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17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0784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2017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2017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2017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2017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2017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高中 2017 届毕业班第二次周考历 史 试 题命题人:吴 煜第卷(非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周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 ,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 “保民” 。这反映出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2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世子孙虽

2、有罪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也,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的唯一继承人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3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一学者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 。这反映出 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 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 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4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3、。 ”这揭示出宋朝 A. 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C.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D. 君主专制权利得到加强5明朝始设巡抚, “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解决军粮供应问题C发挥地方上的自主性 D加强对 “三司”的管理6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 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反映了选官中浓厚

4、的儒学伦理观C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 D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7早期希腊人认为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后来智者学派又认为法是人定的,甚至是“强权”的产物。这表明在古希腊 A人文主义是维护民主的工具 B神话代表了城邦居民的共同理想C法律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D宗教限制了城邦公民的民主自由8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是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A. 与雅典民主的确立相配套 B.为雅典的民主奠定基础C. 是智者学派推动的结果

5、D.开始冲击了雅典的贵族统治92016 年 11 月 9 日,美国总统选举落下帷幕,被主流舆论视为不靠谱的民粹代表特朗普击败政治精英的代表希拉里,赢得大选。实际上,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信奉精英政治,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设计了一种制度以防止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该制度设计是A政党制度 B任期制 C间接选举 D地方分权- 2 -10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

6、族意识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11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成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12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国发出指示, “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

7、战略方向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13马歇尔在这一拯救工作中所付的努力,中国人会的确是热诚地感谢他。美国和世界应该感谢马歇尔所从事的相当重要的服务。这是美国的民主力量、原则、威信,在战后的一项重大事件中,第一次被用来作为建设和完善的模式。据此,当时马歇尔的政治意图是 A以美国政治体制来实现中国的和平 B制造亲民形象以掩盖美国扩张真相C将西欧作为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基地 D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步伐14西汉时期租种官田的佃农向朝廷缴纳的租税,称为“假税” 。武帝、昭帝时期的“假税”大致与当时自耕农缴纳的赋税差不多;政府曾讨论是否将这些政府田地分给农民,由政府收税,

8、最后决定维持不变,汉朝的“假税”的大量存在 A减缓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展 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的衰败 D导致官民争利和社会动荡15 “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元 熊谷)诗中描述的是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苏杭等地制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16据记载,唐代除对传统的盐、铁等大宗商品进行国家专营专卖外,中期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对茶、丝等多种商品的专营专卖。这说明 A国家放弃了抑商政策 B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C国家的财政困难加剧 D官营手工业日益扩大17在

9、 1400 年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中,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都未入选,但在 1700 年的时候,这三个城市却分别位列于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C工厂手工业的发展 D商业和贸易的发展18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 54 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约 9 世纪的时,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 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棉花栽种历史上先后种植过四个栽种品种:海岛棉(长绒棉) 、亚洲棉(粗绒棉) 、陆地棉(细绒棉) 、草棉(粗绒棉) 。关羽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1765 年近代第一台机器在英国棉花纺织

10、业中诞生B美国宪法照顾南方奴隶主的利益,获得种植园主的支持C中华民国建立后纺织业中心从长江下游逐渐向南向东发展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棉纺织品的产量增幅小于汽车产量增幅19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 3 -1903 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B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201978 年安徽省遭遇大旱,决定采取“借地种麦”等非常措施,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摊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这一做法 A标志着农村开始实行包

11、产到户 B为推进包产到户提供契机C引发了农村改革新一轮热潮 D宣告了新的生产体制的形成211961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的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 年勃涅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否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22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2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度

12、像中提出:“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 ”这一言论 A是对儒学思想的严重背离 B成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C反映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 D体现了汉代民间思想交锋激烈24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 ,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 ”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25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

13、:“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 。 ”这表明王阳明 A 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 B 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 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 D 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26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道:“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 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27有学者提出统治者需“顺天志, ”

14、新王朝建立时必须“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 。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韩非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28陈衡哲评论某历史运动:“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 ”这里的“反动”主要是指A享受现世人生 B否认宗教神学 C追求高雅精致 D反对君主专制29托克维尔在论述启蒙思想时说道:“作家们不仅向进行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人提供了思想,还把自己的情绪气质赋予人民。在作家身上引为美德的东西,在政治家身上有时却是罪恶。 ”这里作家的思想最可能是 A伏尔泰的开明专制说 B洛克的法治学说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D卢梭的直接民主说

15、- 4 -30甲午战争的后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 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 A甲午战争重挫了民族自信心 B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性C历史评价受到留日学生影响 D中日综合国力发生巨大逆转31陈独秀说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差等,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戚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陈独秀此言论表明新文化运动 A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全面引进西方的新文化C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的 D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道德3220 世纪初中国小说发展

16、进入新阶段, “谴责小说”大量出现,鲁迅先生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B基于现实的价值观念的变化C西方影响下的文学形式革新 D中国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第卷(非选择题,共 49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35 题、36 题 15分,共 52 分。33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期末年,耶稣会传教士采取“中国化”的传教方法,力图使天主教“儒学化 ,再辅以传播西方较为充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传教活动取得初步的成功。中国的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地球

17、是圆形的;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 “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圣人” ;西方各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礼乐教化。面对传教士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株守旧闻、排斥西学和迷信西学是错误的。徐光启等少教知识分于试图解答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他们努力从古代典籍中寻找某些与西学相近或相似的记载,以证明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这种“西学中源”的说法,得到清统治者和大多数学人士子的认同。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魏源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瀛环志略相继问世。魏源在著海国图志的时候,大量征引了外国学者的撰述,其中包括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的旧著 6 种,更包括当时西人新著

18、 11 种,哥白尼的天文观念、西洋的历法知识,甚至新发现的海王星等,都被魏源收入了书中。比起海国图志 ,徐继畲瀛环志略更有新知识的意义。 “瀛环”一词表明了中国与世界的共存关系,而不用“夷”字来称呼外国,表明了他对“万国的乎等意识,以至于其中对西方各国代议制度的介绍及片华盛顿倡议民主制度的颂扬。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末年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1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士大夫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12 分)34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计表(单位:万

19、人)总计 1937 10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全国共计 1405 92 8 164 9 197 6 190 1 166 8 171 1 166 7 161 1 93 9四川 257 8 10 3 17 4 29 6 26 6 34 5 36 7 35 2 39 1 28 3河南 189 9 12 7 32 4 26 4 48 4 24 3 21 4 20 6 11 25江苏 38 18 2 01广东 92 5 35 8 13 2 12 6 10 12 2 10 4 18 9 36陕西 88 8 372 69 12 6 12 7 8 99 11

20、 8 14 5 86黑龙江山东 32 13 16 19 01湖南 157 19 1 22 1 22 3 21 6 16 9 20 8 18 4 10 1 5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材料中其提取两则抗战期间各省份贡献壮丁的信息,并运史实加以解释。 (要求信息清晰合理,史实准确)请考生在 37、38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35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 5

21、-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1905 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

22、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摘编自周宁 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 (6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9 分)36 (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986 年正月,宋军大举攻辽,以东路军曹彬、崔彦率主力直取幽州;西路军以潘美为都部署,杨业任副都部署,率部出雁门。三月西路军出

23、雁门,击败辽军。作为主力的东路宋军为争功,不等与西路军会师自行北上,在岐沟关之战大败。面对强敌,杨业对潘美建议:“贼势盛,不可与战。 ”遭到反对。杨业被迫出军,要求潘美等在陈家谷口接应。不久杨业战败,而潘美“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陈家)谷口。 ”杨业为流矢所中坠马,遂为辽军所俘。留下“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的遗言,绝食三天而死。宋太宗不仅对杨业进行褒赠,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还录用杨业第六子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杨延昭及子杨文广后来都成为抗辽名将,后世将杨业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的故事,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 、元杂剧中有杨

24、六郎调兵破天阵 、明代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等,广为流传,家喻户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杨业战败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杨家将”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原因。 (9 分)高中 2017 届毕业班第 二次周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分3448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C B D C D B C A C B C D A A C B D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C B B D A C D C C C A D B D B二 、非选择题(52

25、 分)33 (25 分)(1)特点:西方先进科技与儒学思想相结合;以传教为主,传播科技为辅。影响 :了解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开阔了眼界;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未能摒弃中国中心观,对以后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西文化关系的错误认识,阻碍了中国士大夫进一步学习西方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2)变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以中国文化为中心到平等看待西学;由单独学习西方科技到赞扬西方的政治制度。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专制制度的日益腐朽;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34 (12 分)信息一:四川在抗战中贡献壮丁人数最大、说明:首先因为四川人口基数大,因此更

26、容易比其他省份贡献更多的壮丁;其次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在抗战期间,受战争影响相对较少,环境相对安定,国民政府可以在四川征发更多的壮丁。信息二 黑龙江贡献壮丁数没有统计。说明:因为东北三省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沦陷,其后东三省有建立了伪满洲国,长期处于日本的控制区,因此除了参加抗联和东北军等方式坚持进行抗战的东北同胞- 6 -外,国民政府在东北三省征发壮丁的可能性很小。综上所述各省贡献的壮丁人数取决于该省人口总数、抗战环境等多重因素,但无论贡献人数多少,中华民族的各省同胞都以自己的方式对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抗战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信息一 河南在抗战中征发的壮丁人数呈递减趋势说明:

27、首先随着抗战的进行,河南逐渐成为抗战的最前线和重灾区,尤其是 1944年渝湘桂会战后,河南全省基本沦陷,人口损失很大。其次河南在 1941 到 1942 年遭遇了严重的水旱蝗灾,发生大饥荒,这也是河南壮丁人数大减的重要原因。信息二 江苏抗战壮丁集中在抗战爆发的头两年,在 1939 年后基本没有。说明:抗战爆发出在江苏境内 国民党组织进行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因此江苏省有壮丁贡献,但 1938 年之后,江苏全省基本沦陷,因此没有壮丁贡献。35 (15 分)(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2 分)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2 分)清末新政的推动;(1 分)袁世凯等人的努力。 (1 分) (2)评价: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 分)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3 分) 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 (3 分) 36 (15 分)(1)原因:辽军强于宋军;将领邀功心切,违约不援;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军权过于集中,冗兵现象严重。(2)原因:百姓对英勇善战、保家卫国将领的期待;忠君爱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文人艺术化的加工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