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清时期主要考点政治: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 现;清军机处的设置经济: “ 海禁 ” 与 “ 闭关锁国 ” ;商帮思想: 王阳明心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文艺: 明清小说、京剧 文人画明清时期一、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
2、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对外关系:对外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二、朝代:明( 1368 1644) 清( 1636 18401912)结合考点,回归课本默写及时训练:1.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 “ 萌芽 “状态,是指它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 C D 2.古代中国社会 “ 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 士商相混 ”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
3、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DC3.明清时期, “ 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4.傅衣凌主编 中国历史 明史 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反映了明朝手工业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CB5.“ 他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
4、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 。上述评论中的 “ 他 ” 应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顾炎武决心做到: “ 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 。由此可见他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DD7.李贽被称为 “ 明代第一思想犯 ” ,他的著作中有 焚书 续焚书 ,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 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 “ 童心说 ” D.认为 “ 理 ” 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
5、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AB9.“ 洪武皇帝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 材料中 “ 中级官员 ” 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处理政务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10. 明史 记载 “ 居正为政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
6、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AA11.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 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 “ 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 ” 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 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宋、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 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 ( 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失基本人格。( 4分)( 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或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6分)本质: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走向极端。(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