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是颅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8-10。 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约占后颅窝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 男略多于女。好发于中年人,10岁以下很少见(0.12)。 听神经由桥延沟至内耳门长约lcm,称近侧段;在内耳道内长约lcm,称远侧段。听神经瘤34发生在远侧段,14在近侧段。,2,【临床与病理】 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的神经鞘(施万细胞),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起源于耳蜗神经少见。 为良性脑外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血供丰富或不丰富。 早期位于内耳道内,以后发展长入桥小脑角。 肿瘤长大可退变
2、或脂肪性变,亦可形成囊肿,偶有肿瘤出血。,3, 可有内耳道扩大。 大者可压迫脑干和小脑,使其移位,产生阻塞性脑积水。 多为单侧,偶为双侧,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 临床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肿瘤占位及压迫第四脑室形成高颅压。,4,【MRI表现】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为圆形或分叶状,多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多有囊变。 少数可伴有出血,明显者可在血肿与囊变交界处形成液平。 MRI可清晰显示内耳道内小或微小听神经瘤(1.5cm)。 大部分肿瘤伴有一定程度内耳道扩大,MRI不如CT显示清楚。,5,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分
3、无强化,肿瘤显示更为清楚。 当听神经瘤较大时可出现明显的脑外占位征象,其表现与CT扫描所见相同,但MRI由于无骨伪影的影响,显示更加清楚。,6,7,8,9,【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 当听神经瘤表现不典型或肿瘤较大时,有时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瘤和三叉神经瘤等鉴别。,10,(四)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of the brain)较常见,以往统计占颅内肿瘤的3.1912.92,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此,近年MRI发现可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约占80,男性稍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1:1。,11,【临床与病理】
4、 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癌(27.5%64.2%)、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部分(10%14%)发生脑转移时并无原发肿瘤症状,另有1015查不到原发瘤。 转移部位以幕上多见,占80;幕下占20。 7080为多发,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12, 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少数可见钙化。 肿瘤周围水肿明显,程度与肿瘤类型有关。 肿瘤血供多较丰富。 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亦可直接侵犯或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 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有时表现极似脑中风,极少数病人表现为痴呆。约512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
5、状。,13,【MRI表现】 肿瘤为多发(65%)或单发(35%),多位于皮质下区。 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由于病理情况复杂,肿瘤信号变化较多。 瘤周水肿广泛,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小而水肿明显为其特征之一。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转移瘤强化形态多种多样,如结节状、环形、花环状,有时内部还有不规则小结节。,14, 在T2WI上肿瘤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多半是结肠癌、骨肉瘤、黑色素瘤。 有出血的转移瘤,提示来自黑色素瘤、绒癌、甲状腺癌和肺癌等。 癌性脑膜炎平扫仅见脑池、脑沟增宽,也可有脑室扩大。增强扫描,可见脑膜或室管膜强化,小脑幕也可呈不规则强化。有时还可见模糊的结节或肿块。 对小的脑转移瘤和
6、颅底、颅顶以及幕下脑干和小脑转移灶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15,16,17,【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 多发脑转移瘤,应注意与多发结核瘤、多中心性脑胶质瘤鉴别;单发大的转移瘤,表现多无特征,难与囊性星形细胞瘤、有囊变的淋巴瘤和脑脓肿等鉴别。,18,二、脑脓肿 脑脓肿(brain abscess)幕上多见,且颞叶居多,占幕上脓肿的40,也可见于额、顶、枕叶,小脑脓肿少见,偶见于垂体。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 感染源有如下四条:邻近感染向颅内蔓延(占6070);血源性感染(占25左右);直接感染(占10);隐源性感染。,19,【临床与病理】病理1.急
7、性脑炎期 灰质血运丰富,抵抗力强,故炎症在白质发展。表现为白质区的水肿,白细胞渗出,点状出血(小血管栓塞和破裂)和小的软化灶。2.化脓期 随着坏死液化区扩大而融合为脓腔,多中心融合的脓腔内可见分隔。周围有不规则的炎性肉芽组织,相邻区有胶质增生,水肿开始减轻。,20,3.包膜形成期 包膜形成与机体抵抗力和细菌毒力有关。通常在1-2周初步形成,48周形成良好,但也有612个月包膜仍未形成的。 脓肿壁内层为炎症细胞带,中层为肉芽和纤维组织,外层是神经胶质层。脓液可呈液态、干酪或凝块。脓肿中心多坏死,脓肿破溃外溢,均可形成多房脓肿。,21,临床表现 初期病人除原发感染症状外,一般都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
8、包膜形成以后,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并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病灶症状。以后可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溃而使病情突然恶化。,22,【MRI表现】1急性脑炎期 脑炎初期,病变范围小,位于皮层或皮髓质交界处,T2WI呈略高信号,但需仔细辨认,Flair像显示清楚。 病变发展,范围增大,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23,2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脓肿(腔)和其周围水肿为长T1、长T2信号,两者之间的脓肿壁为环形等T1、等T2信号。 增强扫描,脓肿壁显著强化,脓腔不强化。延迟扫描,增强环厚度向外进一步扩大,提示脓肿损害血脑屏障。 脓肿壁一般光滑,无结节。但多房脓肿,可形成壁结节假象。有些脓肿
9、亦可形成壁结节,花环状结构。,24,25,【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转移瘤、放射性脑坏死、脑内血肿吸收期、手术后残腔。,26,三、脑血管疾病(一)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位,主要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后脑梗死和脑栓塞所致脑梗死等。 可分为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后者由前二者转变而来。,27,1.缺血性脑梗死(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临床与病理】 梗死发生后46小时脑组织发生缺血与水肿,继而出现坏死。12周后脑水肿逐渐减轻,
10、坏死脑组织液化,梗死区出现吞噬细胞浸润,清除坏死组织,同时有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810周后形成含液体的囊腔即软化灶。,28, 少数缺血性脑梗死在发病2448小时后至3周内可因再灌注或(和)侧枝循坏形成而发生梗塞区内出血,转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临床表现依梗死区部位不同而异。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小脑或脑干梗塞时常有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 常于休息或睡眠时起病。,29,【MRI表现】 脑梗死部位以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分布区最多见,其次为大脑后、大脑前动脉或其分支分布区以及小脑主要动脉分布区。 轴位像上典型形状为扇形或楔形,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也可呈不规则形。,30, 在梗死6小时之内,由于细胞毒性水肿,梗死区含水量增加,T1、T2 稍延长,但常规MRI常仍难以明确; DWI和PWI可明确诊断,且可于更短时间内发现病灶,有利于临床早期治疗。 此后发生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死亡、髓鞘脱失、血脑屏障破坏等,梗死区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