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77192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 年)一 概 述(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自然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位 于 *省 *盆 地 中 部 东 侧 的 *东 岸 ,即 东 经 1121215112386,北 纬 374537286之 间 。北 与 *市 清 徐 接 壤 ,东 邻*、*、南 连 武 乡 ,西 接 *与 *以 河 为 界 ,属 *市 管 辖 。南 北 长65km,东 西 宽 约 25km,平 面 轮 廓 东 南 一 西 北 呈 哑 铃 形 。全 县 总 土 地面 积 852.98km2,总 人 口 26.58 万 人 ,辖 8 个 乡 镇 ,三个管委会,160个行

2、政村,266 个自然村。、地形地貌境内地形总趋势为东南高而西北低,由山区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川,为一级阶梯状地形。东南部为土石山区,为太行山余脉,海拔高程 950m-2029.5m,最高的四县垴海拔高程 2029.5m。由于断裂构造作用和剥蚀侵蚀作用的结果,沟谷发育,地形切割剧烈,切割深度达 50-100m 以上,冲沟顶几乎达山顶,且密度较大,呈放射- 2 -状分布,冲沟形态多“V”字型,河谷形态为“U”字型。1km 以上沟壑密度,为每平方 km1.3km,100m 以上的沟壑密度为每平方km3.6km。此外,由于砂 页岩坚硬程度不同,经流水作用,页岩侵蚀较快,砂岩慢,形成阶梯状山坡。从地面坡度组

3、成来看,陡坡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43%以上。由土石山区逐渐向西北过渡到由古洪积扇组成的黄土丘陵区,其海拔在 800-1000m 之间,地势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地形切割破碎,割切深度最大达 50 多 m,1km 以上沟壑密度为每平方km1km,100m 以上沟壑密度为每平方 km2.2km。阶地面向平原方向倾斜,地形坡度 7-15 度,分布宽度 6-6.5km,35 度以上的陡坡占 12%,平坡、缓坡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60%左右。继续向西北方向过渡即是冲积平原区,海拔高程为 750m-800m,为*、*和 *冲积而成,坡度平缓,一马平川。总坡度为1/500-1/1000。三大地貌类型区差异明显。全

4、县相对高差 1248.5m。*由东南向西北纵贯全县。根据地貌成因由南到北可分为山区侵蚀构造和平川堆积构造两大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据勘测,*境内最早的地层是距今约 225180 万年间形成的中生代三迭纪地层。基岩地层分布于县境的南部山区,以中生代的三迭纪为主,其岩性为砂岩和薄层页岩、泥岩,尤以底部的泥质岩比较发育,砂岩呈裂隙发育。侏罗纪的地层仅有零星出露。松散沉- 3 -积物分布于丘陵区及盆地,属洪积、坡积、冲积湖积相,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盆地内多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的连续沉积物。境内基岩地层分布于县境南部山区,以中生界三迭系为主,其岩性为砂岩和薄层的页岩、泥岩。尤以底部泥质岩较发育。砂岩裂隙发

5、育,侏罗系地层仅零星出露,松散沉积物分布于丘陵区及盆地中,属洪积 坡积、冲积湖积相地层,岩性和厚度变化大。盆地内多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连续沉积物。本区平川、丘陵区属新生代*断陷盆地东部的一部分。在下更新世晚期或中更新世早期,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边山断层,使山区和部分丘陵区上升,盆地相对下降,为盆地接受来自山区的大量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控制平川和丘陵区主要含水构造有:*洪积扇和古河道、伏西河洪积扇和古河道、*古河道。由于受地形地貌控制储水构造的规模,富水条件,补给条件,*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好。盆地内含水层特点是单层薄、颗粒细、层次多,没有统一的隔水层,比较富水的是*古河道

6、,单层较厚、颗粒较粗。黄土丘陵与基岩山区的断裂接触面较陡,接触面清晰构成了断陷盆地的边界。黄土丘陵与山前倾斜平原的接触亦为断裂接触,不过断裂面隐伏于地下,两侧三迭纪地层的埋深极不一致即可作为一个佐证。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表明,在县城东北部王村、永兴庄和西部的西关及常家堡地段,存有局部基岩隆起带。构成整体走向为北东西南马鞍型,其洼部在*酒厂附近。基底埋深最浅处仅- 4 -142m,其岩性为中生代三迭纪的砂岩,夹少量的页岩,常家堡的局部隆起带为火山岩系。地下水温在 28以上,说明水循环较深。基岩承压水含水层的水头高于上覆松散含水层。根据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境内地下水储水构造可分为碎屑岩含

7、水岩组和松散岩含水岩组两类。、土壤、植被、土壤全县总土地面积为 128 万亩。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县内大的土壤类型有褐土和草甸土两类,根据其断面的垂直分布又分为淋溶褐土、草灌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六个亚类。就农业土壤而言,主要有沙土、沙壤土、壤土、重壤土和盐碱土五个类型。另外,胶泥土也有零星分布,但面积不大。、植 被全县天然林面积 13 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分布在土石山区,主要集中在梁坪寨、祝家庄、瓦房间一带的阴坡、半阴坡上。树种以油松、辽东松、白桦、红桦组成,多是小片状分布,天然灌木林以*镇为主,包括*、*镇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前庄

8、、后庄、下南沿、梁坪寨、凹一带,树种主要是醋柳。人工林 10.92 万亩,主要由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以及果园组成。用材林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大面积是在麓台山、顶山庙、下凹、上庄等地,树种以油松、落叶松为主。在平原区沿*两岸营- 5 -造护岸林带,以杨树、柳树为主,部分地段分布有刺槐林,另外,全县有四旁林网植树 1300 万株,树种以箭杆杨、北京杨为主,适当有白榆、垂柳等。干鲜果树,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阶地区,目前平川也发展了不少,全县达 7 万多亩。全县天然草坡面积 13.6 万多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10.6%,达万亩以上的有 4 片,全部分布在土石山区,其中*镇 4.25 万亩,主要在南风

9、沟、东峪沟、国道 208 线的两面山坡或沟洼地上;*镇 2.08万亩,主要分布在柏泉头、北庄、连珍垴、伏坪等村庄;*乡 7.3 万亩,主要在侯家庄、左家滩村以南地区。我县草坡属湿润类梁峁亚类型、坡地亚类、谷沟地亚类、低洼地亚类。植被以禾本科植物群落为主,如白草、冰草、芦子草,还有少量豆科牧草,如胡枝子、山苜蓿等。、水文气象县境位于太行*侧,海风受山阻隔,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气候明显,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雨水较多,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据*气象站记载,多年平均气温为 10.0,年内温度变化大,极端最高气温 38.7,出现于 1966 年 6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24.9

10、 ,出现于 1966 年 2 月 22 日,温差 63.6,最高平均气温 10.7,最低年平均气温 9.1;山区与平川温度为幅为 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24mm,最大 为 1969 年的 587.7mm,最小为 1986 年 243.9mm。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在年内分布极不均- 6 -匀,雨量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夏季多暴雨,秋季连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为 1963 年 7 月 6 日的 90.8mm,降水分布山区比平川多 70mm 左右。多年平均蒸 发量为 1584mm,最大为 1957 年的1834.9mm,最小为 1964 的 1258.9mm。历年大于或等于 0的积温为 4047.

11、6,历时 263 天;大于或等于 10的积温为 3542.5,历时 184 天,大于或等于 15的积温为 2919.4,历时 136 天。*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 2538.5h,多年平均初霜日为 10 月 7 日,终霜日为 4 月 30 日,无霜期 160 天左右,多年平均初雷日为 4 月 29 日,终雷日为 9 月 27 日,无雷期为 152 天。多年平均风速 1.9m/s,最大 冻土深度 87cm,干旱指数 2.1。降水是形成水资源特别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根据多年来的降水观察,全县的降水具有地区分布上的不均匀、季节分配上的不平衡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根据盘陀水文站、梁坪寨雨量站、

12、县雨量站三个雨量站分别代表土石山区、丘陵地区和平原区的长期观察结果显示,三站多年平均降水量 491mm,各站平均降水量分别为*站424mm、盘陀站 496.9mm、梁坪寨站 540.8mm。可以看出,降雨分布土石山区比丘陵阶地区偏多,丘陵阶地区又比平原区偏多,分别多 79.9mm 和 43.9mm,山区比平原区 则多 123.8mm。可以说降雨由山区到平川是逐渐减少的,而且幅度较大。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土石山区 3-5 月降雨量占年雨量的 3.8%,6-9 月占年雨量的 74.3%,10-2 月占年雨量的 11.9%;丘陵阶地区,3-5 月降雨量占年雨量的 12.6%,6-9 月占年雨量的

13、 76.8%,10-2 月占年雨量 - 7 -的 10.6%;平原区,3-5 月占年雨量的 15.1%,6-9 月占年雨量的72.4%,10-2 月占年雨量的 12.5%。6-9 月的汛期雨量不但多、集中,而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强度很大。实测一日最大降雨量土石山区 125.1mm,丘陵阶 地区 112mm,平原区 90.8mm。、河流水系境内有*、*、*、伏西河等主要河流,属于黄河流域*水系的一、二级支流。2、社会经济状况*现辖 2 乡 6 镇,160 个行政村。全县耕地面积为 43 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36.07 万亩。*总人口 26.58 万人,农村人口 21.19万人,农业劳动力 9

14、.44 万人,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 5. 92 万人。全县经过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粮经比例大幅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稳步上升。2009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35.5 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 3.1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30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994 元。*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农业经济形成“粮、菜、果、牛” 四大主导特色产业。2009 年粮食播种面积 43.12 万亩,粮食总产 18024.8万 kg,平均亩产 418kg。棉花播种面积 0.23 万亩,棉花总产 13.4万 kg,油料播种面积 0.85 万亩,油料总产 124.7 万 kg,蔬菜播种面积 5.29 万亩

15、,蔬菜总产 17605.4 万 kg,干鲜水果产量 8097.1 万kg,肉类总产量 1942.3 万 kg,农业总产值 7.2 亿元。全县果园面积 15 万亩,其中酥梨 8.5 万亩。畜牧业形成以牛、羊为主,鸡、猪- 8 -及特种饲养并举的发展格局,牛饲养量 11.2 万头,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是“三晋养牛第一县” 。9000 亩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是大*都市圈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3、自然灾害情况全县灾害性气候多,旱、涝、风、雹、霜冻是主要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全县总面积近二分之一的山区和丘陵区,均不同程度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全县原有

16、水土流失面积 58.07 万亩,现已初步治理 29.99 万亩,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 51.6%。*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和沟蚀,其次是鳞片状面蚀和重力侵蚀。4、农业生产现状*农垦历史悠久,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县内大的土壤类型有褐土和草甸土两类,根据其断面的垂直分布又分为淋溶褐土、草灌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六个亚类。就农业土壤而言,主要有沙土、沙壤土、壤土、重壤土和盐碱土五个类型。另外,胶泥土也有零星分布,但面积不大,土壤比较肥沃,耕地指数较高。总耕地面积为 43 万亩,农民人均耕地 2.03 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

17、麦、高梁、谷子、豆类、薯类、杂粮油料、蔬菜、瓜类等。以现状种植结构分析,主要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 43 万亩,经济作物 6.4 万亩左右,复播面积 7 万亩左右,粮食比例逐步趋于合理。从耕作水平看,我县平川区及丘陵区基本实现了水利化,并- 9 -以机械耕作为主,大都为二年三熟耕作制,少数农田实行有机旱作。山区仍以旱作农业为主,人畜耕作,机械化程度较低,旱地一般为一年一熟耕作制。(二)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 36.07 万亩,占耕地面积 43 万亩的83.9%,其中旱涝保收面积达到 26 万亩,全县节水面积到 26 万亩,高效节水面积达到 10 万亩。有效水地

18、中:河井双灌面积 22.22 万亩,纯河灌面积 0.6 万亩,纯井灌面积 11.8 万亩,机电灌站灌溉面积 1.05 万亩,小型水利灌溉面积 0.4 万亩。全县有灌溉配套机电井 2034 眼,有*、*万亩以上自流灌区 2 处,里村万亩以上电灌站 1 处,小型电灌站 54 处,小型水利工程 21 处。建成 2442 万m3库容的子洪中型水 库一座,小型水库 5 座。全县累计建设人畜饮水工程 222 处,解决了 134118 人和 12550 头大牲畜吃水问题。全县水利机械达 2570 台,保有量总动力达到 32253KW。中小型灌区固定渠道达到 499km,累计防渗 38km。井灌区固定渠道达到

19、2504km,累计防渗 1809km,其中低压 管道 1739km。U 型防渗渠70km,水保治理面积 达到 26.54 万亩,全县近十年来水利工程年均供水量达到 8000 万 m3 以上。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分布及完好程度、机井全县共有完好水井 2066 眼,总井数中,有纯农业灌溉井 1865眼,工矿企事业单位用井 27 眼,农村生活井 5 眼,农村生活和农- 10 -业灌溉混合用水井 169 眼,实际供农业灌溉的水井为 2034 眼。机井总提水能力达到 57848 m3/h,年均提水量达到 7876 万 m3,配套功率 33100kw,全部机井主要分布在平川区域,包括*、*、*、*

20、、*、*等六乡镇,*、*两乡镇只有几十眼水井。工业井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工程整体完好率 64,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水井是*农田水利灌溉的主要水源。多年来,由于更新配套能力差,全县 2034 眼农田灌溉机井中,有三分之一的约 600余眼机井还是属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中浅井,老化失修严重,有 300 余眼行将报废。全县机井控制灌溉面积达到 34.02 万亩,占到有效灌溉面积 94.3%,其中纯井灌区 11.8 万亩,河井双灌面积 22.22 万亩。井灌区固定渠道 2504km,其中地埋塑料管道达到1739km,砼 U 型防渗渠达到 70km,总计防渗长度为 1809km。工程完好率 63。整个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 0.5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65。、小型水库自流灌区、杜家庄水库灌区杜家庄水库为伏西河上游控制工程,总库容 105.2 万 m3,控制灌溉面积 0.97 万亩,人口 0.7 万人。灌区有总干及一至四干共 5条干渠,长 12.74km,有支渠 25 条,长 28.81km,干渠建筑物 104件,支渠建筑物 296 件,农田灌溉的设计面积为 10517 亩,有效灌溉面积为 9735 亩,控制下游 8 个村庄。多年平均供水 170 万 m3,实灌面积 0.6 万亩,实浇亩次 1.4 万亩。灌区内已经有机井 81 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