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000 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县*乡二 O 一一年三月十四日2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县*乡 42000 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承德市*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内蒙古的赤峰市相连,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西邻旅游胜地承德,南与唐山连接。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及 辽蒙” 之称,历史上是沟通关内外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已发展成三省区交界处的经济重镇。(2)建设内容、规模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42000 亩(其中:秦归14000 亩;木香 5000
2、 亩;秦艽 3000 亩;桔梗 3000 亩;天冬3000 亩;续断 8000 亩;付子 6000 亩)。达产后年产干品药材秦归 224 吨;木香 250 吨;秦艽 75 吨;桔梗 120 吨;天冬 120吨;续断 320 吨;鲜付子 1200 吨。32)建设加工中药材饮片的初级加工厂 1 座,产品为:秦归、木香、秦艽、桔梗、天冬、续断、付子饮片。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3)建设期限建设期 1 年(2011 年 5 月2012 年 4)。3、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4833.49 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1)建设工程费 1916.33 万元,占总值的 39.65%;(2)设备
3、购置及安装工程费 506.40 万元,占总值的10.48%;(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74.92 万元,占总值的 11.89%;(4)预备费 149.88 万元,占总值的 3.10%;(5)建设期利息 70.47 万元,占总值的 1.46%;(6)流动资金 1615.50 万元,占总值的 33.4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 11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生产规模 达产年1.1 秦归饮片 吨/年 19951.2 木香饮片 吨/年 22801.3 秦艽饮片 吨/年 6271.4 桔梗饮片 吨/年 1282.51.5 天冬饮片 吨/年 11401.6 续断饮片 吨/年
4、30401.7 付子饮片 吨/年 108002 总投资 万元 4833.49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3147.52建设期利息 万元 70.47流动资金 万元 1615.503 资金筹措 4833.493.1 银行长期贷款 万元 1800.003.2 企业自筹 万元 1902.643.3 流动资金短期贷款 万元 1130.854 成本 年均4.1 总成本 万元 16194.99其中:固定成本 万元 1505.11可变成本 万元 14689.884.2 经营成本 万元 14817.625 财务指标 年均5.1 销售收入 万元 19713.505.2 利润总额 万元 1069.155.3 销售税金及附
5、加 万元 2449.365.4 投资利润率 % 22.125.5 投资利税率 % 72.795.6 内部收益率税前 % 54.11税后 % 46.585.7 财务净现值(I=12% )税前 万元 8204.80税后 万元 6572.195.8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税前 年 3.0税后 年 3.35.9 盈亏平衡点(BEP ) % 58.475.10 借款偿还期 年 3.15.11 偿贷比 1:0.525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1)项目辐射范围本项目建设 42000 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乡及周边乡镇海拔范围 8001200m 的高半山
6、区的栽培适宜区。(2)项目带动能力42000 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 10500 户山区农民(按户均 4 亩)直接受益。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年版)。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 年 1 月 4 日。6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综合评价*县*乡 42000 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
7、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农户利益受原料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公司获得优质原料的运行机制,是对“公司建基地、基地连农户” 运行机制的深化, 项目建设42000 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 10500 户山区农民(按户均 4亩)直接受益。同时,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财务分析表明,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46.58%大于基准收益率 12%,财
8、务净现值 6572.19 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 3.3 年小于 1/2 项 目计算期,贷款偿还期 3.1 年(含建设期1 年)。投资利润率为 22.12%,投资利税率为 72.79%,超过行业基准水平,项目投资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72、论证结论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中药材对适生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建议严格区划,在适生区域栽培。2、种苗供应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公司应将其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营保障措施。3、中药原料基
9、地建设实施 GAP 标准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建议龙头企业在项目批准后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中药材 GAP 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研究,最终制定出相关中药材 GAP 云南标准。4、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5、项目区中药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中低产田面积大,而造成中低产田面积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肥力不足、山8坡地分布范围广,灌排渠系不完善,播种后遇到干旱时不能及时灌溉,机械化水平低,农家肥等农用物资运输困难,有机肥料施用量偏少,用传统种植方法来实
10、现单产已成为这一区域目前生产中的主要手段。由于品种的引进示范、筛选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的生产没有解决科技推广问题,良种良法跟不上。粗放经营方式突出,现代生产管理化程度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原始粗放型生产上,同时,也因田间内部基础设施较差,先进的农业、农机适用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运用,优质农产品生产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市场竞争能力极弱。项目区长期以来以粮食生产为主,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种粮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精耕细作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日趋增高,农业抗御自然
11、灾害的能力减弱,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这同样是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开发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之一。针对项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治理的主要措施,一是实行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二是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扶持大量引进优质适用的中药材品种实行筛选、繁育和推广,大力推广农业综合科技措施,在项目区逐步实现良种化、规范化、科学化中药材生产模式;三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9治技术,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产品,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以求土地的永续利用;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投入实行搞示范带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先进、适用科技和优良品种,促进推广和普及
12、。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传染性病毒疫病有独特、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医疗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用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加入
13、 WTO 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中药材产业的产值都在递增,据统计中药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20%,利润和利税平均每年增长 20%。但是我国的中草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野生自然资源,很10多宝贵的药种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生态受到破坏,加之多年来不断的采挖,使野生中草药材不断减少,有的面临濒危处境,市场资源药品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困难的制约,良种及肥料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中药材科技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良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上生长周期长,致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生产规模扩不大,产品出不来,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生产格局。加之科技经费
14、不足,生产种植不规范、产前投入不足,导致种植药材产量不高或不能增收,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扩展基地困难重重,土地利用率极低,生产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调整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实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面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和农产品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