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江自治县 2008 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项目背景1.1 编制依据根据云南省 2008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土地治理项目申报指南 、(云农综办200734 号)、 临沧市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 2008 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临农综发20078 号) 、 云南省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 年) ,结合我县优势农产品情况,编制双江自治县 2008 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优”蔗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1.2 项目区状况1.2.1 地理位置及范围双 江 自 治 县 位 于 云 南 省 西 南 部 , 临 沧 市 南 部 , 地 处 东 经 9935
2、15至1009033,北纬 231158至 234850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北与临翔区毗邻,东与思茅地区景谷县隔江相望,南与沧源县接壤,西与耿马县相连。全县共有国土面积 2165 平方公里,辖四乡两镇两农场。1.2.2 气候资源情况双江自治县属南亚热带温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春干旱或半干旱。全年太阳总辐射量 135.923 千卡/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2425 小时;年均气温 19.520.4,年均降雨量1015.21350 毫米,年蒸发量 2308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76%。1.2.3 地形地貌境内属怒山山脉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帮马山系,地形西北2高东南
3、渐低,由北向西部为帮马山主山(又称四排山);北部向东支为隔界山,延伸为东部马鞍山。两大山脉之间夹一河南勐河。平面北窄南宽,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空间分布上中部低,两侧高的趋势。地形高差悬殊,最高海拔为勐库大雪山 3233 米,最低海拔东南边澜沧江与小黑江交汇处 662 米,相对高差 2571 米,深切割中山峡谷山地,侵蚀中山等几个单元。1.2.4 水资源状况全县河流属澜沧江水系,长度一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 106 条;直接汇入 41 公里范围澜沧江所经地段的主要河流有 21 条,径流面积463.85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 4.4m3/秒;汇入 68 公里小黑江范围的主要河流有 25 条,径流
4、面积 406.49 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流量 3.9m3/秒。南勐河是双江自治县的主要大河,它发源于临翔区南楞田分水岭,由北向南经界桥进入双江县境,流经勐库坝、勐勐坝后,由石门坎进入峡谷与小黑江汇合,河道全长 80 公里,径流面积 3514 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 39.27m3/秒。全县的水资源总量为 18.9257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 76.85%,地下水占 23.15%。总之,我县大部分属山区,水资源丰富,且地表水质好,为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建立电站提供了较好的基础。1.2.5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 324.75 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218.65 万亩,耕地面积 25.48 万
5、亩,其他用地面积 80.67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 1.71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茶叶为主。1.3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3.1 人口及劳力全县辖四乡两镇两农场,72 个村民委员会,3 个居民委员会,339494 户,总人口 165093 人,其中:农业人口 148976 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88.4%。在农村人口中,农村全年劳力 67926 人,占农村人口的 46.5%。项目区勐勐镇有 15 个村民委员会,2 个居民委员会, 11418 户,总人口 43399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26.2%, 其中:非农业人口 11132 人,农业人口 32267 人,农业人
6、口占总人口的 74.3%。在农村人口中,农村全年劳力 15299 人,占农村人口的 47%。1.3.2 土地利用现状2006 年末,全县耕地面积 25.48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9.11 万亩,旱地面积 16.37 万亩。2006 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9.04 万亩,粮食总产 5762 万公斤,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面积 7.26 万亩,总产2827.7 万公斤;小麦种植面积 4.17 万亩,总产 555 万公斤;玉米种植面积 8.78 万亩,总产 1635.6 万公斤。经济作物:甘蔗种植收获面积 8,9 万亩,总产 38.6 万吨;茶叶种植面积 8.365 万亩,采摘面积 6.9
7、87 万亩,总产 446 万公斤;水果面积 2165 亩,总产 165 万公斤;橡胶面积 0.51万亩,胶片产量 4.36 万公斤。2006 年末,项目区勐勐镇耕地面积 5.43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04 万亩,旱地面积 3.39 万亩。2006 年勐勐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4.94亩,粮食总产 1217 万公斤,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水稻种植面积 1.46 万亩,总产 779.4 万公斤;小麦种植面积 0.72 万亩,总产 68.8 万公斤;玉米种植面积 1.5 万亩,总产 266.9 万公斤。经济作物:甘蔗种植面积 3.05 万亩,总产 13.81 万吨;茶叶种植面积 0.7
8、万亩,采摘面积 0.57 万亩,总产 30 万公斤。1.3.3 农业生产水平2006 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 198 公斤,4其中:水稻的平均单产 389 公斤,小麦平均单产 133 公斤,玉米平均单产 186 公斤。经济作物中甘蔗平均亩产 4.19 吨,茶叶亩产 41 公斤。人均占有粮食 340 公斤。2006 年项目区勐勐镇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 246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高 48 公斤,其中:水稻的平均单产 534 公斤,小麦平均单产 95.5 公斤,玉米平均单产 151 公斤。经济作物中甘蔗平均亩产 4.5 吨,比全县平均单产高 0.2 吨, 茶叶亩产
9、 52.6 公斤, 比全县平均单产高 11.6 公斤。人均占有粮食 339 公斤。1.3.4 地方财政与农民人均收入2006 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 5021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474万元;农村经济收入 2531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06 元, 勐勐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1280 元。1.4 甘蔗生产状况1.4.1 种植范围、面积及产量双江县甘蔗推广种植海拔均在 1400 米以下,距糖厂距离不超过 30公里,禁止坡度超过 25陡坡种植。甘蔗种植涉及及两乡两镇两农场,31个村委会,278 个村民小组,人口 4.7 万人;2006 年/2007 年榨季,全县甘蔗收获面积 8.9 万亩,
10、甘蔗产量 38.6 万吨,入榨产量 35.36 万吨,甘蔗平均亩产 4.19 吨;项目区(勐勐镇 )甘蔗种植涉及 13 个村民委员会,2790 户,人口14831 人,甘蔗种植面积 3.05 万亩,占全县甘蔗种植面积 8.9 万亩的34.26%, 甘蔗总产 13.81 万吨, 占全县甘蔗总产 38.6 吨的 35.77%。甘蔗平均亩产 4.5 吨。1.4.2 甘蔗良种的推广状况为提高甘蔗产量和糖份,降低制糖成本,1997 年以来,在县委、政府5的引导下,通过农业科技部门与制糖企业的紧密合作,致力解决制约糖业竞争能力的瓶颈一甘蔗含糖份低、单产低的结症,以优质优价政策为引导,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
11、运行。加快甘蔗良种引种试验、示范和良种扩繁,2006 年甘蔗良种推广面积累计 8.9 万亩,良种面积占总面积的 96%。1.4.3 甘蔗丰产栽培技术应用双江甘蔗丰产种植技术,通过多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精心探索总结出实用于本地自然资源气候丰产栽培技术,即“等高槽型、深沟板底、双芽单行、地膜覆盖” 十六字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单产提高 15-20%。这一栽培技术创新,称为“临沧市甘蔗丰产栽培经验 ”。同时注重禁止甘蔗使用高残留的农药、化肥,培植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1.5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1.5.1 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是全县农业水利化程度只有 36.1%,大多耕地面积靠
12、天吃饭,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作物产量低,复种指数不高。二是耕地运输道路不配套,路面差,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小,生产物资、农产品大多只能肩挑马驮,农民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1.5.2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由于我县地处滇西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发展程度不高,农民经营管理中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大多小而全,观念不解放,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1.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1 蔗糖是我县的优势产业,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蔗糖产业每年完成工业产值 13860 万元以上,上缴税金 2000 万元左右,占财政收入 35%左右,蔗农收入6600 万元。蔗
13、糖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着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6现。1.6.2 双江糖业公司是善经营,懂管理、守信誉的一家优良企业,目前,公司有职工 340 人,企业总资产 1.6 亿元,固定资产值 1.3 亿元,资产负债率 60.7%,加工生产设备达国内 90 年代初先进水平,生产能力 3000 吨/日, “三废”治理在全省率先达标排放,2006 年至 2007 年榨季,蔗糖出糖率 13%,无拖欠蔗农蔗款的情况。1.6.3 糖料不足。双江糖业根据设计和目前的加工生产能力为 3000吨/日,年需入榨甘蔗总产量 45 万吨以上,但目前全县甘蔗入榨产
14、量 35万吨。主要的原因:一是我县甘蔗种植区 80%为为旱坡地,保土、保水、保肥差;二是甘蔗水浇地面积小,抗自然灾害弱;三是农民种植技术有待提高。高产高糖蔗园开发建设是提高甘蔗总产量和糖份,确保糖料供给的有效途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产,实行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可解决蔗区甘蔗下田与粮食和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有利于蔗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章 项目区的选择2.1 项目区域概况项目区选择于双江县勐勐镇的南宋、千福、大荒田、帮迈四个村民委员会,距县城 442 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年均气温 20,年均降水量 1015mm,日照时数 2425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76%,项目区属南勐河
15、流域,有河流条即:忙袜河、南宋河,平均流量 1.49m3/s。四村共有耕地面积面 18846 亩,分布在海拔 10001600 米范围,大多为冲积型土壤和红壤,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是最适宜发展甘蔗种植的村办。项目区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大棚子水库,库容量 300 万立方)7四个村共有村民小组 39 个,农户 1620 户,人口 7438 人,劳力 3814 人;甘蔗种植面积 10091 亩,占耕地面积 54 %,户均甘蔗种植面积6.22 亩,甘蔗产量 45409 吨,,收入 867 万元,占农村总收入 1566 万元的 55 %,甘蔗产业已成为四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2 项目区域选择依据根
16、据全市和双江自治县对甘蔗产业发展规划,种蔗区域规划在距糖厂半径不超过 30 公里,海拔在 1400 米以下,坡度在 25以下,水资源有保障,土地集中连片,蔗农种蔗积极性高的区域内。2008 年规划建设的勐勐镇的南宋、千福、大荒田、帮迈四个村民委员会符合规划条件。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3.1 指导思想及目标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以科学发展观, 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调整,突出优势农产品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针对薄弱环节,突出建设重点,集中资金,重点按标准化建设好高优蔗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机制创新,密切农业行业、科研
17、单位,企业和农民的联系,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建设目标:以双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利用公司+ 基地+ 农户产业化模式,通过 5500 亩高优蔗园基地建设和甘蔗良种示范推广,使项目甘蔗平均单产达到 5.5 吨,甘蔗含糖份提高到 15%以上。实现蔗农、企业“ 双赢 ”目标。3.2 建设内容、规模设想和工程量估计3.2.1 水利措施8修建大荒田村忙那大沟 4.5 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设计坡降1/800,流量 0.3M3/S。修建南宋村先锋大沟 3.6 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设计坡降1/800,流量 0.3M3/S;扩修大棚子沟(首段)全长 2 公里,采用三面光衬砌,坡降 1/800,设计流量 1
18、M3/S /s。蔗园引水沟渠一览表工程名称 建设性质 沟渠长(km) 水源点 设计流量(m /s) 灌溉面积 (亩) 工程措施忙那大沟 扩建 4.5 新村河 0.3 1700 三面光衬砌先锋大沟 扩建 3.6 南宋河 0.3 1500 三面光衬砌大棚子沟(首段) 扩建 2 大棚子水库 1 2300 三面光衬砌3.2.2 蔗园机耕路:修建回努蔗园机耕路 1 条,全长 1.8 公里,采用两侧衬砌石,设计路面宽 5 米,弹石铺路。蔗区机耕路一览表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单位 长度设计路面宽工程措施 备注大浪坝机耕路修建 Km 1.6 5m两侧补砌、配套侧沟、砂石路面3.2.3 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甘蔗新良种新
19、品种粤糖 00236 扩繁及小品引进, 品种扩繁、引进种植化肥、 农药购买。93.2.4 甘蔗良种示范推广。2008 年项目区内示范推广新台糖20、22、25,粤糖 93/159、00/236“双高” 良种 1000 亩。3.2.5 主要工程量项目名称一般土方开挖(M )沟心土方开挖(M )土方回填(M )M7.5#浆砌石(M )C20素砼(M )1:2砂浆抹面(M)弹石(M )B40“U”槽型(M )忙那大沟 5544 450 3559 180 1350 2250先锋大沟 4435 366 2844 144 1080 1800大棚子大沟(首段) 3566 4440 1528 4870 88
20、1200回努机耕路 5400 1350 580 68 1800 8503.3 农艺、工程措施3.3.1 甘蔗原料生产种植技术,措施以选择高产高糖良种,实施“等高槽型,深沟板土,双芽双行,地膜覆盖” 种植技术,实施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甘蔗产量和糖份。品种选择:甘蔗含糖 15%以上,甘蔗平均产量在 6 吨以上的新台糖 20、22、25,粤糖 93/159、00/236 为推广种。新植蔗种植技术:旱地蔗按等高线开挖,开挖定植沟为槽型,底宽 30cm、高 40cm、行距 90100cm,沟内无土见板底,采用双芽双行品字型摆植,亩确保 8000 芽,施足底肥,实行地膜覆,确保全苗壮苗。10甘
21、蔗病虫草鼠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残留,无公害新农药,禁止使用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砍收方式:用快锄低砍,不能损伤宿根桩,水田要入土 5 cm 砍收,旱地要入土 3cm 砍收。甘蔗收购标准:收购的甘蔗原料不带泥沙、须根、叶鞘,没有嫩梢,不带杂质,采用竹条捆绑,砍收后 24 小时进厂。3.3.2 工程措施针对我县糖料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蔗区水利化程度低,制约着甘蔗产量的提高,道路运输不畅,影响生产物资和糖料的运输。2008 年“高优”蔗园基地建设以水利措施为主,改善部分运输道路。蔗区沟渠采用三面光衬砌,设沉沙池和分水口,灌溉方式成型梯地采用自流灌溉,坡地采用人工浇灌。蔗区运输道路采用砂石路面,路面设计宽 5 米。第四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4.1 投资估算4.1.1 估算依据主要参照云南省建筑工程算定额 、 云南省基本建设文件汇编 ,临沧行署关于转发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规定。同时,结合建设点交通和材料运输情况,进行投资估算。4.1.2 投资内容及总投资估算4.1.2.1 水利措施:蔗区水利沟渠总投资 288 万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