利条件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
14、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正在迎来新一轮改革开放,我市仍处在战略机遇期。经济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 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 为我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全方位开放战略。“一带一路” 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我市毗邻重要节点城市合肥,依托宁西铁路(南亚欧大陆桥),有利于发挥民营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以及灵活
15、多变的经营方式,加快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全面与世界经济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产业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是继10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脊梁”。建设长 江经济带,有利于我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联外接、贯通内陆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推动国内合作与对外开放融合互动。新型城镇化试点省进入具体落实阶段。省总体实施方案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走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道路,有利于我市加快推进“一主一次”主城区和建制镇建设,打造“一镇一品 ”,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移就业,加快建设现代新型城镇。“合肥经济圈”建设进入加快推进阶段。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指导意见把合肥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要求合肥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正在修编的合肥经济圈规划进一步明确圈内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安排,为我市新一轮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不利因素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外需乏力;国内处于“三期叠加 ”,经济增长换档减速,步入新常 态;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市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十三五” 期间,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主导产业来看,目前,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