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册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单元核心概念: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连续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催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率领太平军,纵横十数年,横扫大清王朝半壁江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刺激下,洋务派以“自强”、 “求富”相号召,开展了历时 30 多年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现代化之路。单元主题解读(1)时间:19 世纪中叶(40 年代)到 19 世纪 60 年代(2)线索:进入近代以后,清王朝所面临的内外危机以及为了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自强之策(3)危
2、机原因:1、社会形态不同(进入工业社会的英国和仍处农业社会的中国)19 世纪初(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对比中国 英国经济自然经济,重农抑商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困难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政治 君主专制,官场腐败, 统治衰弱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资 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军事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装备先进,海上霸主文化 文化专制(文字狱、禁 锢民主思想) 启蒙思想兴盛,成为社 会变革发展的动力社会 阶级矛盾激化,危机四 伏 长期保持宽松稳定局面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进行海外贸易和全球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科技 主要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为主 自然科学
3、取得巨大进步, 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结论:中国传统王朝盛极而衰,英国资本主义蒸蒸日上2、中国本身王朝更替的循环怪圈(此时清王朝本身出现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危机表现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对外政策表现 贪污腐败 土地集中 武备废弛 闭关政策危机表现:内忧外患(1) 外部危机:两次鸦片战争(2) 内部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危机应对:(1) 农民阶级的救国探索:太平天国运动(2) 地主阶级的王朝自救:洋务运动应对影响:中国走上现代之路,是现代化开端:即中国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开始。单元知识联系:纵向:上接第三分册第六单元“明朝兴亡与清前期盛世” ,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艰难、曲折的
4、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外国的侵略) 。横向:同一时期的世界: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美国的崛起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而德俄日在各自的危机面前通过改革,亦走上资本主义之路。第 1 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考点:全部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B一、战争背景:1.康乾盛世后的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表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夜郎自大,闭关锁国) 。2.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具体对比见前面单元表格。二、原因1、主要: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
5、成为其在远东的主要侵略目标。西方扩张史:一工前殖民扩张20 世纪前商品扩张20 世纪左右资本扩张2、直接:为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英以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1)19 世纪 40 年代前正常中英贸易: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出口大于进口)(2)英国解决中英贸易策略:走私鸦片:目的:为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基地:印度人员:不法商人参与国家:除了英,还有美俄等危害:导致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身心健康。 (吸烟者精神萎靡,体质衰弱,社会风尚败坏;贵族官僚吸鸦片后,无心从政,政治腐败;士兵吸鸦片后,战斗
6、力大大削弱。)经济问题: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人民负担加重;财政枯竭、国库空虚;损害生产、工商业萧条衰落。鸦片战争1840 年-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洋务运动19C60 年代90德国统一 18641870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农奴改革 1861日本明治维新 1868(3)清朝应对:1838 年底,清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东禁烟。在邓廷桢和关天培等人配合下,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注:对于鸦片问题,清政府内部有弛禁和严禁两种派别,但其宗旨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只是策略不同。 )3、导火线:虎门销烟。
7、过程与意义:1839 年,林则徐将收缴的 110 万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销烟浮雕)(注:销毁是利用海水和石灰的化学反应来销毁鸦片的,不是烧毁。 )2012 上海高考: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 能避免的。 ”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参考答案:19 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需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
8、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产生了剧烈冲突。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可见,19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2008 年上海高考 36 题:1840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13 分)(1) “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 分)(2)简要叙述中国在 19 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 分)(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
9、观点?(2 分)(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
10、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材 P6 页:观点辨析: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评述上述观点。三、战争爆发1、1840 年 6 月,英军
11、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2、领导人:林则徐琦善3、牺牲:虎门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4、结果:1842 年 8 月,英舰驶入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四、条约内容及影响(一) 南京条约内容签订时间:签订时间: 1842年年 8月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赔款赔款 2100万银元万银元 割让香港岛割让香港岛 五口通商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协定关税 5% 附件内容:附件内容:A.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C.英人可在通商口岸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租地建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地点(1842) 注:2100 银元不是白银,
12、约等于白银 1600 万两具体条约内容影响: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赔款洋银 2100 万元;开创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的关税壁垒被摧毁,海关失去了对民族精神和国内市场的保护作用,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二)其它条约内容和影响:1、1843 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虎门条约 ,五口通商
13、章程为虎门条约一部分。 )取得特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等。2、1844,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租界的建立:1.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3 年 11 月 17 日上海正式开埠。2.1845 年 11 月的上海土地章程 ,宣告英租界的辟设;美法紧随其后,相继辟设租界,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3.1854 年 7 月,英、美、法三国领事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7 月 11 日,租界的“ 市政委员会”即工部局正式产生,租界成为“ 国中之国”。(三) 、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4、1)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3)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4)革命任务与历史分期的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
15、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5)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思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是进步还是倒退呢?若从一个国家主权来说,变成了半殖民地当然不是历史的进步,而应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然而,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从来不是直线式的,也正是从此开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近代化,面向世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
16、革命,代表了近代前期历史进步的趋势;而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壮大无产阶级力量并能发展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后,由学习西方而兴起的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则又荡涤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污泥浊水,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从衰败走向振兴。因此,自鸦片战争以来,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说,不能认为是倒退。“和议” (8 分)1842 年,给事中董宗远上奏皇帝反 对和议, 认为屈膝求和,将招致严重后果:“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指出:“民穷财尽,殆不可支,将何以裕国用厚民生乎?”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17、,请简要评述材料中董宗远的观点。 (8 分)赋分参考:观点(1 分) ,依据(3 分) ,评价(4 分) 。如:(观点) 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 分) 。 (依据)在董看来,自此“国威自此损矣” 、 “国脉自此伤矣” 、 “边境自此多事” 3 分) 。(评价)中国自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1 分) 。此后,中国所面临的外来侵略日益增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 分) 。董宗远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出发,他担心的不仅是对外国威的丧失,更在于对内难以控制人民。 (1 分)董宗远的看法,代表了封建统治者内部的士大夫阶级,在经历鸦片战争的刺激之后
18、,对社会危机的忧虑。 (1 分)我认为他的观点既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又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阶级局限性。这是我的评价然后接下来分 2 段铺成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局限性要指是和议即签订条约是最好的选择,董没有看出中英的差距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战争背景(修约交涉 B)1、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两次修约遭拒。(1)英国修约法律依据:1844 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的规定,给列强提供借口。而英国依据“最惠国待遇”规定中的“一体均沾”原则找到依据。(2)修约内容:1854 年英国提出“修约”(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法美也提出要求
19、。1856 年三国再次要求“修约”,又遭拒。(3)修约原因:19 世纪 40-50 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 4 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巨额利润。但五口通商后贸易总额并未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英国资产阶级把他们的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于是提出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所以修约的实质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交涉状况:四处碰壁2、直接原因:1856 年 10
20、 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 ,制造事端,发动战争。随后,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两次事件介绍见教材小字部分。(注:“马神甫事件”从中国来讲,情可理解,但是违反领事裁判权。 )问题:如何看鸦片走私、修约、两次事件?对于西方列强而言,鸦片走私、修约和后来的武力都是手段,目的均在于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从逻辑上看,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如出一辙。3、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B)1、 天津条约(1)过程:联军攻陷广州北上攻陷大沽侵入天津城郊咸丰帝派人与英法议和,俄美充当“调停人”,从中渔利,清政府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内
21、容:1858 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增开汉口、南京等 10 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 万两、法国 200 万两。条约解读:观察下图,思考问题一:通商口岸与鸦片战争比较为什么说是继续和扩大?(1)继续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满足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从战争的发动者看,第二次虽然多了一个法国,又有美、俄等“调停”,但实际上仍以英国为主。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这
22、种结果也表明是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2)扩大侵略力量扩大。第一次的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开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 5 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 11 处,增割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军舰在长江自由航行等权利。广州澳门(萄占)九龙司香港(英占)琼州淡水台湾厦门福州定海上海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烟台北京 营口黄 海东海黄河 运河长江汕头天津宁波数量多数量多范围广范围广地域深地域深新增加的通商口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岸有何特点:汉口汉口营口营口
23、烟台烟台镇江镇江南京南京九江九江琼州琼州淡水淡水台湾台湾广宁福厦上汕头汕头关于增开通商口岸问题要强调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除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多以外,其明显的危害还有哪些? 中国的东部沿海从南到北都被迫开辟了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向北方地区扩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迫开放 4 个口岸,侵略势力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地区;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中国的国门被进一步打开,在新开埠的城市中建立的租界,成为以后扩大侵略的基地。同时,侵略者取得了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的自由航行权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权利。这样,中国的通商、航运等主权进一步地丧失了。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问题需要强调公使是一国元
24、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驻节于该国首都,应是正常情况。但在当时条件下,西方列强要求公使进京,其目的在于更便于影响和控制清政府,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问题二:为何美俄没参加,而是调停?2、火烧圆明园:1860 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攻入北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 北京条约1860 年,清政府与英、法、俄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主要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 800 万两(总和 1600 万白银) 。4、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
25、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10 届静安高三历史期末检测阅读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 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你务必记住,女王陛下政府对 于中国绝对没有排他性的或自私的看法。他们愿意一切文明世界的国家都能和他们平等地分享凡是环境所能使他们在中华帝国为英国取得的利益,无论是商业的或是政
26、治的。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 们都可以提出建 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如这一点做不到,则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十、规定在行将缔结的条约措 词中,一切疑点都 应参照英文本解决,并且仅以英文本为准。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 1854 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英国外交大臣)致包令博士(英国驻华公使)函 思考:如何看待两次战争所签订的条约?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为其在远东的主要侵略目标。18
27、40 年 6 月,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1842 年 8 月,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英国不断进行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农副产品,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了亟变: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这是经济上的新陈代谢。与此同时,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继承并发扬了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学习西方,呼吁变革,这是文化上的新陈代谢。四国天津条约和三国北京条约 ,这七个条约构成了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这是一个屡战与屡和交错的过程
28、。屡战与屡和,既反映了西方人侵逼煎迫的强韧无情,也反映了中国君臣的仿徨与颟顸(注:什么事都做不好)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十口通商以及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随着西方势力深入内地和华洋杂处之局的形成,以及皈依上帝的教民的增多,出现了此起彼伏的教案纷争,并最终引发义和团运动。但是天津条约称“夷”为“洋” ,这一替代反映了中国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这是思想观念上的新陈代谢。材
29、料三:当英法等国提出系列修约要求后, “奉旨赴津查办夷务”的崇纶曾作指驳英使要求各款照会 ,用中国人的情理遏阻西方人的不合情理:“即如欲驻扎京师,随意往来内地各处,并驻扎天津贸 易等事三条,京 师为辇毂重地,天津与畿辅毗连,并内地各处,从无外国人混入其中,试问贵 国尺地寸土,能畀我中国乎?应勿庸议。又欲与中国地方官交往一节,原有议定体制,我国大吏,各有职任, 贵公使所到之 处, 岂能纷纭会晤。至通商税则,会同变通,鸦片土进口报税一事,查贵 国既系万年合约,似不应另有议异。港口间装运货物,往来无碍之句,碍难允行。进口出口 货物,在五港纳税之外,内地关津不得重行征税,查中国设立关口,各有征收,定例
30、已久,岂能率更旧章?”杨国强 论庚申之变 (史林2007 年第 3 期)(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4 分)(2)材料二所列的要求,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满足?简述你的理由。(6 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历史上英国发动的对华战争。 (20 分)(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得到了。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增加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31、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只从开辟中国市场的角度。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既从开辟市场的经济角度,又从两种政治制度、两种文明的角度。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能涉及英国伙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试图通过鸦片贸易和修约来达到目的,在以上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以军事方式,还以外交的方式和订约的文字解释方式(如材料二中的第十款)来达到目的。都能以辩证的眼光、从中英两国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能超越第四层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包括对“侵略
32、”的解释、包括对材料的真实程度提出质疑、对当今研究文章与原始纪录之间差异进行区分、对材料作者所处立场进行剖析等。并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行文严谨。第 3 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 背景:主观: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社会矛盾。客观:自然灾难。二、运动兴衰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西方基督教色彩) ,组织发动群众。A2、开始:1851 金田起义3、建制:永安封王:东南西北翼,东王辖其它四王。4、定都:攻克南京,改称天京5、全盛:为了打破清军的封锁。1) 、北伐:孤军深入,失败告终。北伐目标是进攻清朝都城北京。2) 、西征:巩固中游,取得胜利。西征目标是夺回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