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 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趣味思考轻 风 扶 细 柳 淡 月 失 梅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 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 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 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 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 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 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 生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