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方法及技巧例谈 一、什么是“断句”? 先从“句读”谈起。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又称句逗、句投(du)、句度(du)、句断。关于什么是“句读”,前人的说法不一。其中,元代黄公绍的观点最令人信服。他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的示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显然是将“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的“诵读上的停顿”混同于“句意停顿”了。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语绝处”不加以停顿,那么就会使句意发生扭曲和变化。请看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两处断句:“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必修三);“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