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教师成为 “自我更新 ”的研究者 谈 “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 ” 1基于行动的校本教学研修 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两年多来,我校立足于校本研训,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以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校本研训活动,形成了教师 “ 自我更新 ” 的长效机制。 我们认为,根植于学校实际、立足课堂的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针对本校教师群体研究意识比较淡薄、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不够、校本研修水平低下及效益不高等特点,近两年来,我们努力改善教研活动,致力于群体研究氛围的打造和有效教研策略的探索,提出并实践了 “ 以教研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师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为抓
2、手、以课例为载体,以主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行为改进为主要成果表现,激发教师参与其中的愉悦感。 ” 的校本研修策略,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使教研服务于教师发展需要,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发生于以学校为本的在职阶段,其核心是获得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专门化知识。因此,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关注的核心在于以行动为基础的校本教学研修,其中研就是教学研究;修就是教师的进修,是在职阶段的专业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讨论 教师在职教育的困惑 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一是为了研究解决学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真实的
3、问题,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二是为了促使全体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选择能够引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研究的活动方式。 邀请专家作讲座、邀请名师上示范课等等,都是重要的校本研修方式,对教师正确把握教改方向很有意义。但专家讲座往往只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名师上课往往只是优秀的课例展示,与各个教师具体的、常态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大的距离,不能直接解决教学中的技术问题,使许多教师感到深不可测、高不可及,而且教师往往处于被动地聆听教诲的地位,缺乏独立思考、平等对话的空间。因此,这些活动对许多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触动不大。 聚焦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试图构建
4、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的新模式。我们曾对全校 78名教师作问卷调查,其中两个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图 1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引领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 。统计结果如图 1所示,老师们选择较多的是:C 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36 7); D 身边经验丰富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35 7); E 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 21 6)。选择很少的是 B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 2 8); A 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 3 2)。其中,受教师欢迎的 C、 D、 E指导方式均涉及具
5、体课例,教师不太喜欢的 A、 B选项均无具体课例,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 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 ” 。统计结果如图 2所示,老师们选择较多的是: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再听课、评课,指导改进( 57 7);听优秀教师的课,参加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24 6)。选择较少的是:与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 0 7);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 5 9);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 11 1)。有意思的是,老师们的选择倾向恰好使选项占比分成了多、少两类:少的一类只有讨论、点评而没有行为跟进
6、,多的一类既有讨论、点评又有与自己教学实际结合的行为跟进。从中得出另一个结论:教师需要的是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图 2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听课、评课方式 我们的实践与体会: 我们马杭初中有着近五十年的办学经验。在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努力和积淀下,形成了勤奋、踏实、严谨的教学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在生源情况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着较快的提高,学校声誉与日俱增。 但是,整体来看,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特别在课堂教学方面,与学生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2003年 4月,我们曾以 “ 学生对老师教学情况的反馈 ” 为主题,运用 “ 问
7、卷调查 ” 和 “ 学生座谈会 ” 的形式,对全校除毕业班以外的五个班级 20%左右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对 250名学生对任课教师的 “ 评价反馈问卷 ” 的统计汇总,在全部 19个选项中,学生最不满意的四项是: “ 能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 ”、 “ 能介绍或补充本学科最新进展,拓宽学生视野 ” 、 “ 听了老师的课,使我对本学科更有兴趣了 ” 、 “ 老师的课我能听懂,成绩有提高 ”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课堂教学问题所在,联系到经常听到老师们对按“ 课程计划 ” 规定的课时完不成教学任务、要求 “ 加课 ”“ 补课 ” 的抱怨,我们学校课堂教学的低效率问题是十分明显的。
8、2003年 6月,我们尝试运用 “ 定量方法 ” 对本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 12节课进行了观察、分析。据初步的汇总分析,总的感觉是:以 “ 传授 -接受 ” 为特征的课堂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即使是复习习题课,教师的讲授仍然占有效教学时间的 60%70% 。一些试图 “ 让学生动起来 ” 的课堂教学做法,例如 “ 小组讨论 ”“ 同桌对话”“ 小品表演 ” 等,存在着 “ 为动而动 ” 的现象,与本节课主题明显脱节的情况。即使个别采用 “ 把讲台让给学生 ” 方式的尝试,从内容上讲,仍然只是 “ 教参搬家 ”“ 核对答案 ” 等低水平的操作。因此,在对学生听课情况的观察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学
9、习的被动与分心。 由于学校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 的推广,在 2003、 2004、 2005连续三年的公开课、评优课活动中,许多青年教师已经开始尝试运用 “ 多媒体技术 ” 与课堂教学。但是,由于缺少新的教学理念,从整体来看, “ 为用而用 ” 的倾向明显,依然处于 “ 板书延伸 ” 阶段,信息技术的特长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 互动 ” 这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还是没有引起注意。 由此可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整理学校的传统,改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的东西,真正实现 “ 与时俱进 ”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3改革的思路 “ 主题研究式教学活动 ” 借鉴消除教师在职教育困惑的
10、国际经验,根据自己的实践与调查,我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是: 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还须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 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须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我们在通常的教师在职教育形式之外,提出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简称 “ 主题研究式教学活动 ” 。 主题研究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是由教师基于自己的实践自主选择研究主题,研究的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真实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能力研究的问题。是同校、同组教师在同一文化环境下合作研究,平等交流,没有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压抑,是真正自由自觉的活动。所以,这一活动方式能
11、够有效地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有效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主体能力,促使全体教师在研究自身教学方式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 主题研究式 ” 教学研讨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教研组确定主题,确定上课课题,推出一位教师上一堂公开课,然后由全组老师评议,探讨最佳教学方法,制定修改意见,最后再由这位教师根据探讨得出的教学方法进行 “ 二次教学” , 再改进,再进行 “ 三次教学 ” 。通过三轮行动跟进,实践探索,揭示即时的问题,使校本研修真正与教学实践紧密融合,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工作成为一种学习,引导教师从宏观理论的高度来审视教学。 研讨时做到: 1、先由执教者
12、谈设想,每个与会者充分准备,结合具体课例开展讨论,与会教师自由发言,发言要指向主题,分析预设的达成度,捕捉成功亮点,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2、在关注预设完成的同时,还要关注预设以外的问题和情境,灵活应对,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3、每个与会者都能独立思考,平等交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不盲从领导; 4、提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比较,错误或差异也是资源; 5、教学设计要从 “ 精心设计 ” 到 “ 动态生成 ” ,因为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 “ 不确定性 ” 和“ 生成性 ” ,画画可以留白,上课也可以存疑; 6、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科研先进代表,是教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因此,在研讨过程中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要尊重不同观点的交流,从宏观理论的高度来审视教学,对 “ 主题 ” 进行总结,得出共识,提升见解; 7、最后形成文件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