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组 A 集团有限公司方 案上海信创投资有限公司目 录前言第一章 本次收购行动的宏观背景 P 51.1 南京市简介 P 51.2 南京市的投资环境 P 61.3 南京市“三联动”改革的背景 P 91.4 “三联动”改革的优惠政策 P 101.5 本次收购的战略意图 P 11第二章 A 集团的现实情况 P 122.1 集团历史沿革 P 122.2 集团基本财务数据汇总 P 122.3 集团对外投资的 22 家企业的情况 P 13第三章 收购重组 A 集团价值分析 P 153.1 收购所获得的资产价值 P 153.2 其他股权收购和债务重组的资产升值 P 15 3.3 收购所获得的土地及商品房开
2、发价值 P 15 3.4 收购所获得的资本运作价值 P 16第四章 重组后的内部资源整合 P 164.1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票期权的分配机制 P 164.2 优化管理运行模式,强化集团公司核心地位 P 17 4.3 推进下属公司优化资产和产品结构 P 18 4.4 建立新的劳动关系,合理安置人员 P 184.5 “退二进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P 20 第五章 重组后的产业升级及资本运作初步计划 P 205.1 集中力量,寻求突破,发展和形成新的核心盈利能力 P 215.2 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拓展企业成长空间 P 26 第六章 重组步骤及时间安排 P 26前 言在我国“十五”期间积极
3、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信创公司及其联合投资体将组织多元化的社会资金,通过积极参与南京市国有工业企业的“三联动”改革重组 A集团,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海信创投资有限公司在完成对 A 集团的重组以后,将以全新的所有制结构, 依照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引导新的 A 集团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引进符合国家“十五”发展纲要产业发展方向的通讯网络类高科技项目,重塑 A 集团在网络通讯产品制造业的领导地位。争取在 5 年内,使 A 集团达到约六十亿产值和销售, 十亿利税,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本次重组的主题思想是: “引入外力,激活机制,退二
4、进三,产业升级” 。 要努力在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两大难点上寻求突破,即“一是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历史包袱,特别是富余人员和债务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走向市场;二是解决企业管理体制僵化,机制缺乏活力的问题。实施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战略,通过大力吸引外资、民资,吸引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管理、技术骨干入股以及法人之间相互参股,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多元股权结构,包括完全放开民营化的公司制企业。 ”(摘自南京市委200216 号文)第一章 本次收购行动的宏观背景1.1 南京市简介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平原,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境内山水环抱,地理条件优越,物产资源
5、丰富。公元世纪以来,先后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这里建都,使南京成为古代和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的南京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全国宏观生产力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南京已经形成四个比较突出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南京地处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部,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是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二是交通通讯优势。南京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铁路、公路、航空、
6、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构成了立体化、大运量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微波、卫星、光纤等组成了现代化通信网络。 三是教育科技优势。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四大基地之一。有高校 37 所,研究机构 600 家,科技人员 40 万人,在宁两院院士 63 人,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四是产业优势。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和一批地方特色产品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电子工业、石化工业生产规模位 居全国城市第二位,汽车工业居第五位。南京也是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商埠重镇,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城市前十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南京以
7、其工业、科技、区位的优势和快速发展的经济,被评为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被国际经济界人士和众多海外财团视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地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是南京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省会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下游的经济、金融、商贸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 南京人民正满怀信心,昂首阔步地迈向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1.2 南京市的投资环境南京人文荟萃,人才济济,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现有中科院、高等院校、
8、部、省、市及企业所属各类自然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近 600 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大门类,科研设施先进,科研开发实力雄厚。拥有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代表国家一流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百余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 18 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个。拥有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服务网络,其中科技推广、科技信息、科技出版、专利、标准、计量、检测等专门科技服务机构百余家。各类科技协会、学会 400 余个,其中省、市级学会200 个。 南京拥有科技人员近 40 万人,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英才,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63 人。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国际科技
9、交往日益频繁,已与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荷兰、台湾、香港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南京科技力量雄厚。近十年来完成各类研究开发项目数万项,其中有一批是处于学科前沿的重大研究和开发项目,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千余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万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 400 多项。 南京地区现有各类大专院校 37 所,中等专业学校 50 所,各类教学、科技研究人员 8 万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500 多人,正副教授 6000 多人,在校大学生 18 万余人,在学研究生近 2 万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都是国内
10、重点院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南京已成为我国文、理、工、农、林、医、药、艺术、师范等学科门类较全的高等教育基地。 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和居住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南京市始终将道路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上,加快实施“立体交叉、内外畅通、成环成网、快速便捷”的道路建设战略目标。沪宁高速公路的通车,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通航,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的建成和南京地铁的开工建设,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大交通格局。目前,南京市共有城市道路面积 2000 多万平方米,总长 1800 多公里。公共交通能力增强。 全市人均居住面积 10 平方米,先后建成了南湖小区、苜蓿园居住区、樱
11、驼花园小区、秦虹小区、龙江小区、河西住宅片区等一万平方米以上住宅片区 200 多个。 近几年来,南京的供电、供水、煤气、环境卫生等公用事业发展迅猛,城市日供水能力达 200 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 100%,污水处理率为 64%,全社会两气气化率达 99.5%,城市供水、燃气条件均有明显提高和改善。 在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南京市加大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方面的建设力度,全市绿化覆盖率超过 40%,人均占有绿地近 9 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6%。全市拥有公园 40 个,建成了鼓楼市民广场、新街口中山广场、雨花广场、卡子门绿化广场、中山门和汉中门、水西门、阳光、月光等大型市民广场,以及
12、一批街心小游园,街心园林、河畔园林遍布全城,南京城正在变得越来越美丽。 1.3 南京市“三联动”改革的背景由于历史上南京市的行政中心地位和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机制问题,南京市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目前南京的民营个体经济数量只相当于上海的 35,杭州的62、苏州的 64,在全国的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列倒数第二,南京市民营个体经济的总量只占全市 GDP 的 1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12 个百分点。为了彻底改变南京市的滞后面貌,落实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用 23 年的时间,以资产、劳动关系、债务“三联动”的改革方式对南京市属
13、 5 家产业集团公司以东宇汽车集团公司所属的共 320 家国有(控股) 、集体企业实施调整资本结构、理顺劳动关系、降低企业负债的改革,这次改革将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为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吸引外资、民资,吸引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管理、技术骨干入股,以及法人之间相互参股的方式实现国有经济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战略目标,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多元股权结构,从而达到进一步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促使南京市经济赢得新的更大发展的目的,其具体目标是:将 60 家企业做强做大,150家企业彻底改制、完全民营,100 家左右企业关闭破产。为达此目的,南京市政府从组织上和宣传上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上专门成立了由市长罗志军亲任组长的南京市振兴工业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经委主任郝桢富任办公室主任,经委各职能部门承接改制的大量具体工作;宣传上先后颁发了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南京市国有工业企业“三联动”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16 号文) 、实施细则(01 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