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膜分离.ppt

[预览]
格式:PPT , 页数:75 ,大小:2.15MB ,
资源ID:105044      下载积分:3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050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膜分离.ppt)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膜分离.ppt

1、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Chapter 4,1. 膜技术概述1.1 基本概念膜(Membrane)是什么?有何特性?,膜,是指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膜的特性:1)性质各异、厚度不均;2)不管膜多薄,它必须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3)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膜两侧在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过程。通常膜

2、原料侧称为膜上游,透过侧称为膜下游。膜有固相、液相和气相膜。,分离膜种类,1.2 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1)高分子膜的分离功能很早就已发现。1748年,耐克特发现水能自动地扩散到装有酒精的猪膀胱内,开创了膜渗透的研究。2)1861年,施密特首先提出了超过滤的概念。他提出用比滤纸孔径更小的棉胶膜或赛璐酚膜过滤时,若在溶液侧施加压力,使膜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即可分离溶液中的细菌、蛋白质、胶体等微小粒子,其精度比滤纸高得多。这种过滤可称为超过滤。按现代观点看,这种过滤应称为微孔过滤。,3)50年代初,为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获取淡水,开始了反渗透膜的研究。4)真正意义上的分离膜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961年

3、,米切利斯等人用各种比例的酸性和碱性的高分子电介质混合物以水-丙酮-溴化钠为溶剂,制成了可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膜,这种膜是真正的超过滤膜,美国Amicon公司首先将这种膜商品化。5)1967年,杜邦公司研制成功了以尼龙-66为主要组分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同一时期,丹麦DDS公司研制成功平板式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开始工业化。,6)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膜分离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首先出现的分离膜是超过滤膜(简称UF膜)、微孔过滤膜(简称MF膜)和反渗透膜(简称RO膜)。以后又开发了许多其它类型的分离膜。)在此期间,除上述三大膜外,其他类型的膜也获得很大的发展。年代气体分离膜的研制成功,使功

4、能膜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马丁在年代初研究反渗透时发现的,这种液膜是覆盖在固体膜之上的,为支撑液膜。)年代中期,美籍华人黎念之博士发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和油能形成界面膜,从而发明了不带有固体膜支撑的新型液膜,并于年获得纯粹液膜的第一项专利。)年代初,卡斯勒又研制成功含流动载体的液膜,使液膜分离技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膜过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一透析;MF一微滤;UF一超滤;RO一反渗透;ED一电渗析;CR一控制释放;GS一气体分离;PV一渗透汽化;MD一膜蒸馏;LM一液膜;MR一膜反应器;NF一纳滤;GM一闸膜;AT一主动传递,1.3 膜的分类1)按膜的材料分

5、类,2)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推动力可以是膜两侧的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而压力推动的膜过程有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四种 。在压力的作用下,小分子通过膜,大分子和微粒等被截,其截留程度取决于膜结构。下面简单介绍下四种压力推动膜。,(A)反渗透膜几乎无孔,可以截留大多数溶质(离子)而使溶剂通过,操作压力较高,一般为210MPa;(B)纳滤膜孔径为25nm,能截留部分离子及有机物,操作压力为0.73 MPa;(C)超滤膜孔径为220nm,能截留小胶体粒子、大分子物质,操作压力为0.11 MPa;(D)微滤膜孔径为0.0510m,能截留胶体颗粒、微生物及悬浮粒子,操作压力为0.0

6、50.5 MPa。,反渗透、超过滤微粒过滤的比较,膜过程的分离范围,3)按膜的形态分类 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Flat Membrane)、管式膜(Tubular Membrane )和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 )三种。4)按膜的结构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和非对称膜(相转化膜、复合膜)。,1.4 膜过滤的基础理论 主要涵盖分离效率、渗透通量和通量衰减系数三个概念。(A) 分离效率。对于溶液脱盐和某些高分子物质的脱除等可以用脱除率(截留率)R表示。,cw、cp分别为高压侧膜处溶液的界面浓度和膜的透过液浓度。,溶质的表观分离率cb、cp分别为主体溶液浓度和膜的透过

7、液浓度。分离系数,XA、YA分别为原料液(气)和透过液(气)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B)渗透通量Jw: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透过物质量。(C)通量衰减系数。膜的渗透通量因浓度极化、膜的压密以及膜孔堵塞等原因将随时间而衰减。Jt、J1为膜运转t小时和1 h后的透过速度;t为运转时间,m为衰减系数。,1.5 膜分离特点 (A)无需外加物质,可实现高纯度的分离;(B)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较低;(C)在常温下进行,适合处理热敏性物料;(D)设备没有运动的部件,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1.6 膜分离过程的传递机理 物质透过膜的三种传递方式:被动传递、促进传递和主动传递。(A)被动传递:物质由高

8、化学位相侧向低化学位相侧传递,化学位差是膜分离传递过程的推动力,它可以是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B)促进传递:膜内有载体,在高化学位一侧,载体同被传递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在低化学位一侧又将被传递的化学物质释放,这种传递过程有很高的选择性。(C)主动传递:膜中的载体同被传递物质在低化学位侧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使被传递物质由低化学位一侧被传递到高化学位一侧,物质的传递方向为逆化学位梯度方向。主动传递尚未用于工业过程。,膜分离过程的机理 (A)筛分机理:膜的表面具有无数微孔,膜的孔径分布比较均一,大于膜孔径的分子被截留,而小于膜孔径的分子可以穿过膜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离机理依据分子大小

9、的差异,如超滤、微滤过程。,(B)溶解一扩散机理 :假设溶质和溶剂都能溶解于膜中,然后各自在浓度差或压力差造成的化学位差推动下扩散通过膜,再从膜下游解吸。溶质和溶剂在膜相中溶解度和扩散性的差异影响着它们的通量大小。(C)孔流模型:流体通过膜孔的流动为毛细管内的层流。,1.7 分离膜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A)分离性三个要点 具有分离作用分离能力要适度。膜分离能力主要取决于膜材料的化学特性、膜的形态结构和操作条件。,(B)透过性 能够对被分离的混合物进行有选择的透过。不需要通过的物质透过速度要低,需要通过的物质透过速率要高。分离膜的透过性能是它处理能力的主要标志。工业上,透过量不能过低,否则经济上不合算。膜的透过性能与膜材料的化学特性、分离膜的形态结构和操作因素有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