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项目名称 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 学校及公章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负责人签字 吕 建 申报日期 2012-6-10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2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学校基本情况: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1939 年秋由著名爱国人士、原江苏省省长韩紫石先生创办。历经 70 多年的风雨洗礼,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校园面积 220 余亩,环境清雅、优美,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设施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各种教学和辅助用房配置齐全、功能完备。现有 68 个教学班级,3000 多名学生。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
2、国人民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实名推荐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文化立校,追求师生精神的富有。坚持“传承、发展、创新”的基本方针,秉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贯彻 “激活主体、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教育教学思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实现教育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切实落实减负增效。学校素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享誉省内外。学校管理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在学生“四自”教育、社会实践、阳光德育课程、感恩教育、心理辅导、阳光体育运动、第二课堂活
3、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业绩。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连续三届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 “全国教育科学先进实验学校” 、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 “江苏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等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近年来, 人民教育 、 人民日报 、 中国教育报 、 新华日报 、 光明日报等报刊和中央电台、省市电视台等先后报道过学校突出的办学业绩和办学经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每年都有 100 多所省内外学校和单位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学校特色优势:1课程优势学校
4、倡导“课程改革从单纯依赖教师个人特长转向着眼学生需求、课程内3容从简单适合学生兴趣转向着眼学生发展、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延伸为主转向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取向。坚持面向全体,着力新课程研究,注重各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教育教学业绩省内一流,连续十多年高考最优学生群体全省领先。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近年来,学校有序开发了各类校本课程 50 多门(其中生物、化学、地理学科 10 多门) ,每学期学生均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拿到相应的学分。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认真执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及实施指南 ,依靠生物、化学、地理三门学科优势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既提
5、升了师生的环境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师生积极投入到环境教育的实践中。在环境教育的引领下,全校上下共建生态校园,形成了节约资源、杜绝污染的良好风尚,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坚持全面发展,学生社团、学生研究小组的实践活动、研究活动丰富多彩。其中,生物社团结集出版的健康导报已达 60 多期,对全校师生关注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关心学生体质,毕业生体能测试成绩保持全市领先水平;注重体育特长学生的培养,在世界性中学生运动会上先后夺得 5 枚金牌,傅玉兰同学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获第三名。2学科优势 学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现有专任教师 200 多名,其中,研究生学历 30 余人,特级教师 3 名,教授
6、级高级教师 3 名,高级教师 160 多名,市县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 50 多名。在省、市级教学观摩比赛中,每年都有 10 多名教师获得一、二等奖。申报“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地理三门学科,学校生化地教研组有高级教师 28 人,研究生学历 7 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5 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1 人。生物专业教师实力雄厚,长期以来与华师大、南师大生物环境系科深入交流,一批知名教授到学校指导生物环境课程开设,特聘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名教授、博士担任课程基地专家。生化教研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科培训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每年都有十多人获学科
7、竞赛省一等奖,参加全国冬令营、全国总决赛化学学科有 4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生物学科有 2 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我校学生先后获得4化学、生物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其中卢立同学获得江苏的第一枚生物学奥赛金牌。3科研优势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制定了教科研奖励考核办法,教师科研热情高,每年都有 200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十二五”省规划课题“基于电子交互平台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省教研重点课题“问题诊断式”教学研究都已开题,对课程基地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化学、生物教研组长先后赴英国专
8、业进修;正常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教科研工作;教师有着先进的课程理念,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与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共同开发水土分析课程,借助他们强大的科研队伍和一流的实验设施,课程基地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支撑和帮助。4硬件优势学校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 ,校园一年四季绿意如春,生机勃勃,犹如一个天然植物园,名贵植物多达几百种,许多大树已有百年历史,这为同学们研究植物提供了一个自然环境。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等设施,学校有千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微机房以及现代化办公系统。图书馆投入图书经费每年都在 20 万元以上,现有馆藏图书
9、85000 余册,电子版图书 20000 余册,教育教学软件 1000 多种,这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相关保障。学校实验大楼内有标本室,8 个生物、化学实验室以及各类准备室,拥有齐备的教学实验仪器,完全满足高中阶段所有必修和选修实验,也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实验开展。目前,学校东扩工程正在推进实施,新建成的师生餐厅、四幢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图文信息中心、综合实验楼、艺术中心、报告厅今年开工建设。为创建课程基地,将现在的实验大楼改建为生化大楼正在设计之中,将建设成学校课程基地大楼。5二、 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6【总体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宣教工作的
10、重心之一。海安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工业、农业、养殖业以及沿海开发等因素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校结合学科优势,确立了创建“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本基地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地理学科)的目标。创建“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旨在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搭建学科文化平台;通过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跨学科实践与探究活动,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为学生快乐成长给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环境课程开设一方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一批热爱环境
11、,具有较高环境伦理观和环境价值观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环境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选择性,让学生领略学科科学体系,提高学科能力,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既为学生升学服务也为振兴地方经济以及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我们通过课程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使我校成为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窗口。【项目基础】1硬件建设基础(1)学校特有的生态人文环境已经形成我校特色鲜明的校园生态构成绝佳的育人环境。专业的园林设计,丰富的花木品类,树木成林,名花聚园。绿荫环绕,四时花开,赏心悦目;游鱼戏水,群鸟和鸣,别有生机。校
12、门两侧 100 多米长、20 米宽的绿色软围墙,名木荟萃;校园内香樟大道、玉兰大道、桂花大道和多个主题植物园区,处处花团锦簇,摇曳生姿。雪松黑松密布校园,香橼香樟常绿留香,水杉红杉高入云端,广玉兰腊梅应时吐蕊嫩绿浅绿深绿墨绿,朱红栗色玫红粉红,赤橙黄绿青蓝紫,异彩纷呈。渊源深厚的人文氛围中,人与自然形成了和谐的旋律。 (2)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设施已经相对完备现有专职生化实验老师 3 人,拥有实验室 6 个、标本室 1 个。原有实验室具有完成普通高中实验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普通光学显微镜 100 多台,有许多植7物、动物、生态模型,还有很多鸟类标本。教学实物模型、实验的设施设备及器材能满足基础教
13、学的需要。学校拟将原一幢约 4000 m2 实验大楼改造成新的生化实验大楼,作为课程基地大楼。(3)网络教学环境已经搭建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各教室电子白板、视频实物展台配备齐全)70 多个,交互式视频教学系统 3 套,已经搭建了网上教学管理 OA 平台,设有生物、化学、地理等课程教学资源,可提供各种类型的教与学的材料和相关文献,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学网络硬件环境好,网速快,运行可靠,使用效果好,并保持日常及时更新。(4)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已经建立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实践,已成为我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环境
14、监测中心等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为我校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保障。江苏中洋集团是专业从事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的企业,养殖基地占地面积 4000 亩,建有江苏省长江珍稀鱼类工程研发中心,开发养殖长江珍稀鱼类 7 个品种,其中 2 个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 个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 个为国家濒危珍稀动物。中洋集团养殖基地内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汇集了热、温、寒带 140 多种各类植物,吸引了约 200 多种鸟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的研究。基地内的培训教室能够满足多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需要,实验室内有微电脑生化培养箱、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酶
15、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L 分析天平、双目生物显微镜、定氮仪、石墨消解仪、溶氧仪、恒温摇床等仪器设备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具有一流分析实验中心,为课程开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软件建设基础(1)课程资源基础 非物态的教学模型构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多年来我校理科教学一直倡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模型为:8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内容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通过问题设问、自学质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
16、际问题。教学中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达到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我们把“问题探究”教学模型落实在“海中教学案”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被省内外许多名校采用。 物态的课堂教学模型已经具体化、系统化学校推行的“学案式”课堂教学教学案以及学生作业的电子文档资源逐年修改完善,日臻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海中教学案”和“海中作业” ,为学校各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以生物学科为核心的环境教育课程已初具雏形I多年来,我们按照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及实施指南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突出“四个引导”和“一个培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
17、相互依存的,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II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调综合、重视实践、立足地方、重视应用”的方针,坚持“本着眼于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品凸显管理的制度性和有效性” 。其中与生物与环境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下:结合健康教育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健康心理的培养 ,结合种植养殖的桑蚕养殖技术 、 河豚养殖和河豚毒素分析 ,结合环境保护的海安县城环境监测与保护 、 农村稻草处理的调查及建议 、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分析 、 蔬菜中有
18、机磷农药的快速测定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化工园区污染现状初探 、 家庭燃料利用的调查报告 、 水污染的危害 、 废电池的危害及整治方案 ,地理组结合生态的生物圈的形成 、9海安沿海生态环境问题等。III注重学生社团建设。生物组、团委、学生会成立了“萌芽” 、 “萌蘖” 、“萌动”三个生物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萌芽”社团结集出版的健康导报已达 60 多期, “萌蘖”社团在校内进行的植物挂牌活动, “萌动”社团吊挂的鸟笼和自制的标本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师生的环境素养和环保意识已经增强学校连续五届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是“江苏省绿化先进学校” ,以创建绿色学校
19、活动为载体,提升学校环境教育的品位。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 学生绿色行为日常规范等;学校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牌,用醒目的标语警示学生爱护环境;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果皮箱、垃圾坑、废旧电池回收箱、易拉罐投放箱等,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校园内路灯改成了太阳能路灯。我们把环境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挂钩,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环境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实践。学校德育处通过设立卫生责任区、各班级绿化责任区,通过开展常规“四自”检查评比活动,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无律、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校团委组建的“行知科学社” 、 “海中绿色青年组织”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
20、保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使“节约、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2)教育科研基础学校建立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由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杨斌老师牵头、负责。课程基地成员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编写各类教学研究资料十多本。学校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指导课程开设。具有专项科研课题,现承担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加强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建设目标内容】课程基地建设框架(4+2+2 方式)四大核心课程模块:基础课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21、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生物10多样性。两个实践基地:江苏中洋集团养殖基地,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两个中心:学生实践活动中心,基地课程资源研发中心。硬件建设 建四个实验室: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环境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建两个活动室(中心):学生实践活动中心,教师资源研发中心。扩建标本室,购置触摸式自主学习及检测平台。软件建设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触摸式自主学习及检测平台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教学模型建构及资源库建设,自主学习及检测资源库建设,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教材建设,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方案建设。具体建设目标内容一、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创建目标】课程基地首先要从学科环境
22、的硬件建设做起,加强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科学思想、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课程学科教学环境,搭建学科文化平台。1.加强课程基地大楼内的硬件建设,增设学习、研究、探究、实践等系列活动场所,通过各类实验设施的装配和更新,以及“生物与环境课程”学科氛围的创设,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促使课程基地的课程学习在基地,课程实践在基地,课程研究在基地,课程应用在基地。2.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变化,提升教学质量。3.通过基地成果展示中心展示生物与环境课程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科学家、知名学者以及杰出校友的成长足迹,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实施内容】1建设课程基地大楼(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