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建设与 .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6159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建设与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建设与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建设与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建设与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2011—2015)建设与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 ”( 20112015)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 年 1 月 19 日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二 0 一 0 年十二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1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目 录一、制定“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现实依据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环境 5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9(二)总体目标 9(三)主要指标 9(四)发展战略 11三、主要任务 12(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2(二)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13(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5(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7(五)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20四、保障措施 22(一)创新办学

2、体制机制 22 2 (二)构建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23(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3(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24(五)完善公共服务和后勤保障体系 26(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7(七)持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8(八)实施规划管理 30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1 “十二五” (20112015)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 年 1 月 19 日五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十二五”期间,是学院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发展期。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地方区域

3、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 期间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制定“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现实依据(一)发展基础学院 2002 年由江阴职工大学改制升格以来,在江阴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外延拓展和内涵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表现为整体上“ 由小到大 ”的跨越式 发展,尤其是在 “十一五” 期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在评估指标体系 15 项二级指标中,有 13

4、项达到了 A 级标准,现场评估专家对 学院特色创新项目定向招生,双向培养,二元一体,三维互动从 “四双制”到“班组长” 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尤为肯定,该项目在 2007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学院经过“十一五” 的上规模、大跨越、强 内涵的发展,综合实力有很大增强,办学声誉明显提高,社会影响逐渐扩大,为学院“ 十二五”时期实现“ 由大到强” 的第二次跨越 2 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领导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十一五”期间,学院 领导班子已基本调整到位,学院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准确把握方向, 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依法治校,

5、科学决策,整合 资源, 谋求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坚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层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江阴,根植企 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渐渐深化。在三大定位前提下,学院逐步构建了“二 维互动,双 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运用此种模式育人的过程中,又探索总结出了“工学交替、 顶岗实 践”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素质教育 ”的德育理念,基本形成了江阴 职业 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从“四双制 ”到“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2、办学规模跨越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学院改制前,占地规模仅 140 余亩,全日制高职生不足 2000 人,目前

6、,学院占地面积近 500 亩,建筑面积达 19 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 8000 人。 “十一五”期间,学院招生录取一直 稳定在专一批次,录取分数线高出省定专一批次分数线,新生报到率逐年上升,2010 年达 93%。目前,校园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固定资产总值 3 亿多元,校内实验、 实训 室 100 只,总面积超 2 万平方米;建成了省级服装实训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000多万元,是 2002 年改制前的 6 倍;馆藏图书 40 多万册;按 2006 年评 3 估标准,基本上达到了优秀等级。学院经过近年来的扩建改造,校园信息化实现了无线覆盖,体育场

7、地塑胶化,校园道路黑色化,行道树浓荫密布,河道水系治理初见成效,整体环境十分宜人,令来访者啧啧称道。3、师资结构渐趋合理,科研水平提高较快。学院现有教职工 466 人,在编在岗专任教师 336 人,其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数 102 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 124 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70%。“十一五” 期间,学院 实现 了正高 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双突破,现有正高职称教师 4 人,博士生 3 人。有无锡市以上学科带头人 2 名, “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1 人,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 名、 “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 师培养对象”12 名。学院科研成

8、果在“ 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总量 递增,共获授权专利 21 项,其中 发明专利 5 项;获省级科研项目 8 个,省级教改项目 8项,市级科研 项目 13 个;公开发表论文 1000 篇以上,其中核心论文250 篇以上,在 SCI、EI、ISTP 发表、检索 10 篇以上;科研成果获市级奖励 200 项以上,省级以上 10 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奖 2 项;建立省级实训基地 1 个,省工程研发中心 1 个,无锡厂会合作项目 3 个;主编教材 12 本,其中规划教材 1 本。4、专业建设速度加快,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根据江阴经济社会事业强大的发展势头形成的对高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

9、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急需的、具有“ 现代班组长型”以上潜质的高素 质高技能人才,形 4 成了对接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结构。学院现有专业 32 个,近 5 年调整专业 8 个,新增省级实训基地 1 个,省级特色专业 4 个,无锡市示范专业 3 个,省级精品课程 3 门,无锡市优秀课程 8 门。校企紧密型合作企业增加到 80 余家。 “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育人模式、 “工学交替、顶岗实践” 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法推行、 “成功素质教育” 的德育理念等改革成效明显。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加强,学院“ 现代班组长型”高技能人才

10、品牌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绩;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技能水平 给予了高度评价。近五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92.5%以上,平均就业率达 95%以上,企业来学院预定人才的岗位总数达到毕业生总数的 1.5 倍,毕业生首次江阴地方就业率接近 80%,毕业生社会满意度 90%以上,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多次受到省厅、无锡市政府表彰。5、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辐射功能明显增强。2008 年,学院被江苏省授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拓展了学院服务社会的范围。 “十一五”期间,利用学院高教 优势,适应江阴地方发展需求,成人教育项目快速增

11、加,为企业和社会培训各类人员年均达 40 万人学时,现有成人学历教育项目 7 个(其中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在册成人学历生规模超过 7000 人。成人教育形式实现了多元化、基层化,项目教育送到乡镇、送到企 业,在江阴建立了成人教育网的覆盖,深受基层、企业的好评,电大评估获得优秀,成 5 人教育经验受邀在全省成人教育大会作了专题介绍,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十一五”期间也是我院科技服 务企业水平的提升期和服 务范围扩张期,学院教师利用专业之长在企业兼职的人数有所增加,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项目培训、参与课题攻关、工业设计等技术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得到无锡市鉴定的学院科协与

12、企业合作的项目达到 3 个,企业资助在校共建实验室 2 个,校企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达到 10个,横向到帐资金超过 40 万元,积极探索政校合作,江阴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楼落户校园地界,全面合作正在推进,学院科 协荣获江阴市“五星级”学会。“十一五”是学院改制后 规范建设、内涵建 设丰富、发展速度较快的五年,也是经历曲折、阻滞发展的五年。 总 体上,学院事业发展、建设成效还是明显的,2006 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被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二)发展环境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

13、 年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到 2020 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 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 6 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现在起到 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劳动力需求结构剧烈变化和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时期。到 2015 年国家要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 万人;到 2020 年,高技能人才

14、总量要达到 3900 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 1000 万人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将继续推进“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国家层面将新增加 100 所国家级骨干高 职院校,江 苏省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成数 领先的前提下,还 将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程。良好的政策机遇必将促使我国、我省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为我院实施“由大到强”的发展计划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良机。2、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院区位优势更加彰显。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地方性高校, “地方大学地方办, 办好大学为地方”的特

15、征异常鲜明。江阴地 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重要区域,在全国县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实现了“八连冠” ,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 30 周年全国 18 个典型地区之一,被中央调研组誉为“科学 发展的先行者 ”。“十一五”期间,江阴市委市政府按照江苏省委建设一个不含水份的人民群众认可的老百姓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的要求,进 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今后五年是江阴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时期。江阴市政府提出,在 7 事业形态上,建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首要任务;发展动力上,科技人才成为首要支撑。在未来五年,江阴市提出五大发展策略,首要的便是“人才引领 ,创新驱动策略”,要求形成以各类人才为支撑

16、的新型城市发展形态,人才总量要超过 32 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7%以上。 为此,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将新增各类人才 8 万人以上。将实施“万名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培训高技能人才 1.5 万名,高技能人才的 总量要达到 4 万人。作为江阴市唯一一所高校,我院本身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为江阴市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江阴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也为我院专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江阴市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城乡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的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学院实施成人教育的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开阔。3、外部环境竞争加剧,内部机制有待完善。学院来自外部的挑战主要源于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目前,全国高职教育发展已呈群芳竞秀之势,省内各高职院校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全国高职院校已有 1200 多所,其中省内 70 余所,已有 11 所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14 所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高职教育正面临逐步分化,院校间的差距逐步拉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渐趋激烈;伴随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