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9509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资料汇编(五)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编者:何诗琦 目录 领导讲话 . 1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 访十九大代表、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 . 1 沈春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 4 孟祥锋: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 7 汪永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 9 袁曙宏:建设法治政府 . 12 姜伟: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 15 舒启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17 专家解读 . 20 推进合宪性审查是坚持依宪治国的重要举措 . 20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

2、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发展 . 22 引领依法治国实践迈向新征程 . 23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主题 . 25 中 国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 .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 3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内涵 . 37 领会好服务好深化行政体制 改革的新部署 . 39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遵循 . 4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话新征程 新作为) . 42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途径 . 44 媒体评

3、论 . 46 光明日报评论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 46 深刻领会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部署 . 46 十九大是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里程碑 . 47 图书推荐 . 49 1 领导讲话 深化依法治国 实践 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 访十九大代表、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 十九大代表、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指出,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鲜明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就如何做好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熊选国今天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

4、:如何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中的法治新思想、新论断? 熊选国:十九大报告通篇都贯穿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 和要求,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转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踏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明确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5、法治社会,到本世纪 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梦的新篇章。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适应“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的需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有利于更好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有利于更好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破解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奠定坚 强的组织保障。报告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6、,这是落实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总体要求的重大举措。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抓手。报告要求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使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决落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各项要求,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司法行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这对当前的普法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熊选国

7、: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等普法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提高中华民族法治素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广泛、持久、深入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切实增强法治意识,使法治成为人们的 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让“看得见”的法治形式内化为根植于内心的法治信仰,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信念和自觉实践。 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更加注重“关键少数”,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

8、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广泛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更加注重“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推动在执法中普法、在法律服务中普法,使普法更具有针对 性和实效性。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激发法治文化创作活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融入。更加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普法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全国普法办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作用,不断完善大普法的工作格局。 记者:司法

9、部如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熊选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2 通过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等多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司法行政改革文件。司法部根据中央关于司法行政改革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了 105 项司法行政改革文件。但司法行政改革总体滞后,改革缺乏系统性和整体谋划,落实任务仍很繁重。新一任司法部党组坚持把推进司法行政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把落实司法行政改革任务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狠抓司法行政改革问题整改和督查落实。针对监狱工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改造人为中心,

10、推动罪犯改造工作从“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向教育改造罪犯成为不 再重新犯罪的守法公民的“治本安全观”转变。针对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和执业行为规范落实尚不到位问题,建立健全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快速联动处置机制、督察机制,建立政法各部门间反映律师诉求的内部工作机制。让律师协会“挺”在前面,建立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和投诉受理查处中心,发挥好律协行业自律作用。针对公证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改革公证体制,要求今年年底前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转为事业体制公证机构,进一步扩大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同时严管公证质量和公证队伍。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不断扩大法律援助 覆盖面,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努

11、力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的法律援助需求。针对“天价”鉴定费事件,明确要求加强对司法鉴定收费的监督管理,科学合理制定并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从体制上机制上完善治本措施,全国 31 个省(区、市)已全部出台了收费标准。针对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制定印发“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文件,推动建设 12348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记者:今年 7 月,在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上,司法部提出,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概括为公共法律服务,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这样的思路,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熊选国

12、: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2014 年习近平同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司法部党组提出,要以公共法律 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涵盖司法行政业务的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包括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等。意在把党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这个“纲”,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揽起来;把

13、司法行政统筹、涉及的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作为“目”,协调综合发力,创新深化做好各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做到纲举目张。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 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和更高要求。 记者:有消息称,今年底或明年初,司法部“ 12348 中国法网”将正式上线,为公众提供在线的法律咨询服务;到明年 6 月底前,各地也将普遍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网。建立这一中国法网,并明确各地落实的时间表,希望 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熊选国:司法部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今年 8 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 12348 中国法网(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网)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9 月召开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对平台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其中,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是“互联网 +”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创新实践,

15、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新的、朝阳法律服务模式。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网站建设工作,确保今年底前,部 级平台“ 12348 中国法网”上线运行;明年 6 月底前,各地普遍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网,建成覆盖全国的体系更加完善、功能和服务更加优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该网主要面向社会提供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与案例查询、信用信息公开等综合性法律服务,实际上就是3 一个“法律淘宝网”。建设中国法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让老百姓通过网络平台,不出家门就能解决法律难题,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

16、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记者:司法部 还提出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建设,要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建立这一案例库的设想? 熊选国: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是指在司法行政系统内分专业选编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利用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建立起来的专业数据库,包括监狱、戒毒、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考试、司法鉴定、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等 11 个方面 42 类案例。初步目标是在 2018 年初完成第一批案例编纂,形成一定规模,向社会正式开放。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创新,既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 设提供支持,也是对司法行政队伍和法律服

17、务队伍的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的一次检验和推动。通过案例编写,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我们过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效果。每个案例积累起来形成的案例库,就是大数据,可以分析我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为有法律需求的每一个人提供可供参考、形成预期的法律服务,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量水平。 记者:司法部多次提及“人工智能”一词,并鼓励司法行政系统研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当前,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和其他兄弟部门相比潜力很大, 应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熊选国:信息化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大短板。为推动新科技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全面应用,今年 7

18、月,司法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规划, 8 月,会同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科技创新规划,积极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执法管理、公共法律服务、政务管理四大平台,确保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总的考虑是要充分利用好各地已有的建设成果,统一技术建设标准,加强顶层设计,不浪费、少花钱,适度走在前面,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推进监管安防智能化,推进司法行政 执法管理和法律服务智能办案,推进法律服务科技创新,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广度,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服务保障智能化水平,争取用两三年时间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 3.0 版的目标。 记者:几乎与十九大召开同时,两项有关律师制度改革重

19、大举措出台,一项是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一项是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这两项制度,将对律师事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律师制度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熊选国:刑事辩护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刑事辩护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律师辩护率较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作出决策部署。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在刑事诉讼中提高辩护率,完善律师辩护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 10 月 11 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

20、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在 8 个省 (直辖市 )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是推进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我国人权司法保障的重大进步,对于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 辩护职能作用,维护司法公正,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对建立完善律师调解制度,鼓励和规范律师参与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 10 月 16 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在 11 个省 (直辖市 )开展试点工作。律师调解是由

21、律师、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工作室或者律师调解中心作为中立第三方主持调解,协助纠纷各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 决争议的活动。律师调解有利于及时化解民商事纠纷,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节约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同时,开展律师调解是对律师业务更加贴近民需的重要拓展。相信随着这两项改革试点工作的铺开,律师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律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承担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形势下,广大律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依法治国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律师参

22、与国家和地方立法 的作用,推进科学立法;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作用,提高依4 法决策水平,促进严格执法;依法履行好辩护、代理、法律帮助职责,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公正司法;鼓励律师广泛参与普法,在执业过程中以案释法、辨法析理,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的自觉性,积极推进全民守法。 记者:司法行政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中有哪些具体措施? 熊选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律师作为新的社会阶层,既是法律精英,直接参与司法活动,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活动,同时 又与社会公众、基层联系紧密,思想活跃。党中央对律师行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司法部党

23、组把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作为司法行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党委(党组)加强对律师党建工作的指导。目前,经批准即将成立全国律师行业党委,确定了 92 个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我们主动积极推荐优秀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律师党员搭建参政议政平台。为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律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我们正在研究起草进一步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筹备召开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就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 记者:新时代建设发展,民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给予极大期待。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着哪些机

24、遇与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思路是什么? 熊选国: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重要职责,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法治社会建设、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行政工作面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突出问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改革还需不断深化,影响和制 约了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发挥,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思路是: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以推动

25、司法行政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行政执行体制,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优化司法行政职权配置,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得到 更切实、更充分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获得感,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摘自 2017 年 10 月 22 日法制日报) 沈春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

26、度保障。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对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 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争取和实行民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主张。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般规律上阐明了建立新型民主国家是实现人类进步事业的直接目的和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

27、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不懈奋斗。我们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就是反对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在国家生活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后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所谓“大民主”,致使党和人民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5 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受到恣意侵犯和践踏。 1978 年 12 月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成功开辟、拓展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根据我国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制度构建和成功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要义是:第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 家权力。第二,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29、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三,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四,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第五,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二、人民当 家作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才能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不平衡不

30、充分的大国,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 在我国 60 多年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一度走过很大的弯路,严重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制度上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转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化的关键是法治化,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法治

31、建设。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不断推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坚持和贯彻了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体现为两个方面基本功能:一是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权利和利益;二是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充分调动人民

32、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地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以人 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三、深刻认识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33、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是一 个主旨鲜明、意义深刻、内涵丰富的重大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的理论,对于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这已经成

34、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最鲜明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 6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必须通过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推进制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党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性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这些方面都需要在国家制度上来作出总体安排和顶层设计,需要通

35、过一系列相应体制机制来运行和保证,需要在一定制度框架和规则范围内来贯彻和实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包含着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论原则,包含着一整套构建科学、运转协调的重要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制度载体、实施平台和运行轨道,为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创造了根本制度环境和重要运行条件。同 时,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确立了根本政治方向和政治遵循。 (三)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的新定位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做到

36、“四个必须”,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就从制度构建和实践要求上,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性、内在性、一致性和不可或缺性,丰富和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本 质要求,提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理念。 总结实践经验,着眼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实现与时俱进。对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都应当从“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上来深化认识和准确把握,它们都构成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属性和核心要义。

37、 四、全面贯彻落实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 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没有人民当家作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善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

38、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 (二)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保证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党中央关于健全宪法解释工作程序的指导性文件已经明确提出“加强合宪性审查”,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法定职责。拟出台的重要政策和重要举措,凡涉及宪法有关规定的,应当事先

39、征求全国人大常 委会有关机构意见。做好宪法解释工作,努力实现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加强改进备案审查工作,各类规范性文件都要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三)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 善法治相统一,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

40、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7 (四)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一是切实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二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通过的指导性文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是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的统一,确保党组织推荐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四是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

41、,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健全联系人大代表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选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孟祥锋: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 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并作出了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前进方向。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

4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内涵,在我们国家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我国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国价值理念,中华民族长期以 来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忠恕仁和”,人与社会之间要“合群睦众”。民间社会也素有调解说和的风尚,协调协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排难解纷、止讼息争功能。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形成了协商民主的历史资源。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

43、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 1949 年 9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作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2014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创新和指导意义。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民主形式。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