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976713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泰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 )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2.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

2、(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3.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誊录 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A.参考人员多元 B.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4.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

3、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批评的是( )A.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 D.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5.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诗画同源 B.典范指引 C.类型多样 D.崇尚自然26.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

4、;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7.1864 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等书籍。曾国藩此举( )A.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 B.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C.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 D.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8.右图为发表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

5、此漫画反映民众( )A.触发武昌起义 B.反对君主专制C.欢庆民国成立 D.声讨帝制复辟9.据统计,18401894 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 88 个,资本总额近 2800 万元;而在 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 136 家,资本总额 10315.3 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 年资本已达 1159.4 万元,1913 年更增至 2063 万元。这表明( )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 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10.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 1937 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

6、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1.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3反映( )A.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 B.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C.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 D.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12.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

7、,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 )A.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13.导致右图 1992 年至 2000 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14.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

8、.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15.右图是某一历史现象路线示意图,它最有可能是( )4A.美洲白银流向 B.欧洲资本输出C.东方香料出口 D.世界奴隶贸易16.“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 )A.人性解放 B.道德提升 C.信仰重建 D.理性启蒙17.“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这一理论(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

9、觉醒 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18.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这表明( )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A.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B .德 国 在 1932 年 以 后 就 业 率 持 续 上 升C.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19.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欧关系趋向紧张 B. 美苏冷战

10、促进欧洲一体化C.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20.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5C.约翰克利斯朵夫 D.格尔尼卡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其中第 21 小题 14 分,第 22 小题 12 分,第 23 小题14 分,第 24 A 小题 10 分,第 24 B 小题 10 分。21

11、.(14 分)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 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材料二 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

12、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 1750 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 19 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6 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

13、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4 分)622.(12 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面临着国家与自我、群体与个人的认识与选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近百年来大

14、家所讨论的皆是大我的问题,无论是国家民族危机,还是中西文化之差异,皆是以群体为单位,很少以个人为单位。中国人多数在探索与集体存亡有关的问题(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亦即先就大我来探究,小我因而没有真正深入去发挥。余英时自我的失落与重建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点。(3 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八十年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重建”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 字左右)23.(14 分)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

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7材料二 1832 年 6 月 7 日,经过 18 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

16、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 “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7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5 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2 分)24 (10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的市

17、易法,其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产生严重差异,成为改革争论的焦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而本务率皆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小则笞责,大则编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市易法的确剥夺了大商人的“较固取利”,即垄断性的商业经营,却建立了官府的垄断经营。在中国封建时代前期,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尚有打击奴隶主工商业的积极意义。而在封建时代后期的市易法,就只能阻碍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不折不扣的倒行逆施。每年二分市易息钱,特别是辗转加罚的罚息,使大撼商人都因而负债和破产。由于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商人债台高筑,

18、唯一的出路只能提高城市物价。在楚州,市易务官员甚至利用饥荒,贱籴贵粜,“贩者为不行,人以乏食”。物价上涨,自然影响了都市坊郭户的生活。 8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市易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其主观目的。(5 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市易法实施后产生的消极效果,并归纳作者认为造成这些消极效果的原因。(5 分)25 (10 分)【加试题】今年是马克思诞生 200 周年,马克思主义创立 170 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

19、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在唯物主义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不仅造就了包括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吉登斯在内的一批国际知名学者,而且促成如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学术流派的产生,为社会科学开拓了新领域。同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论述,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研究和思考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在马克思逝世 100 多年后,他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没有过时,

20、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观点。试结合 20 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 (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的地位。如何理解“马克思逝世 100 多年后,9他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6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A D B D B A D题号 11 12

2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D A D D B B B D二、非选择题:21.(1)原因:来华商人的积极贩运;填补了中西方贸易的空白;适用普通民众,市场需求旺盛;棉纺织技术世界领先;(4 分)影响: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和纳税;丰富欧洲民众服饰与衣料。(3 分)(2)原因:思想守旧,缺乏技术创新;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2 分)转换:中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西方从全球手工棉纺织品的消费者转变成机械化生产者。(2 分)(3)认识:开放交流;服务民生;积极进取;技术创新。(3 分,任答三点即可)22. (1)特点: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

22、文化之间冲突交汇(相斥相纳);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通过认识西方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或认识自身)。(3 分) (2)评分建议论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方影响下,寻求变革,救亡图存,但对个人关注不够。2分单纯讲“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只能得 1 分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论据民主共和思想兴起,自由平等博爱属于“探究大我,寻求变革,救亡图存”5分超过时间范围内的史实酌情扣 1 分。使用 2 个不同层面 3 个以上论据论证的,得 5 分;10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高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层面。“近代中国人多数在探索救亡图存

23、(群体、大我)有关的问题,但对个人与自我认识不足”的层面只使用第 1 个层面 3 个以上论据论证的,最多得 3分。普通论证,并结合 2 个史实论证的1分论证结合 3 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2分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 0 分。23. 参考答案:(1)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4 分)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3 分)(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2 分,任答两点即可)成效: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3 分)(3)启示:注重制度

24、创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2分,任答 2 点即可)24 (1)内容: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2 分) 目的:抑制豪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节约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3 分) (2)消极:阻碍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市民生活。(2 分) 原因:与商人争利;不符合时代要求;执行过程中官员腐败。(3 分)25 (1)观点:强调自然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2 分) 说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印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 分) (2)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2 分) 影响:造就了一批知名学者,为社会科学开拓新领域:(1 分)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1 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研究和思考经济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 分)是指引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