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课程的历史发展 教科院 袁强第一节 我国课程的历史演变 一、我国古代的课程 先秦时期:礼、乐、射、御、书、数,即“ 六 艺” 。“ 六艺” 侧重于才能和技艺的训练,而且注 意到了德、智、体、美几育的均衡发展。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在“ 独尊儒术” 思想指导下,董仲舒主张 设置六经课程,汉武帝也专置五经博士,五 经成为官定的正式课程。l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为 弟子设置五经,百家群书( 如佛家、道家) ,杂 艺( 即琴、棋、书、画、数、医、射、投壶等) ,农 事等方面的课程。 l 朱熹为四书作注,(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它与五 经( 诗、书、礼、易、春秋 ) 合称“ 四书五经”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学校的教 材,并成为元、明、清三代封建学校课程及科举 考试的惟一依据。二、我国近代的课程 1 、教会学校实行课堂化班级教学,开设宗教、 数学、物理、化学、世界史地、心理学、逻辑 学、政治经济学、近代实用技术等较完备的西 学课程。 2 、奏定学堂章程所规定的学校课程,包括 初等小学堂课程、高等小学堂课程、中学堂课 程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