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中 2017 届毕业班第六次周考历 史 试 题命题人:吴 煜第卷(非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注:“服”即“服侍天子也一” )据此推断,西周时直辖“甸服”之地的是A 周天子 B 诸侯王 C 卿大夫 D 士2 后汉书朱穆传载, “中常侍(注:官名) 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 。该段材料说明东汉时A皇权
2、与相权的矛盾已得到初步解决 B皇权旁落使专制集权制度受到冲击C皇权专制成为宦官专权的制度根源 D皇权被分割使皇帝的政治地位下降3淳化四年(993 年)宋太宗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宰臣吕蒙正以隋唐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 ”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 ”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的内外举措“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A以儒家的纲常有序、仁政及重义轻利等正统理念为指导B注重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和国内秩序的稳定C实现建立大一统帝国
3、的发展道路 D善于总结汲取宜亡历代之乱兴衰的经验教训4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这一观点表明汪氏A鼓励清代官员谏诤 B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C反对当时的文字狱 D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5 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 ”这说明卫瓘等主张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 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
4、官员的制度 6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 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官僚政治和集权统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7罗马法学家曾说:“根据自然法,所有人均是生来自由的,只有实在法才在他们之间造成差别。 ”这反映罗马法A反对等级差别 B体现灵活特性 C具有社会属性 D符合人性特点8 “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像差不多接近了它的自然极限。在那里,这场革命是以
5、简易的方式实现的;甚至可以说,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我们进行的民主革命,就收到了这场革命的成果。 ”材料中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可能指A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B德意志的宗教改革C英国的 “光荣革命” D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9晚晴时期, “农村共同体松散了,宗族内部互相救助的组织的活动范围缩的更小了社会机构受到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开始逐渐瓦解” 。据此可知A清廷覆灭导致传统社会湮没 B政治制度改革能够维持社会稳定C民众起义打破原有社会稳定 D鸦片战争导致农村社会开始瓦解10美国企业家柏森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
6、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起义”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11以下是中共一份革命纲领的节录,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这一纲领A模糊了中国革命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B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C提出了实现革命目标的具体步骤 D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2蒋介石日记载, “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
7、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 2 -其所能事”。据此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 材料中所述“ 敌人” 为美国 B. 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C. 蒋介石希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敌 D. 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13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富阳县志记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也。 ”这说明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B.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的发展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渗入经济领域 D.土地兼并现象普遍存在14城隍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宋代城
8、隍庙遍布于各个府州县,人们在这里祈福镶灾,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据此说明宋代A.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城市布局发生改变C.市民社会生活丰富 D.理学束缚商业活动15据记载宋朝节假时间安排变化最大的是田假(农忙) 、授衣假(制备寒衣)的减少与取消,而节令假(某个节气的气候与物候)所占日长时间的比例则有较大的提升。节假时间的变化反映出宋朝A.市场经济非常活跃 B.精神生活更加丰富C.政府重视社会生产 D.市民阶层开始兴起16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 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
9、知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17有史学家认为: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探险和殖民活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航海家的活动是 (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A. B. C. D. 18 “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平等观念日益加强19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说“现在是搞建设,搞建设对
10、于我们是比较新的事情。早几年在中央范围内就谈过,我们希望建设中所犯的错误不要像革命中所犯的错误那么多,时间那么长。我们搞建设是不是还要经过十四年的曲折,也要栽那么多筋斗呢?我们说可以避免栽那么多筋斗,因为过去栽筋斗主要是一个思想问题,是不认识、不觉悟的问题。 ”材料中的“十四年”是指A19211935 年 B19271941 年 C1931 1945 年 D19421956 年20在 1920 年的苏俄,1 卢布的价值相当于 1918 年 1 卢布的 188 分之一,相当于 1913 年的 13000 分之一。这从侧面反映出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当时苏俄的物资供应比较紧缺C以物易物,市
11、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21德国学者乌尔里希 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 美国的”、 “德国的”还是“法国的” 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C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22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 1992 年美国人就曾断言, “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 ”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
12、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23古籍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 (ji 济), 而龙蛇与螾 (yin 引) (yi以) 同矣 , 则失其所乘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这段材料有助于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24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 “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新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 ”按照上述看法,宋代儒学与欧洲新教都 A注重阐发原典
13、B否定政治权威C精于哲学思辨 D顺应时速要求25儒学被称为中国古代三教之一,学术界认为宋明理学是“儒表佛里”或“阳儒阴释” 。下列各项可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理学推崇修身养性 B “二程 ”提出“格物致知”- 3 -C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D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理”26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14、27有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 “按照成功商业精神的要求 ,借助于牛顿科学方法,重构欧洲社会传统信仰、价值和制度的第一次全面尝试。 ”该事件为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2819 世纪 60 年代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29晚清时学部拟实行大学南北两大分区计划,遗憾的是并未实现。这一时期三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皆在北方。这主要是因为A高等
15、教育行政上的中央集权 B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C有限的办学经费收益最大化 D大学教育的改革相对滞后30回眸百年中国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 ,这场运动深刻的影响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 “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 “民主 ”“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D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31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
16、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时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32近日研究者陈景元重申了他坚持四十年的看法, “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芈月” ,这一观点引起各方热议。有学者指出“历史上早就有定论的事情,讨论没有任何意义” 。对此史学研究应遵循 A考古资料是唯一证据 B专家观点是主要依据C史学争鸣是必要途径 D小心求证是重要手段第卷(非选择题,共 49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35 题、36 题 15分,共 52 分。33 (25 分)阅
17、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宋朱熹于纯熙七年(1180)讲学白鹿洞书院时制定朱子白鹿洞教条 ,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原文节选如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亦各有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材料二 1895 年的北洋大学堂诞生与民族和国家危难之际,建立大学的目的是“兴学强国” ,大学制
18、度的设计是为满足国家需要,经过国家批准“移入”欧美办学模式,因此确定了中国大学 与国家关系的紧密性。北洋大学堂是一所官办国立大学,它的办学方针是“西学体用” ,完全是按照美国大学的 模式办学,设置的专业都是西方大学现代专业。北洋大学开始就按照应用性要求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北洋大学所设法律、冶金、土木、机械等学科都是当时的应用性前沿学科,1895 年办学,1899 年第一批本科生毕业赴美国大学读研究生,回国后成为众多现代科学领域的开拓者。(1)根据材料一指出白鹿洞书院办学的特点。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北洋大学堂在办学特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3 分)(2)根据材
19、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鹿洞书院 和北洋大学堂的共通之处。(6 分)(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育的发展变化?(6 分)- 4 -34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片包含有丰富的历史和现实信息。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从图片中任意提取两个信息进行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新中国以来的人口问题谈谈认识。请考生在 37、38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35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仁宗诏:“ (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 ”“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
20、,著为式。 ”(即“ 侍丁” 制度) ;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 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 ”(即“权留养亲 ”制度。 )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 ”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21、”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 60 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 、“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6 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9 分)36 (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子文曾被称为国民党中国的“资本主义灵魂”的代表。1928 年 6 月底,全国经济会议在上海召开。宋子文在发言中称, “战争时
22、期我们曾被迫使用极端手段来筹集经费” ,今天“如果不让人民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得到人民信任” , “为此,我们召集了可信赖的非政界人士,纳税人的代表在一块来批评我们,帮助我们和指导我们。 ”这次全国经济会议“将是中国走向民主制度的一步。 ”宋子文对会议提出了他作为财政部长所寻求实施的主要建议:限制军费开支,编制预算,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取消银两制,建立中央造币厂和废除厘金税。会议还通过了资本家提出的“保护商人财产”的议案,以及“计划限制工会和罢工”的议案。1928 年 7 月初,宋子文在南京召开旨在将某几种特殊的税收从各省收归南京的全国财政会议,其结果是实现中央控制税收遥遥
23、无期。此后,面对宋子文和支持宋的上海资本家的压力,1928 年 8 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与1929 年 1 月召开的军队编遣会议,均在“原则上”同意了宋子文的建议。至此,宋子文于 1928 年 5 月开始的试图统一全国预算和财政的努力归于失败。摘编自(美)帕克斯M ,J、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子文统一全国财政政策失败的原因。 (7分) - 5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子文为实现统一全国财政而做的努力。(8 分)高中 2017 届毕业班第六次周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分3448 分)1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A C B D B B C D C C A D A C B A B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D A C C D B A D C B D A C A D二、非选择题(52 分)33 (25 分)(1)特点:以传播理学为中心;重视知与行的关系;突出修身养性,淡化功利。(3 分,言之成理即可)变化:政府创办,满足国家需要;以“兴学强国” 为目的;按照欧美模式设置专业并开展留学教育;以应用性为主。 (4 分,言之成理即可)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文明的影响;中
25、国近代教育的落后;中国近代人才的严重缺乏;(6 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面临异族的威胁;突出求知和践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6 分,言之成理即可)(3)教育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理应高度重视;教育要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教育要将增长知识与提高素养相结合。34 (12 分)层次一:提取信息,并进行说明。(8 分)信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 20 年,中国人口增长迅速。说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对世界战争的忧虑,政府鼓励人口生育:中国传统“多子多福” 的生育文化的影响;随着人民劣舌的安定以及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当时的人口理论不成熟,受意识形态的干扰较
26、大。信息二: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生育率不断下降。说明: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断下降,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信息三: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口红利得到了最大释放,当前已进入历史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中国人口的增长基本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但以后低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减少,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日渐消失。(任意提取两个信息并进行说明,每个 4 分,共 8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层次二:针对新中国以来的人口问题谈认识。
27、(4 分)认识: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努力实现“老有善养”。35 (15 分)(1)举措: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 (2 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等;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模式) 。 (2 点即可,4 分)(2)评价:这是儒学(理学)忠孝伦理思想的产物(1 分)。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 (6 分
28、)但另一方面,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老年人得不到相应的物质保障,其好坏更多地与个体家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2 分)36 (15 分)(1)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以及国内战争的长期存在(3 分) ;控制预算和限制军费措施,遭到蒋介石及其他将领的反对(2 分) ;宋子文在国民党以及军队内,缺乏有政治影响的力量支撑(2 分) 。(2)从剥削与抢夺到统筹计划,体现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上海资本家的合作,缓和了资本家与南京政府的关系;鼓励资本家参与政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控制预算和限制军费等措施,符合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符合宋子文的个人政治需要,但其举措在当时难以实现。 (五取四,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