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2017-03-30 张柳,颅内肿瘤是常见疾病;分类:(一)按来源分类:包括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二)原发性和转移性;(三)良性或恶性;(四)按部位分,幕上、幕下、鞍区、桥小脑角区,等,临床上要求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数目和性质。颅骨平片诊断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脑血管造影可作出定位诊断,有时可作出定性诊断。CT和 MRI对肿瘤的诊断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CT定位与定量诊断可达98,CT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80以上。MRI对肿瘤定位诊断更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婴儿及儿
2、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相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经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五、脑瘤(tumors of brain)表现 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敏感,1.0cm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诊断率达70%80%,根据肿瘤位置、密度、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脑水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
3、等确定其性质。,脑瘤CT平扫表现,高密度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出血等密度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瘤和其他少见肿瘤。低密度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瘤。,脑瘤CT平扫表现,部位脑膜瘤与颅骨、大脑镰相连转移瘤脑周边鞍内垂体瘤鞍上颅咽管瘤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瘤CT平扫表现,数目单发或多发(常见转移瘤)占位征象脑沟、池、室消失、狭窄或移位水肿与恶性程度有关,脑瘤CT平扫表现,低密度+更低密度代表肿瘤组织液化坏死。混杂密度高、低、等密度混合存在。,脑瘤CT增强扫描,目的发现肿瘤;鉴别(是否,良恶);大小。增强显著脑外,恶性增强不明显良性多见增强均匀良性常见增强不均匀坏死,恶性多见环状增强转
4、移瘤等,(一)神经上皮组织瘤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占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最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一)星形细胞瘤(astracytoma):占颅内肿瘤的30%35%,又分为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及多形胶母三个亚型。肿瘤分级采用4级分类法,、级偏良性,、级为恶性,现在国际上倾向于三分法:既: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有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和间变型。成人多发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星形细胞多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质分界不清,肿瘤常有囊变,囊内有肿瘤结节,恶性者易发生坏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可见钙
5、化。,影像学表现,1颅骨平片:主要观察颅高压和肿瘤定位征。2CT表现: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脑内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病灶轻微强化或不强化。,平扫,增强扫描,左额叶良性星形细胞瘤,侧脑室后角胶质瘤,1,2,3,4,右侧小脑星形细胞瘤(1平扫、2、3增强扫描,4为CT平扫),(2)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等、低、高混杂密度或呈囊性变,有斑点状钙化或瘤内出血,边界不清,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明显,因肿瘤破坏血脑屏障而强化明显,多为形态不规则、厚度不一致的强化环,可见壁结节强化,也可呈弥漫性强化。,恶性胶质瘤CT表现,(3)少突神经胶质瘤:平
6、扫多为等、低或略高密度肿块,边境清晰。大部分有钙化,钙化多位于周围,部分可见瘤内出血 液化,半数肿块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如果出现不均匀,不规则环状强化则有恶变可能。,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影像学资料,大多数肿瘤可以定位,80%可作出定性诊断。,(二)脑膜瘤(meningioma) 中年女性较多,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多居于脑外,占颅内肿瘤15%20%,属脑外肿瘤,中老年多见。多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室内。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过度型、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影像学表现CT表现: 1、平扫:(1)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75%)、等或低密度,边界
7、清(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2、增强扫描:肿瘤90%均匀一致强化,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脑膜瘤CT平扫+强化,恶性脑膜瘤出具备脑膜瘤的一些表现外,可出现以下征象。CT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出血,增强可见斑片状或环形强化。肿瘤周围水肿带。包膜不规则,厚薄不均。肿瘤周围骨质明显破坏,可向颅外蔓延。,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性别和年龄特征,容易诊断,少数不典型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等鉴别。,脑膜瘤钙化,顶叶脑膜瘤,三、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成人后颅凹常见的
8、肿瘤,约占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中年人好发。听神经由桥延沟至内耳门长约1,称近侧段;在内耳道内长约1,称远侧段。听神经鞘瘤3/4发生在远侧段,1/4在近侧短。,临床与病理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部分的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为良性脑外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成包膜。血远丰富;可发生囊变或出血;骨性内耳道扩大;压迫脑干和四脑室引起脑积水。 临床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颅内压增高征。,影像学表现 X线:内听道扩大;椎动脉造影可见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近段向上内移位。 CT:平扫见桥小脑角内占位,呈圆形或半圆形,等密度占5080,肿瘤
9、可囊变、坏死和出血,出血后可呈高密度改变,瘤周水肿轻;局部脑池扩大;5080的病例有内听道漏斗状扩大或骨质破坏;脑干和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梗阻性脑积水。CT增强扫描5080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单环或多环状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诊断和鉴别诊断CT、MRI,尤其是后者,对听神经瘤的确诊率可达100,MRI无骨性伪影,能充分显示肿瘤与听神经的关系;注意与后颅凹的其它肿瘤,如桥小脑角的脑膜瘤、胆脂瘤和三叉神经瘤等相鉴别。,四、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816.16,常见于儿童,成人少见。 临床与病理颅咽管的胚胎残余上皮细胞演化而来
10、;多向鞍上生长,压迫三脑室而引起脑积水。肿瘤大小不一,大多数有囊变和钙化。临床表现为发育障碍,颅内压增高征,成人以视力、视野障碍,个别有精神异常及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见鞍区钙化,蝶鞍异常,颅内压增高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伸直抬高,等。CT:1、平扫见鞍区囊性或囊实性伴有不规则钙化的肿块; 2、肿瘤的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3、脑积水 4、冠状扫描可更清晰的判断肿瘤与蝶鞍的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 (1)儿童多发,高颅压征,视力和视野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表现; (2)CT平扫鞍上囊性肿块,多有各种形体的钙化,囊壁及实质部分可强化; (3)MRI定位更准确,但对钙化显示不如
11、CT。,颅咽管瘤,五、垂体腺瘤,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相等,但分泌催乳素的微腺瘤多为女性。 临床与病理 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和无分泌激素功能两类,前者包括分泌生长激素的嗜酸细,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膈侵及鞍上池。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可钙化。临床表现有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泌乳素(PRL)腺瘤出现闭经、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Cushing综合征等。,影像学表现,
12、X线:平片显示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鞍底下陷,偶尔可见鞍内钙化。部分病例可见颅高压征象及颅骨增厚等。,CT表现: 1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 (1)垂体高度异常:垂体腺瘤400815有垂体高度增加,但是垂体正常高度(男7mm,女9mm)这一标准难以被普遍接受。因为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也并不少见。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慢。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13、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度。,(3)垂体上缘膨隆:垂体微腺瘤783842的病例可出现垂体上缘膨隆。冠状扫描,膨隆可以居中,偏侧更有意义。少数病例垂体上缘平坦。 (4)垂体柄偏移:冠状面可以观察垂体柄左右偏移。偏侧的肿瘤可以将垂体柄挤向对侧,约占184317。居蝶鞍中部的肿瘤,可以使垂体柄变短。垂体柄的前后移位,在矢状或冠状面上才能显示。有些病例在CT扫描时,垂体柄显示不清楚。,(5)鞍底骨质改变:冠状面扫描可以显示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占 579633,但少数病例肿瘤与骨质改变之间存有一段距离。(6)血管丛征:动态CT扫描观察,垂体腺瘤使垂体内毛细血管床受压、移位称血管丛征(tun征)。,诊
14、断与鉴别诊断,CT与MRI诊断垂体肿瘤可靠,95以上的垂体肿瘤可作出诊断,但难以作出组织学诊断。大的垂体肿瘤常见蝶鞍增大和鞍内及向鞍外延伸,边界清楚的肿块, CT上为略高密度,MRI上,Tl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依上述表现多可作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主要靠MRI,直接征象是T1WI上垂体内的低信号病灶,增强检查更为明确。,六、脑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of the brain),常见,占颅内肿瘤的3.1912.92,多发生于4060岁,约占80,男性稍多余女性。,临床与病理,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
15、癌等。1015查不到原发瘤。转移部位以幕上多见,占80;幕下占 20。7080为多发,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大体观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少数可见肿瘤内钙化。肿瘤周围水肿明显,水肿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肿瘤血供多较丰富,肿瘤内的血管结构与原发肿瘤类似。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亦可直接侵犯或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有时表现极似脑中风,极少数病人表现为痴呆。约512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当转移瘤侵及颅骨时,颅骨平片见融骨性破坏。脑血管造影可见颅内密均匀的小血管染色区,局部可有血管位。
16、 CT:平扫肿瘤密度不等,高、等、低混杂密度均有。6070的病例为,多发,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87的病例有脑水肿,度水肿占57。然而很小的肿瘤却有很犬的水肿。所以,小肿瘤大水肿为转移瘤的特征。,增强扫描94.4的病例有增强。坏死、出血不强化。肺癌多为环形增强 (425),13有出血。,男性脑转移瘤多来自肺癌(63),女性多来自乳腺癌(51)。结节性转移64为乳腺癌转移。大块肿瘤中间无坏死,提示恶性程度低,反之亦然。 癌性脑膜炎的CT表现平扫仅见脑池、脑沟增宽,也可有脑室扩大。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可见脑膜或室管膜强化,小脑幕也可呈不规则强化。有时还可见模糊的肿块。有
17、些病人,仅表现为脑积水。,诊断与鉴别诊断,多发性病灶,位于皮质下区,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CT上病灶呈低、等或高密度。MRI上,T1与T2像病灶呈等或高信号,有均匀或环状强化,则多可诊断为转移瘤,特别在身体其它部位有原发瘤时。但应注意需同多发病灶,如多发结核球、多中心性脑胶质瘤鉴别。单发大的转移瘤,表现多无特征,难与囊性星形细胞瘤和有囊变的淋巴瘤鉴别。,对脑转移瘤的诊断MRI优于CT,特别是对颅底、颅顶以及幕下脑干和小脑病灶的显示。显示1cm以下的小病灶,MRI也优于CT。,(肺癌)脑内多发转移瘤,脑转移瘤,(肺癌多发脑转移)CTA,生殖细胞瘤占颅内肿瘤0.5%,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发生在松果体常有性早熟,脑积水和颅内高压,发生在鞍区常有视力障碍,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和垂体功能低下;位于基底节可有“三偏”症状。CT表现 1.三脑室后方等或高密度肿块,围绕结节状聚集的钙化,增强程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常伴脑积水。3鞍上,室管膜病灶种植或合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