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国 论 六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省悟的事件 ,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 、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 ,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 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 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 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 延而去。 简介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 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 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 ,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 (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 ,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 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 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 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 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 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当年苏老泉(苏洵),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 女,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