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3执业医师--中医 中西医:针灸学.pptx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950495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X 页数:114 大小:4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8.3执业医师--中医 中西医:针灸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2016.8.3执业医师--中医 中西医:针灸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2016.8.3执业医师--中医 中西医:针灸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2016.8.3执业医师--中医 中西医:针灸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2016.8.3执业医师--中医 中西医:针灸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执业医师笔试部分针灸学 2毫针刺法 1.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 上肢部分腧穴 。 4.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 5.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 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1. 指切进针法 2. 夹持进针法 3. 舒张进针 法 4. 提捏进针 法 1. 直 刺 2.斜刺 : 3.平刺:也称 横刺、沿皮刺 。 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

2、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 可适当深刺。 2. 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可深刺。 5. 另外,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原则是春夏宜浅、秋冬宜深。 6.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相互关联,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行 针手法 一、基本 手法 ( 一)提 插法 一般 以 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 60 次 左右。 一般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 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 小 (二)捻 转

3、 法 在 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 针。 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其刺激量就 大。 1. 捻转补 泻 ; 2. 提插补 泻 3. 疾 徐 补 泻; 4. 迎 随 补 泻 5. 呼 吸 补 泻; 6. 开 阖 补泻辅助手法 (一)循法 可推动气血 ,激发经气,有催气、行气作用。 ( 二)弹法 本 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 三)刮法 在 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 的传导 和扩散。 ( 四)摇法 : 一 是直立针身而摇, 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 五)飞法 本 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宜在肌肉丰

4、厚处施术 。 ( 六)震颤法 本 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毫针行针手法以 提插、捻转 为基本操作方法;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 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 得 气,古称 “ 气至 ” ,近称 “ 针感 ” 。 (得气感) 临床 意义 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取穴准确与否的依据, 是施行守气、行气和补泻手法的基础 。 一、晕针 原因 患者 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 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 症状 患者 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5、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 血压下降,脉象沉 细等。 处理 立即 停止针刺 ,起针。患者 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 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 者可 刺人中、素 髎等或 采用急救措施。 ( 五)预防 初次接受者 ,应先 做好安抚,采用 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在进食、 休息、饮水后再行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 要注意 观察患者的 神色和状态。 二、滞针 原因 患者 精神紧张 ,或 行针手法 不当而 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 现象 针 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患者痛不可忍。 处理 若 患者精

6、神 紧张, 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 进行 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 针。若行针不当 ,或 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 即可消除滞针。 预防 对 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 工作。避免 单向捻转。 三、血肿 原因 针尖 弯曲带 钩或 刺伤血管所致。 现象 针刺 部位肿胀疼痛 ,皮肤呈紫色 。 处理 若 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 肿胀疼痛 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 局部轻轻 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预防 仔细 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 按压迫 针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