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952418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 1月 24日 )(2011 年 1月 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 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第二章 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第三章 迈向“四个中心”第四章 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第五章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第六章 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第七章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第八章 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第九章 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第十章 创造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第十一章 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第十二章 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第十三章 建设创新开放的新浦东第十四章 争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第十五章 形成

2、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第十六章 行动纲领的实施保障附录 部分指标和名词解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 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3、。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挑战,把举办上海世博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契机,把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左右,2010 年达到 17 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18 万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7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28

4、73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23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2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 20的目标预计如期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量均超额完成目标。图 11 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四个中心”框架基本形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股指期货、“三港”“三区”联动等取得重要进展,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比重预计达到 25左右,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均超过四分之一,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提升。图 12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持

5、续改善。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113和 105,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45以内,市民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到 98左右,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 440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 3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大浦东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调整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952项,取消和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312项。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加快推进。服务全国能力不断提高,与长三角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6、口岸通关效率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和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取得明显进展,对外投资总额预计比“十五”增长 32 倍。举办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办成了一届世界性盛会,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展方和参观人数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通过举办世博会,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成为上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专栏 11 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 5000年的灿烂文明,展示

7、了新中国 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我国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参展规模:共有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累计入园参观者超过 7300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者约 480万人次。园区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演艺活动 229 万场,观众超过 3400万人次。志愿服务:8 万名园区志愿者、10 万名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197 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提供了志愿服务。经过五年不懈奋斗,上海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上海办好世博会的光荣任务,谱写了“四个中心”和社会主

8、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篇章。展望未来,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将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奋勇向前,百折不挠,迈向新的征程。第二节 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结构面临新变革,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快速上升,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以及国家对上海

9、建设“四个中心”的支持政策,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需求结构显著变化,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上海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上海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智力资源较丰富、商务环境较规范、城市开放度较高以及世博后续效应释放,为上海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商务成本攀升,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任务

10、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增强;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体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协调难度增加,社会矛盾增多;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问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开创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局面。第二章 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11、”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按照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和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坚持科学发展,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2、。继续保持上海发展良好势头,解决前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四个率先”作为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力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创新贯穿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着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坚持人力资源优先开发和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使城市转型发展真正建立在人

13、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基础上。要切实摆脱习惯思维束缚,更新发展理念,实现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要求是: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国际化程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

14、攻方向,积极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全面促进城市信息化,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基础和传统产业,努力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使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均衡地惠及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在

15、新一轮发展中的战略作用,积极推进新城、新市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必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市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司法权威有机统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规范行政执

16、法行为,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全社会依法共融、和谐共进的制度环境。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推动发展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发展布局向城乡一体转变,推动开放格局向内外并重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率先转变。第二节 主要目标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到 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

17、级城市群作出贡献。综合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具体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期为 8左右。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5左右。单位土地产出率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创新活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33左右,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600件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 20

18、10年翻一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劳动者素质稳步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35。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初步形成,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比重达到 30,航运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 15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 25左右。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2左右,城市文化更加繁荣、更具魅力。城市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收入持续

19、稳定增长,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 15,人民群众获得更优质、多样、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 100万套(间)左右。就业岗位持续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新的饮用水标准,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比“十一五”期末减少 2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城镇污水处

20、理率达到 85。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示范作用充分显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开放型经济和城市国际化程度达到新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民主协商充分发展,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努力使上海成为最安全的大都市之一和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表 21“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第三章 迈向“四个中心”落实“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全方位提高对内对外开放

21、水平,全面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为 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专栏 31 加快建设上海“四个中心”1991 年,邓小平同志到上海视察时提出:“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2001 年国务院批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上海要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2009 年 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

22、步明确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节 金融中心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抓住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战略机遇,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先行先试和营造环境为重点,不断提高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着力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提升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黄金、产权等重要市场的功能和国际化程度,积极推进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市场、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票据市场、保险交易市场、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等建设。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加快开发固定收益类产品,加快推出新的能源类大宗产品期货,探索推出黄金 ETF、股指期权以及汇率、利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平台。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推动经常项目下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争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上海先行先试,鼓励发展相关的融资、担保、对外直接投资等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海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稳步扩大境外人民币回流上海的渠道。支持在沪清算机构发展,探索建立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基本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