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二 O 一一年十月2目 录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状况 .5一、 主要成就 .5二、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9第二章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 基本原则 .11三、 发展目标 .12第三章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12一、 坚持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12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14三、 构建性别公平制度,有效治理性别比失衡 .15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 .17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利益导向,引导群众树立新型婚育观念 .19六、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
2、管理, 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同等待遇 .20七、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23八、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26九、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27第四章 “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28一、切实加强领导,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28二、 加大投入,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 .29三、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口计生工作三支队伍整体素质 .29附件:莆田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表-313前 言“十二五” 时 期是继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宜居港城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 ”时期人口发展将面 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人口工作的任务更加艰
3、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继续稳定低 生 育 水 平 、统 筹 解 决 人 口 问 题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按照莆田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市人口计生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莆田市“十二五” 人口和 计划生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贯彻落实了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并衔接了全省“十二五” 人口发展专项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政府引导、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依
4、据。本规划基期为 2010 年,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4第一章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状况一、主要成就“十一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运用经济、社会、法律、行政和宣传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把开展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低生育水平稳定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末
5、全市总人口为 277.85 万人,2009 年出生率为 12.8;死亡率为 6.1,自然增长率 6.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 88.4%。计生报表统计全市 2010 年末总人口 322.58 万人, “十一五” 共增加人口约16.93 万人,平均年增长 3.39 万人,平均出生率为 12.70 ,死亡率为 6.20,自然增长率为 6.50。2010 年末人口密度为689 人/平方公里,居全省第 3 位。莆田市 “十一五”人口基本变动情况年份 单位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末总人口 万人 282 283 284 286 277.85出生率 12.80 12.60 12.6
6、0 12.80 未公布死亡率 6.00 6.20 6.40 6.10 未公布自然增长率 6.80 6.40 6.20 6.70 未公布(二)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城镇化水平加快。 2010年全市共有 1 县 4 区 2 管委会, 54个乡(镇、街道),建制镇数 47 个,占 87.0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7.2%,居全省第 2 位。出生人口性别比稳中下降。 “十一五” 期 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其中 2006 年到 2010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分别为5116.78、114.76、112.99、111.08、106.86,“十一五” 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2.72,呈现平稳下
7、降趋势。(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坚决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积极保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认真制定与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制度,2007 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莆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考核奖惩暂行规定(莆委2007 31 号),创新了人口计生工作奖惩机制,完善了目标责任制;2008 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的通知(莆政综200838 号),针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问题,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职责,对征收幅度自由裁量权作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8、,并每年提取县区征收的社会抚养费 5%全市统筹使用;2008、2009 年出台了莆田市人口计生委关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制度、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责任追究制度等 8 项制度,对人口计生“一法六规”所规定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细化、量化和分解,制定了 19 项行政处罚、1 项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裁量意见和实施意见,设计了行政权力执法依据和权力运行流程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批流程图,编印了莆田市人口计生委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手册、 莆田市人口计生委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资料汇编等,并在莆田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完善和创新人口计生工作制度,规范和推进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2利益导向
9、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落实关于全市“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少生奖6励、困难救助、服务免费、政策优生、贫困扶持、养老保障”六位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每年各级共投入 2000-2500 万元左右(其中三项制度性受益人数 4150 人,一次性奖励、补助、慰问等受益人数 14 万人),较好地落实“五项奖励制度” 和“六项工程”。全市各级政府都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省要求的法定奖励制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贡献奖励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以农村“二女户” 为主体的“安居、成才、致富、亲情、保障、幸福”等六项工程,市财政每年安排 100 万元
10、专项经费,作为全市农村计生“二女户” 发展生产的小额贴息贷款资金的致富工程;每年帮扶 400 户以上、每户补助金额 1 万元以上,帮助住房困难的农村二女户改善住房条件的安居工程;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双农民” 独女户和生育两个女孩并已绝育家庭的女儿在本市中考时,在语数英三科总分上分别加 6 分、3 分参加中招录取;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女儿和父母免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缴纳经费由各县区财政统一支付的保障工程;落实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二女户” 的 亲情工程;每年从征收社会抚养费中划出 5%的比例,帮助二女户困难母亲发展生产,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直至脱贫致富的幸福工程。3计生信息化建设步
11、伐进一步加快。 “十一五” 期间,我市计生信息化建设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投入资金 200 多万元,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县级都按省里的要求配备了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每个乡(镇、街道)都分别配备 WIS 专用计算机和流动人口专用计算机;市、县都建立了计划生育公众信息网、建成了办公局域网、接入政务信息网,全市还建立了 VPN 计生专网,实现7了市、县、乡三级数据专线传输,部分镇街的计生专网延伸到村(居)一级;全市所有的县、乡都已正常使用福建省育龄妇女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WIS 系统)和福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系统,全国 PADIS 流动人口子系
12、统、奖励信息等也在全市所有县区推广应用, 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市 4 个县区服务站和 10 个乡镇服务所推广应用;目前,我市已建成市、县全员人口信息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信息库实现省级集中;市级已基本完成计算机培训基地的建设,为下一步开展信息化培训和轮训,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队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4流动人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局,坚持“服务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 务”的原则,广泛开展“ 关 怀关 爱” 活动,共慰 问流动人口 13350 户
13、,发放慰问金 115万元。不断加强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出台莆田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加强区域协作和联系, “十一五” 期 间共 签订区域 协议书 403 份。投入 经费 123 万元,用于市、县、乡,141 个社区流动人口专用微机更新和配备,做好 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运行和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全市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入库率达 90%。全市各县区、乡镇运用 PADIS 系统提交、查询、协查、反馈等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全市建立流动人口“ 一站式” 服务点 31 个,总结推广镇海街道的“楼 长责 任制 ”,进一步完善流 动人口服 务管理体系,扎实推动流动人口计
14、划生育“一 盘棋” 工作格局的形式。5计生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加8强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全面发展。5 个县区级服务站全部晋升一级站,一级站率达 100%,提高 40 个百分点;乡镇服务所合格率从 67%提高到合格率 100%、提高 33 个百分点、二级所以上比率达 38%、提高 38 个百分点;技术服务人员中卫技人员所占的比例达到 91%、提高 15 个百分点,医学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从 3%提高到 33%,提高 30 个百分点。目前,全市 5 个县级服务站和 47 个乡镇服务所的业务用房面积、科室配置普遍达到要求,并基本装备了与技术服务相
15、适应的医疗设备、检查设备和急救设施等;村(居)计生服务室也达到“五有 ”的要求, 为育龄群众营造了温馨、舒适、科学、安全的服务环境。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十一五” 为我市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 “十二五 ”全市生育旺盛期 妇女人数仍居高位, 2011 年全市生育旺盛期妇女(20-29 岁)人数为 32.33 万人。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量进入婚育期,按照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城市双方独生子女和农村一方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如果全部独生子女都按此婚育,则总和生育率将迅速上升。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庞大的生育人数和强烈的生育意愿对稳定低生育
16、水平十分不利。此外,由于行政管理手段弱化,社会保障制约不健全和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有相当的难度,一男育妇超生二孩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势头,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危险。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净迁入人数逐年增加, “十一五” 我市净迁入人口为2.8 万人,比“ 十五”增加 2.36 万人。迁入人口和流 动人口的增加,对我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9(二)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由于近十年我市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加之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老年人口系数(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已由 2000
17、 年的 7.23%提高到 2010 年的 8.74%,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型。 “十二五” 末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9 万人,比期初增加 5 万人。二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居高不下。20062010 年全市出生婴儿总性别比为 112.72,出生婴儿中男孩比重偏大,特别是二孩性别比偏离更加严重,性别比失调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抑制。除群众的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外,其直接原因是对非法 B 超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的设备、场所隐蔽,流动性大,查处“两非” 案件 难。(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流动人口的规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10 年全市
18、流入人口 17.87 万人,流出人口 41.45万人。人口的大量流动,给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由于一些地方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流动人口人员和管理经费不落实,信息采集难,属地管理责任机制不健全,流出人口“双查 ”失管、漏管甚至超生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市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占政策外生育总量的 65%左右, 严重影响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二章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0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
19、口问题的道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社会抚养比最低、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完善人口政策体系和调控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推动社会性别平等,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实施“ 积极、健康、保障、和 谐” 人口老龄化战略。坚持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更好更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处理好人口与发展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注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在解决人口问题的过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家庭福利。坚持依法管理。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按照法定政策和法定程序办事,加强行政执法检查,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发展政策,统筹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