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研究 - shutcm - 首 页.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4511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与发展研究 - shutcm - 首 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改革与发展研究 - shutcm - 首 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改革与发展研究 - shutcm - 首 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改革与发展研究 - shutcm - 首 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改革与发展研究 - shutcm - 首 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65 页改革与发展研究第 105 期 2012 年 03 月本期责任编辑:刘懿目 录专题中医药发展与教育1. 中国公布首次中医基本情况调查结果2. 以中医人才成才规律培育中医人才的实践探索3. 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4.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5. 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研究初探6.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模式要创新7. 消除中医翻译尴尬8. 论中医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及对策分析9. 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0. 全英班留学生中医教学的几点思考高教发展与建设1. 留学中国计划2.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科学发展3. 文化传承

2、创新的战略意义教育改革1. 医学教育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2. 教改医改互动 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教育衔接3. 林蕙青访谈:医学教育改革蓝图绘就扬帆启航高校管理1.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实施“教师专业标准”2. 我国大学校长开始公开选举:懂教育才是根本核心医院与临床教学1. 应对挑战 力促医学临床实践质量改善质量与评估2. 如何评价大学教师?3. 医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4. 高校教学督导联盟:内涵、动因及路径5. 英国督学的权威对我国督导与专业性及其制度的思考海外传真第 2 页 共 65 页1. 欧洲高等教育区发展下的伊拉斯谟世界计划2. 新西兰重点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实践及其启示

3、 3. 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兼 PRP 体系计划述评第 3 页 共 65 页专题中医药发展与教育中国公布首次中医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蓝戈关键词:中医基本情况调查;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服务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4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首次中医基本情况调查情况。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医药存在发展不均衡、基层薄弱、特色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今后,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异,发挥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了全面掌握中国中医药发展基本现状,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时两年,组织进行了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这也是中国首次进行这一调查。调查以 2009

4、 年数据为样本,涉及各类医疗机构 74 万个。在 14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在地区和省际间不均衡,表现在管理体系、资源配置、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城乡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有中医类别职业资质和经过系统中医药知识技能学习的人员不足,基层中医药人力资源和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中国有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 44 万个,占被调查医疗机构的六成左右;每万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有 3 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两成。调查还显示,当年中医门急诊服务总量为 6.7 亿

5、人次,占门急诊服务总量的两成左右。目前中国中医人力需求尚有很大缺口,未来五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意向需求有 50 多万。 于文明介绍说,针对这次调查中发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基层薄弱等问题,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正在以加大中 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重点,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和城乡基层倾斜;二是正在以城乡基层为重点,着力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正在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强中医医院的管理建设与改革。 ” 于文明还介绍说,今年中央财政投入 42 亿元人民币支持县中医院的重点专科以及县中医院条件改善,将覆盖 1800 多所县级中医院和 58 个地市级

6、民族医院等,帮助这些医院加强能力建设。 现在,有很多中医院盲目增加西医项目和西医设备,有人认为中医正面临着“西化”的问题。于文明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医院需要依靠引进西医设备和方法来维持经济效益,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中医院和服务机构要提供真正的中医(服务) ,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由于补偿机制不到位,趋利现象使一些医院引进了一些西医的诊疗手段或者检测方法。我想会随着医改的深入,随着财政补偿到位,随着各种中医人才服务价格的补偿机制的到位,这些现象能够及时扭转或者纠正。我想强调,中医药服务的特色优势目前正在得到加强。 ”于文明在接受本

7、台记者采访时表示,防止中医西化并非禁止中医引进现代技术。中医从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但必须在提高诊治手段和服务能力的前提下。他第 4 页 共 65 页透露说,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并推广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重点促进中医药科室规范化建设,以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董薇 摘自国际在线2011 年 09 月 14 日)以中医人才成才规律培育中医人才的实践探索张俊龙 田岳凤 王军关键词:中医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山西中医学院自 2009 年在各医学专业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目标

8、的确立以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为核心,既要发挥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优势,又要继承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注重临床和注重个性培养的优势。二者互为补充,扬长补短,实现科学与人文相融,传承与创新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格局。确立了“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2 模块化知识体系的构建2.1 构建原则本着知识结构完整的原则,按照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课程壁垒,以知识模块- 知识门类- 知识单元-知识点的结构重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保证“三基” 、减少重复、加强

9、渗透、避免遗漏、补充新知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化、整合,构建层次分明的模块化知识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布局,实现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2.2 层次结构模块化知识体系由知识模块、知识门类、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构成。2.2.1 知识模块依照课程的性质,将本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以中医学专业为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由中医基础模块、中医临床模块、西医基础模块、西医临床模块、人文社科模块、英语模块、体育模块、第二课堂共 10 个模块组成。2.2.2 知识门类依据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知识门类是课程的分化或重组。一个模块下包含有若干个知识门类。如中医基础模块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10、、中药学和方剂学 4 个知识门类;人文社科模块下包括思政教育、心理知识、医学哲学知识和中国文史知识 4 个知识门类(子模块) 。2.2.3 知识单元教材以单元成册,是传统教材篇章的重新梳理。如中医基础理论分为导读、中医学哲学基础、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理论、病因理论、病机理论和养生防治原则 8 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由目标要求、知识点、思考与测试组成。目标要求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提出的纲领性要求。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依此列出掌第 5 页 共 65 页握、熟悉、了解的内容。2.2.4 知识点知识点的确定是框架设计的关键环节,确定知识点的基本原则是紧紧围绕不同门类、不同单元的学术特征

11、,将核心知识环节确定为知识点。如中医学哲学基础中包含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3 个知识点。知识点中的必备知识要精炼,突出要点和特点。拓展内容要求体现 2 个层面:一是对经典内容的赏析,如中医基础门类以经典警句解读为主,方剂学门类以经典方论评析为主,中医临床门类以经典医案示范为主:二是对研究进展的体现,要优选近年具有代表性、公认性、权威性的研究成果。3 教学设计的优化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3.1 设计的环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把握以下 4 个环节。 从“为什么学”入手,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确定通

12、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 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 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学到了什么”的评价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正,以确获得成功的教学。3.2 优化的目标理论教学突出“必需性、整体性” 。强调核心知识和核心内容的主体功能,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要明确各知识模块、各知识门类间的内在联系,以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践教学突出“实用性、技能性”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强化实践环节,中医学专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临床,实行上午

13、分小组临床,下午分小组授课的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熟练掌握适应本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进入行业后,能很快地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工作之中,表现出对岗位良好的适应性。4 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正确导向性。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式考核机制,将平日考核、阶段考核和终极考核有机结合,体现考核评价体系的“全程性” 。4.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特尔斐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等科学方法,依据教育管理学及教育测量学建立立体、动态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2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实验前期:选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利用调查问卷对学生

14、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判定,第 6 页 共 65 页以保证研究的可比性。实验前期:根据不同知识模块、知识门类、知识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采用表现性测验法、档案袋评价法等教育评价法,结合我们重新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后期:对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执业医师通过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毕业生自我总体评价进行跟踪调查。(沈美萍 摘自中医教育2012 年第 1 期)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赵臻 邓文萍 常凯关键词: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国

15、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和有关社会团体十分注重标准战略研究问题,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标准化战略研究的推进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成为影响和制约标准化战略研究发展和推进的一个关键因素。营造良好环境标准化人才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从当前行业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国内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管理工作,建立国家级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实行标准化专家人才的动态管理。注重标准化人才的使用,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作用

16、,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制订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技术团队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标准化知识及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研修活动,巩固和壮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队伍规模、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特别要重视和尽快开展国际标准化技术专家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适应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立选拔制度现阶段,中医药标准化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不多,从事的专业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建立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鼓励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开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

17、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积极吸纳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有一定认识、中医药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好的人才进入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中来。通过举办国家级人选高级研修班和国内外交流培训,创新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组织建设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标准化人才培训中心,吸收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标准化队伍,培养后备力量,选拔培养能够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职务的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化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标准化工作涉及范围广、应第 7 页 共 65 页用领域多,复杂程度高。特别是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要求外语水平较好,中医药理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并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有一定认识和工作经历。因此

18、,需要通过标准化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标准化专业外语与口语的强化训练,并创造条件,选拔优秀人才赴国外标准化组织和机构深造,通过强化训练和出国深造的方式培养一批具有熟知国际标准化活动规则和活动能力的人才,并在工作实践中得到进步和提高。(马天梅 摘自 http:/ 谢宁 张洋 田旭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模式一、西方国家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启示二、分型培养,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多元化转变在恢复研究生教育的初期,我国医学门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对研究生实行课程与科研并重的培养方式,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这一时期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培养

19、研究人才和教师,以充实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和科研力量,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专业式培养模式更适合我国当时需要大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类人才为缓解当时医学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多数人成了教学和科研单位的骨干。但是,对于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由于缺乏临床能力方面的培养,研究生在进入医疗单位后,往往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面对这种状况,1998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结合医学门类特点,把研究生分为两类,一类以培养科研能力为主,适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验学科;另一类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适应于各临床医学学科,从而形成了临

20、床医学生培养模式,即实际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培养。这种培养模式造就的是能够从事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两栖人才,符合临床学科需要。学徒式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较深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医药教育的师承传授知识相类似,尤其国内研究生在论文工作阶段,仍以学徒式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为主。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国家陆续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开始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生、临床医学、农业推广硕士、财经政法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大力培育研究生创新基地,逐渐形成大学负责培养、企业协助的一种合作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高校选派主导师,聘请企业一名水平较高的高级

21、专业技术职务者担任副导师,双方密切配合,其目标在于培养一种高层次的应用型或开发型的研究人才,从而出现了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萌芽,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突破以往传统的、单一的、重基础和理论的研究生教育框架,向培养多样化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方向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多层次、多规格性,要求中医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培养模式也应灵活多样。近些年来,我们根据研究生的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对研究生分作 5 种类型来培养,即临床型、科研型、文献型、中西医结合型、复合型。第 8 页 共 65 页按照不同的培养类型,制订出相应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计划:1.临床型研究生侧重于临床实践。中医所

22、以经久不衰,在于有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作为基础,收集整理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学术思想,使老中医的诊疗技能及学术思想得以继承,以培养新一代名医,要求研究生在具有广博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点进行突破。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马列主义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和本学科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中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急症学、实验动物学、临床医学科研方法等必修课,另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诊断学规范、临床病理学、中药药理学、电子计算机等选修课,并安排近二年的时间进行各临床各科室的轮转及跟随导师参加临床实践。2.科研型研究生侧重于科学实验研究。这类人才是提高发展中医、中药的关键,他们的任务是

2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基本理论,探求发展中医药的方法,要求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公共必修课和本学科专业课外,还开设医学科研方法、医学统计学、中医基础理论等专业必修课,另开设电子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生化学进展、机能实验技术、免疫学、病理学进展等选修课程,并有一年半的实验操作训练时间。3.文献型研究生侧重于中医古籍整理、理论研究和经验继承,使中医理论完整化、系统化、规范化,为研究工作者提供资料,使研究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方面的纵横发展过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在课程设置上,除公共必修课和本学科专业课外,还开设中医文献学、中医古籍选注等专业必修课。另外开设中医通史、中国古代哲学、

24、医学科研方法等选修课程,并有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中医古籍整理或临床实践。4.中西医结合型研究生侧重于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西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诊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法,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具备中西医结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在课程体系上除公共必修课和本学科专业课以外,还开设供西医院校毕业生选择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主干课程,以及西医诊断学基础、生化学进展、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学、科研方法、实验动物学等选修课。此类人才主要担负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中西医理论触合的重任。5.复合型此类人才主要是指我们

25、拟开展进行的在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招收攻读中医硕士、博士学位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即我们常说的“非医攻博”。主要通过跨学科、跨行业的培养方式,引进人才,改善中医队伍的知识结构,真正使文、理、工、农、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更高的层面上,全方位、多类型、多层次培养中医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掌握中医学专业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基本诊疗技能;在科研能力方面,具有运用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等知识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中医、中药科学研究的能力。分型培养将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生专业课课程学习,如果不分学科专业性质和培养方向,没有重点的学习相同的必修课,势必浪费研究生的精力和时间,其结果会出现已

26、学的课程学得不深,而对本专业必需学习的专业课学得不透;如按不同类型分别进行课程学习,期减少了统一规定的必修第 9 页 共 65 页课学习时间,增加了选修课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分型培养还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长,选择最适合的培养模式,精心培养,这有利于发挥研究生的学术专长、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三、创断是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体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继续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趋势,目的在于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规律,更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优化研究生教育模式,

27、这是努力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整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医的师承教育现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教学与临床实践等环节,强调传统理论的再现与验证,导致教学过程机械枯燥;强调以记忆为主的知识积累与主观个人感悟,导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联系的重古训、重权威、重师门等传统教育思想的痕迹比比皆是,这些“痕迹”虽然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中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但同样也是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束缚与制约。面对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的新要求,高等中医教育要牢固确立创新教育理念,为

28、推进创新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通过教学方法创新、临床教学实践的机制创新以及积极开展实验体系创新,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任何新的一种教育模式都是在吸收或者包容原有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探索、创新和发展。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应选择多样化的发展目标。中医研究生教育虽然要立足于中医药文化的根本,同时也需坚持中医教育的多样化原则;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是中医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之路,我们要把中医研究生培养成为 2l 世纪具

29、有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级医学人才,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我国的中医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中医现代化做出贡献。(刘懿 摘自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学院人才培养及教育)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研究初探潘淼 金军 储利荣 应森林关键词:亚洲;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1 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的背景及现状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由于亚洲区域国家的文化互相影响,生活习惯相互交融,对传统医药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且华人比较集中。在众多的亚洲国家都设有传统医药的教学机构,如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日本汉方医学教育历史较长,汉方医疗机构较多。近年,汉方医学在日本的

30、地位逐渐升高。目前日本以各种形式开设汉方医学课程的大学有 59 所,在 80 所医学院校中占相当的比重,加速了汉方医学的普及。韩医作为传统医学在韩国受到普遍信任和重视,一些规模较大的韩医院承担着学生教学、临床实践、科研等工作。韩医师可以第 10 页 共 65 页从事包括针灸、中药处方等在内的全部中医药实践活动。韩国是世界上除中国以外将传统医学纳入正规教育体系的唯一国家,目前经韩国教育部批准注册的正规全日制大学已经超过 11 所。东盟是海外华人的集中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具有亲缘的地理、民族和文化关系,使中医药在东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中医师培训以往以祖传师授为主,

31、近半个世纪开展了中医药针灸的学校教育。越南、泰国等国鼓励中医药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亚洲区域将是中医药传播、推广以及发展的中心。在中医药教育师资方面,日本文部省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由国家为考试合格者颁发教师执照,允许从事针灸教学工作;韩国对师资聘任要求较高,以少而精,一专多能,一兼多职为前提。师资均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既精简了管理队伍,更精干了师资队伍;马来西亚鼓励中医学院从国外、尤其是中国聘请有经验的中医学者教导中医中药。近年来,中马两国中医从业人员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加,也直接提高了师资质量与力量;新加坡中医学院定期邀请中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并定期派讲导师前往中国院校学

32、习,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分析可见,日韩对中医药教育师资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且比较完善。新加坡等国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加速了中医药教育在各方面的发展,师资多为引进人才,且质量较高。相比之下,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在中医药教育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师资建设上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教育师资建设。2 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的必要性及意义各类中医药专业人才教育是中医药国际教育的重要工作。根据各国国情,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中医药人才终身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中医药教育已传入世界各地,在很多国家该项工作还属起步或是初级阶段,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很不一致,就亚洲区域而言,就有学位

33、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虽然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相对世界其他地区发展较为完善,但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教育仍存在着教育规模偏小、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差别较大、教学内容不统一、办学正规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教育师资水平差异悬殊,人才培养标准不一。严格的师资选择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可靠性,相当一部分国家中医药教育的无政府或无序状态,教学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科学评价体系,一些不具备资格的人鱼目混珠均给中医药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的必要性。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规范加强教育师资培养,对亚洲区域中医药院校教育开展有序竞争,优胜劣汰,指导中医药院校发展方向,加快中医药教育的本土化进程,促进学术发展和中医药传播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师资培养,有效地促进中医药在亚洲区域的广泛传播,培养一大批对中医药有亲和感的各界人士,充分体现中医学与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一)为亚洲区域国家培养本土化的高层次中医药教育人才,从而使中医药教育专业队伍呈现“人才国际化”的新局面,增加国际化中医药教育高级人才数量,促进国际中医药教育师资人才水平的普遍提高。(二)亚洲区域部分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吸引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能力和开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