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 人 不 倦 制作 浙江浦江二中 黄 旭 宝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 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读解】钱穆论 语新解本章孔子 责习不责性,以勉人 为学。 子路为亲负米【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照孔子的说法,人的本性 都相近,都差不多,而后天的习俗、教养、训练、环 境等社会因素的习染所给予所造就的差别,却是很大 的。 孔子的人性理论具有重大的认识论和教育论的意 义。 首先,认定人的本性相近,即说明所有的人作为“ 类”都是同一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典时代是关于人 的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因为自夏朝以来,千年奴隶 制度中,是把奴隶排除在人之外的,不把奴隶当人看 待。现在,说人性相近,那要按照人来对待奴隶,即 按照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基本要求对待民众。孔子提 出的教育对象实行“有教无类”,正是他的“性相近”理论 必然的逻辑结论。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 基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 该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 孔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