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正如理学大师朱熹所指出的那样:“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1究其原因,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视教育、广开科举入仕之路和馆阁储备、培养人才制度的形成,大量出身寒素,起家孤贫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在北宋中期的庆历、嘉祐之际,出现了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如云蒸霞蔚般极为可喜的盛况。这种状况,延续至英、神、哲三朝。作为宋学开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无疑为促进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历史贡献。他主持的“庆历新政”,开创了州县普遍立学的新局面,是中国教育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他力倡以杀任子之恩、严馆阁之选和实行磨勘新制为中心的官制改革,主张以策论为主改革贡举制度,不仅促进了社会风尚的改变,也为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范仲淹“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术有济于天下”。2其先忧后乐的崇高精神和风范,自强不息的可贵情操和意志,爱国忧民的坚定信念和立场,从政治军的丰富经验和智慧,淡泊廉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博闻广识的精湛学问和志趣,赢得了当时社会精英的一致钦佩和高度赞赏,他也成为宋代士人效仿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